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蓮
摘 要:激勵學生主動參與,創(chuàng)設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情境教學;興趣;價值中立
所謂情境教學,就是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特定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的教學。以下是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就情境創(chuàng)設問題幾點粗淺體會:
1 教學情境應著眼于現實生活、跟學生實際緊密聯(lián)系
政治課的內容都與現實生活存在著密切的聯(lián)系,但由于課本的局限性,使得它與學生的實際尚存在一定的距離,而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可以彌補這一不足。恰當的教學情境必定是取自于現實生活,能符合學生的實際;是學生所關心的或有能力關注的現實問題;能讓學生在課堂中走向生活,把認知過程與生活體驗融合起來。如筆者在《和朋友在一起》這一內容的導入部分教學中,筆者創(chuàng)設了這樣一個情境:生長在這一年齡段的同學們都喜歡交朋友,然而每個人交朋友又會有自己的標準,那么你的標準有哪些呢?這一問題貼近于學生的切身實際,因而一下子就引起學生的興趣。由于每個學生有各自的特點,也就難以形成統(tǒng)一的認識,但總有一部分內容是大家所共同認可的,如性格、脾氣、素質等。在此基礎上追問:這個問題與本課內容有什么關系?這就使學生產生了探求正確答案的強烈欲望,促使他們自己去學習尋求正確答案。
2 教學情境應注重材料的趣味性和問題的針對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闭握n的內容本身比較枯燥,學生缺乏學習的興起,因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引起學習的興起顯得尤為重要。實現這一價值的一個重要的途徑就是創(chuàng)設趣味性情境。創(chuàng)設趣味性的情境,能夠激活學習動機,激發(fā)學習興趣,激勵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增進學習經歷中的體驗、感悟度。
情境教學法在激活學習動機,激發(fā)學習興趣,激勵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的基礎上,要進一步引導、誘導學生體驗、感悟、思索。探究始于問題,而問題的發(fā)現及提出常常依賴于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的“張力”越強,就越能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針對一些教學的重點知識和難點知識,創(chuàng)設一些問題情境,讓學生在問題的啟示下去主動思考問題,探求新知,正如當代著名認知心理學家米勒所說:“教師應該較少詳述事實,較多提出問題,較少給以現成答案。”如我在講“運動與靜止”這一內容時,先給學生放了段“刻舟求劍”的動畫,學生一下來了興趣,之后讓學生思考、討論這個找劍的人找不到劍的哲理,學生在熱烈的討論中完成對這一知識點的理解。
3 教學情境應保持價值中立,為學生留出更廣的思維空間
根據《課程標準》中“提倡啟發(fā)式的教學原則,通過啟發(fā)學生勇于提問和指導學生開展研究、討論、辯論等方式,給予學生充分表達自己學習見解的機會,調動學習積極性,注重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和自學的能力,以深刻掌握教學內容,提高教學的效率和效果”的要求,政治課教學中的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應只是一種提示和啟發(fā),至于問題的答案,應該有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去思考和感悟,這樣,可以為學生留出更廣闊的思維空間。如果在情境中本身已有老師帶有傾向性的提示,這樣的情境會束縛學生的思維,這在實踐中是不足取的,因此要避免這種情況。如在學習“我國的政體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時,我創(chuàng)設了這樣一個情境:當一回“委員”學議政。議題聚集現實熱點:課本資源的循環(huán)再利用。在整個模擬議政過程中,同學們的觀點激烈碰撞:支持方旗幟鮮明,構建節(jié)約型的和諧社會;反對方也不示弱,節(jié)約是好,但如果相關措施跟不上就有可能事與愿違,比如衛(wèi)生問題、亂涂亂寫問題……最終,議案表決通過。這樣的學習不僅使學生便理解有關學習內容,而且也有了親身體驗,使得學生擴散了思維,學到了書本以外的知識。
4 應讓學生參與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當然也應是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的積極參與者,不應把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只當作是教師的事,而讓學生只是被動地進入教師所創(chuàng)設好的情境中。用系統(tǒng)論的觀點去研究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就會得出這樣的結論:創(chuàng)設情境絕不是教師的獨角戲,而是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參與,是師生情感的交融、相通過程。在這里,教學情境應當是一個系統(tǒng),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賴的若干部分組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教學中的師生是教學情境的兩個極,教學行為是教學情境的中介。教學過程中師生情感的交流,是通過教學行為顯現出來。以教師的“教”為主導時,由教師向學生提出一個能夠促進思維的問題,學生就會產生一種情感反射,積極配合教師的教學行為,形成師生之間的情感與知識的雙向交流,形成一種與教材內容相適應的情緒氛圍,此時相對理想的教學情境就形成了;以學生的“學”為主體,也一樣能形成教學情境。
5 教學情境的形式應體現出多樣性
教學情境的形式應該是多樣的,在筆者的教學實踐中曾經采用過的有:文字材料情境、圖表材料情境、漫畫情景、演示情境、動畫情境、視頻情境、教師的語言渲染、生活實例列舉等等,隨著多媒體網絡技術的發(fā)展和普及,利用網絡平臺輔助創(chuàng)設情境也是一種值得嘗試的選擇??偠灾徽摵畏N形式,只要能服務于教學內容,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能給學生帶來感悟新知的情感體驗,都應該采用,而不能只拘泥于一種形式。
總之,在政治課教學中,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增強學習的針對性,有利于發(fā)揮情感在教學中的作用,對改變政治課在學生中不太受歡迎的局面,會有一定的幫助。但情境創(chuàng)設必須堅持適時、適切、適度的原則,盡可能使情境走進學生的實際生活中,否則有情無趣,或有趣而無效,就會適得其反。
參考文獻
[1]朱慕菊《走進新課程》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3年1月
[2]戴汝潛:《情境教學——情境教育》 山東教育出版社 2000年4月
[3]《李吉林與情境教育》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年6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