•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西歐主權國家的萌芽:不承認有上級的君主

      2017-11-21 05:02:57盧兆瑜
      社會觀察 2017年8期
      關鍵詞:領主教皇君主

      文/盧兆瑜

      西歐主權國家的萌芽:不承認有上級的君主

      文/盧兆瑜

      西歐中世紀大多數(shù)諸侯例如國王、公爵、伯爵都可以稱為“君主”。13~14世紀,“不承認有上級的君主”特指兩類君主,其一是國王、教皇或神圣羅馬帝國皇帝的封建附庸,他們的政治實力強大到足以拒絕領主的干預或脅迫,其二是與皇帝沒有封建關系且能抵御皇帝干預本國事務的君主。

      國王附庸中的“不承認有上級的君主”

      封建領主—附庸關系是中世紀西歐最常見的君主關系形式。附庸產生于領主的封授,在法律地位上低于領主。隨著政治經濟實力的增強,有附庸能逐漸抵御領主超越于封建義務的壓迫,成為“不承認有上級的君主”。國王的附庸中有兩種“不承認有上級的君主”,即國家疆域內的“不承認有上級的君主”,以及國家疆域外的“不承認有上級的君主”。

      法國國王的附庸佛蘭德爾伯爵是國家疆域內“不承認有上級的君主”的典型。傳統(tǒng)上,佛蘭德爾伯爵因領有“國王的佛蘭德爾”而成為法國國王的附庸?!皣醯姆鹛m德爾”位于法國疆域之內。12世紀中期以前法國國王經常以領主身份干預佛蘭德爾伯國的事務。

      12世紀中期以后,佛蘭德爾伯國迎來紡織業(yè)和紡織貿易的繁榮,外交上與英國國王維持長時期的同盟關系。幾位伯爵積極參加十字軍東征,在西歐政治舞臺上享有崇高威信。13世紀晚期法國國王腓力四世開展一系列集權活動,“國王的佛蘭德爾”首當其沖。1294年伯爵家族與英國王室聯(lián)姻,共同對抗腓力四世。1297年伯爵蓋伊·丹皮耶宣布放棄對法國國王的封建義務,與英國一道對法作戰(zhàn)。1302年英佛聯(lián)軍擊敗法國軍隊。根據(jù)戰(zhàn)后協(xié)議佛蘭德爾伯爵繼續(xù)保留法國國王封建附庸的身份,但雙方長期對立。1337年英法“百年戰(zhàn)爭”爆發(fā),作為法國國王附庸的佛蘭德爾伯爵宣布中立。

      國家疆域內的“不承認有上級的君主”實際上是該國國王實施中央集權的對象和對抗力量。根本上說,封建附庸爭取“不承認有上級的君主”地位的過程不是顛覆封建領主—附庸關系,相反,他們要求國王恪守封建契約的內容,不允許國王超越封建契約規(guī)定的權力邊界。國王在一些情況下利用封建領主—附庸關系慣制推進中央集權,他們的根本目的是摧毀原有的封建領主—附庸關系,重新訂立有利于己的封建領主—附庸契約或直接統(tǒng)治附庸。

      國家疆域外的“不承認有上級的君主”的典型是英國國王的附庸蘇格蘭國王。從1174年《法萊斯條約》開始,蘇格蘭國王在封建法上都屬于英國國王的封建附庸。歷任蘇格蘭國王都向英國國王宣誓效忠和行臣服禮。13世紀晚期蘇格蘭王國開始尋求獨立,1295年與法國結盟,對抗自己的領主。1326年法蘇兩國君主簽訂《科貝爾條約》,規(guī)定若英國武力干預蘇格蘭王國事務,法國須在軍事上支持蘇格蘭國王。1328年英蘇兩國君主簽訂《愛丁堡—北安普敦條約》,英國國王放棄領主身份,蘇格蘭國王恢復自由地位。領主和附庸分屬不同國家的情況下,附庸一方往往追求“不承認有上級的君主”的地位,領主對于他的戰(zhàn)爭不屬于中央集權的范疇,而屬于軍事征服的范疇。

      教皇附庸中的“不承認有上級的君主”

      這里的例子是英國國王。1213年英國國王失地王約翰將英國與愛爾蘭獻給教皇英諾森三世,再以封地的形式領回。一直到1366年英國國王都是教皇的封建附庸。作為附庸,英國國王必須每年繳納一千馬克的年貢。

