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非納·阿力木江
摘 要:語文學困生,指的就是對語文學習不感興趣,上課因為不認真聽講而導致語文學習方面有困難的學生,在語文教學中,這一部分學生的存在,給語文教學帶來一定的難度。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要求教師關注全體學生的發(fā)展,采取合理的措施促使學生都能夠得到全方位的進步與發(fā)展,因此,從小學語文教學的視角出發(fā),針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學困生”進行探討,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相關的轉化策略,從而促進整體的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學困生;轉化策略
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無論是從社會發(fā)展的角度還是從學生自我成長的角度,都具有重要作用,而我國教育事業(yè)是面向所有學生展開的,但是在實際教學活動開展中學生在學習方面兩極分化的現(xiàn)象越來越嚴重,因此,在教學活動開展中不免出現(xiàn)很多“學困生”?!皩W困生”存在于每一門課程的教學中,而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的“學困生”普遍存在語言表達能力弱、跟不上教學進度等方面的問題,教師如果不及時有效地采取合理的措施來解決“學困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不僅會導致小學語文教學質量難以得到提高,而且更為嚴重的是將會影響到學生日后的學習與發(fā)展,因此,教師要多關注“學困生”,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引導這些學生開展良好的學習活動。
一、小學語文“學困生”存在的原因
這一章節(jié)首先要探討的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困生”產(chǎn)生的原因,在明確這一方面內容的基礎上為后續(xù)對策的提出奠定基礎性作用。
(一)自身因素影響以及教師不重視
由于受到不同因素的影響,比如說家庭教育、成長環(huán)境等,學生與學生之間明顯存在個體差異,這種差異性體現(xiàn)在學習方面,最為突出的就是有些學生在學習方面優(yōu)勢較強,而有些學生在學習方面并不具有優(yōu)勢,也就導致在教學活動開展中出現(xiàn)“學困生”。與此同時,“學困生”產(chǎn)生的另一方面原因就是對學習活動并沒有多大興趣,在課堂聽講中也很容易開小差,再加上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過程中,為了及時完成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一般都習慣選擇回答問題快的學生,對“學困生”的關注程度不夠,從而更容易促使“學困生”不好好學習。
(二)輔導“學困生”的方法較少
在現(xiàn)階段教學活動開展中,“學困生”的存在已經(jīng)不在少數(shù),基本上每一門學科都有“學困生”的存在,而“學困生”的存在也受到多方面因素影響,因此,教師在對“學困生”開展教學活動中,必須堅持因材施教原則,全面深入又有針對性地對“學困生”進行了解,才能從根本上采取合理的措施解決“學困生”的問題,但是在實際中,教師對輔導“學困生”的方法少之又少,甚至于有些教師就完全放任這一部分學生自我發(fā)展,從而影響著整體的進步與發(fā)展。
二、轉化小學語文“學困生”的策略
小學是重要的基礎階段,語文又是這一階段的重點課程,在這一階段學習好小學語文,對于學生而言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這一章節(jié)主要探討的就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轉化“學困生”的策略,以此來促進整體發(fā)展。
(一)從興趣點出發(fā),靈活開展教學活動
教師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活動過程中,要從學生的興趣點出發(fā),結合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合理、靈活地使用教學方法,從而在最大程度上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除此之外,教師要多關注班級上對語文學習存在弱勢的學生,這種關注可以體現(xiàn)在多讓這些學生回答課堂上提出的問題,多鼓勵和表揚這些學生,以此來促使“學困生”獲得一定的學習自信心,從而投入到語文學習活動中,積極地開展學習。
例如,在學習《十六年前的回憶》這一節(jié)課程時,教師以談話的形式導入新課,以此來更好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之后給學生一些時間讓學生快速閱讀文章,提出“十六年前是指哪一年?為什么十六年過去,作者還難以忘記,到底十六年前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呢?”等問題,在問題的回答過程中,教師要多鼓勵語文“學困生”積極回答問題,并對這些學生回答的問題給予肯定,從而增加這些學生的自信心。
(二)提高教師教學能力,合理開展教學活動
教師是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直接參與者,在轉換小學語文“學困生”的過程中,要樹立正確的教育價值觀,明確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是面向全體學生,提高自身思想意識領域的認識,同時要從學生的實際發(fā)展情況出發(fā),尤其是在對“學困生”進行教育中,要通過講授知識、傳遞社會經(jīng)驗等途徑來促進這部分學生的發(fā)展。
例如,在學習《跨越百年的美麗》這一節(jié)課程時,教師可以通過這一課程讓學生全面了解居里夫人,在學習這一位偉大人物的過程中,利用她所具有的精神來引導語文“學困生”積極地進行學習,從而促進整體的發(fā)展。
總之,小學語文“學困生”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教師需要采取合理的措施來引導“學困生”有效地參與語文教學活動,從而促使這些學生能夠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樊英輝.優(yōu)化小學低年級語文誦讀教學的實踐[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4(1).
[2]趙玉琴.讓繪本走進兒童的心里[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6(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