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子誠
在“曾左彭胡”為代表的湘軍人物中,為首的曾國藩出身農(nóng)家,從小粗茶淡飯、蔬食自甘,主張少食、素食、清淡。如果有客人來,則添一道葷菜。時人稱其為“一品宰相”:一品者,一道葷菜也。
曾國藩深受儒家文化的影響,本性上厭惡奢華。誠如曾公所言:“絕大學問,即在家庭日用之間。”
曾國藩有一張婆婆嘴,每封家書都不厭其煩地講述自己的生活之道,指點家人如何過日子。他屢屢提及小菜:“吾家婦女須講究作小菜,如腐乳、醬油、醬菜、好醋、倒筍之類,常常做些寄與我吃”,“家中外須講求蒔(音時,意為栽種)蔬,內(nèi)須講求曬小菜,此足驗人家之興衰,不可忽也?!彼趯懡o兒子的信里說:“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力戒奢華,無一不與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貴氣息,則難望有成?!?/p>
在與太平軍相持相斗的十多年里,曾帥的飲食一直非常簡陋。他的中軍大帳有早飯粥會的習慣,天天都是陳米白粥、農(nóng)家咸菜,被邀請的將領(lǐng)、幕僚卻感到是極大的榮耀。同他一起吃過早粥的,后來出任督撫的不下10人。湘軍軍營中,一般只供應白米飯,人人腰間系一竹筒,內(nèi)放油辣椒,就餐時倒一點在飯里,便算有了下飯菜。這種湘軍獨有的“軍糧”,曾帥同樣配備。當時,社會上稱淮揚菜為“官菜”,稱粵菜為“商菜”,湘菜則就此落了個“軍菜”的稱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