      1215年6月15日失地王約翰與英國對立貴族集團簽訂《大憲章》。同一天他就致信英諾森三世請求援助。8月,教皇宣布《大憲章》無效。9月,失地王約翰再次寫信給英諾森三世,告知對方,英國對立貴族反對他的原因在于他把英國獻給了教皇,教皇應該繼續(xù)采取強硬立場。英國對立貴族集團抱怨教皇袒護自己的附庸,1216年他們邀請法國王子路易擔任英國國王。教皇警告法國,失地王約翰是他的附庸,教廷方面不會坐視不管。1216年5月路易登陸英國。緊接著,英諾森三世和失地王約翰先后去世,年幼的亨利三世繼位,危機得以消弭。

      1258年亨利三世在西蒙·孟福爾反叛貴族集團脅迫下簽署《牛津條例》。《牛津條例》嚴重沖擊英國君權的基礎。亨利三世立即向教皇求援,希望領主出面干預。教皇隨后宣布《牛津條例》無效。1264年亨利三世與反叛貴族集團邀請法國國王仲裁雙方爭端。在仲裁結果不利于反叛貴族集團的情況下,教皇特地頒布教諭申明不遵守仲裁結果者將被絕罰。教皇在這一系列事件中都沒有提到自己的領主身份。盡管如此,西蒙·孟福爾集團一直抗議教皇袒護自己的附庸。

      13世紀90年代英國國王與蘇格蘭王國戰(zhàn)爭不斷。1299年教皇卜尼法斯八世要求愛德華一世停止入侵蘇格蘭。教皇在信中沒有提到自己是英國國王的封建領主。愛德華回信抗議對方的干預,信中也未提到自己的附庸身份。教皇第二次致信英國國王,強調他手中的“精神之劍”可以干預任何事務。愛德華被迫同意議和,但隨后在議會表示,英國國王在世俗事務方面沒有任何上級權威。

      歸結起來,英國國王在面臨強大對手時將主動利用附庸身份尋求乃至誘導教皇的干預。倘若教皇的干預可能損害其利益,英國國王則堅決予以拒絕。作為教皇附庸,英國國王在支付規(guī)定的年貢之外可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不受領主的制約。正如愛德華所言,他不是屈服于教皇的領主地位,而是教皇的“精神之劍”。

      1215年英國對立貴族集團與1258年西蒙·孟福爾反叛貴族集團的理念是:國王的領主不能干預國家的政治事務,否則要喪失領主地位,國王甚至要被廢黜。這個時期英國的政治制度要求國之大事需全體貴族同意。這個原則在限制國王濫用權力的同時也在客觀上阻止國王的領主干預英國政治事務,這可以說是變相支持了國王“不承認有上級的君主”的地位。

      教皇自身的態(tài)度也值得考慮。英諾森三世被公認是中世紀時期在世俗事務方面最具權勢的教皇。但這種權勢的獲得主要不是依靠“精神之劍”,而是依靠常規(guī)的世俗手段,例如封建領主—附庸關系。1215~1216年事件中他更多強調自己的領主地位。后來的教皇不斷利用“精神之劍”干預世俗事務。但是卜尼法斯八世死后教皇利用“精神之劍”干預世俗事務的趨勢又被扭轉,在面對附庸時只能重新強調自己的領主身份。最明顯的舉動就是頻繁催討年貢。然而,愛德華三世在1333年后就停止繳納年貢,教皇毫無對策,英國國王“不承認有上級的君主”的地位已達到極致。1366年英國廢除教皇的領主地位,國王變成完全自由的君主。

      封建附庸中的“不承認有上級的君主”雖還沒有完全擺脫封建領主—附庸的關系網(wǎng)絡,但這種關系網(wǎng)絡已不再對他們構成任何實質性的束縛。他們可以自由進行政治活動,管理內政、締結同盟和對外宣戰(zhàn),無須向領主負責。

      擺脫皇帝制約的“不承認有上級的君主”

      神圣羅馬帝國皇帝也有自己的封建附庸。另外,霍亨斯陶芬王朝不斷利用自己作為羅馬帝國繼承者的身份,支配與皇帝沒有封建關系的君主。這是本節(jié)的主要內容。

      11世紀晚期至13世紀中期“羅馬法復興”潮流中的注釋法學派在霍亨斯陶芬王朝的贊助下,將神圣羅馬帝國比擬成古羅馬帝國、將一般君主國或城市國家比擬成古羅馬帝國的行省,進而論證皇帝掌握類似于奧古斯都和查士丁尼的權力,是“世界的統(tǒng)治者”以及西歐政治規(guī)則的制定者和解釋者。在此基礎上霍亨斯陶芬王朝建構了一套持續(xù)到13世紀晚期的政治意識形態(tài)原則,強調帝國在西歐政治秩序中占據(jù)最高權威,拒絕其他國家的平等身份。這個原則在很長一段時期里得到英國和法國等強權的承認。1302年教皇在與法國國王發(fā)生爭端時還策略性地恐嚇對方,稱皇帝是世俗事務的最高權威,法國國王必須遵從。

      這一意識形態(tài)原則始終沒有完全契合政治現(xiàn)實。12世紀90年代開始出現(xiàn)“國王是王國內的皇帝”的表述,預示著政治實力強大的世俗君主逐漸挑戰(zhàn)皇帝的最高權威地位。1214年皇帝在魯汶戰(zhàn)役中慘敗,帝國內部諸侯發(fā)生叛亂。1254~1273年帝國出現(xiàn)大空位危機。這兩個事件暴露出皇帝權力的虛弱?;实鄣臋嗔A在于他所實際統(tǒng)治的國家,這與其他君主相比沒有什么特殊性,根本不足以支撐其作為西歐最高政治權威的地位。11~13世紀期間十字軍東征是唯一牽動整個西歐的事件,但從巴巴羅薩以后皇帝們在這方面乏善可陳,削弱了帝國的道德感召力。帝國的權威逐漸遭受侵蝕,越來越受到其他世俗君主的抗拒。

      13世紀中期以后,“羅馬法復興”中的評論法學派將權力區(qū)分為“事實上的權力”和“法律上的權力”。他們論證皇帝對于其他世俗君主擁有“法律上的權力”而不是“事實上的權力”,其他世俗君主擁有事實上的獨立地位。兩種權力的區(qū)分,實際上是承認在君主或國家間關系中政治實力特別是武力因素起主導性作用,西歐的政治秩序不再主要依靠法律或意識形態(tài)因素形塑。

      13~14世紀“不承認有上級的君主”的出現(xiàn)是強權政治原則的勝利。這些君主最終是依靠強大的政治軍事經濟實力抵制皇帝和他們的封建領主。這個過程顛覆了皇帝建立的等級制秩序,也從根本上破壞了封建領主—附庸契約所蘊含的等級制原則。從此,政治軍事經濟實力成為國家間關系與區(qū)域政治格局的主導因素,封建法律不再能保護實力相對下降的領主,皇帝的稱號也不再保護帝國免于其他國家的挑戰(zhàn)。這一切預示著主權國家的到來。

      (作者單位:吉林大學文學院世界史系;摘自《史學集刊》2017年第3期;原題為《西歐主權國家萌芽的前奏:不承認有上級的君主》)

      猜你喜歡
      領主教皇君主
      A Brief History of Rome
      五張羊皮
      當代皇室
      和諧君主帝嚳
      親吻修女前,教皇提出警告
      西歐中世紀若干問題芻議
      “適宜君王的風度”:論《李爾王》中的新舊君主
      Alita: Battle Angel 阿麗塔:戰(zhàn)斗天使
      Alita:Battle Angel
      事件結構、信息結構與句法表征*——領主屬賓句的認知語法分析
      外語學刊(2016年4期)2016-01-23 02:34:09
      潼关县| 新干县| 修武县| 钦州市| 沛县| 兴海县| 公安县| 安平县| 廉江市| 交城县| 乌鲁木齐市| 金阳县| 临桂县| 开阳县| 红原县| 呈贡县| 梁山县| 汝州市| 建阳市| 平遥县| 雷州市| 沧州市| 卓资县| 津市市| 洱源县| 信宜市| 蒙自县| 沿河| 襄垣县| 安国市| 开原市| 天祝| 宣威市| 平谷区| 漳浦县| 江达县| 乌拉特后旗| 揭东县| 瓦房店市| 札达县| 钟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