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榮+張雅文
摘 要: 目的 探討實習護生網絡成癮的情況及其網絡使用偏好的。方法 采用分層隨機抽樣的方法抽取336名實習護生進行調查分析。結果 實習護生網絡成癮者占被試的13.4%;對網絡成癮有正向預測作用的因子是交易工具和社交工具,反向預測作用的因子是信息工具(P﹤0.01)。結論 實習護生網絡成癮比例較高,網絡使用偏好能預測網絡成癮。
關鍵詞:實習護生; 網絡成癮; 網絡使用偏好
近年來,網絡成癮問題已經成為國內外研究的熱點問題之一,各個專業(yè)領域的學者對網絡成癮界定不盡相同,目前,國際上還沒有對網絡成癮做出明確、一致的概念標準。美國學者Kimberly Young把網絡成癮定義成“病態(tài)網絡使用”(Problematic Internet Use, PIU),即網絡使用者不能控制上網的沖動,使用大量的時間上網[1]。國內對網絡成癮的研究較多,但有關高職實習護生的調查報道尚少。筆者對本校實習護生的網絡成癮情況進行了調查,以了解成癮情況,為網絡成癮的預防與心理干預提供科學依據。
一、 研究對象及方法
(一) 研究對象
選擇某衛(wèi)生類職業(yè)院校高職護理專業(yè)的實習學生作為調查對象,采用分層隨機抽樣,抽取336名同學參與調查,其中男生21人,女生315人;得到324份有效的問卷,有效回收率為96.4%。
(二) 研究工具
1. 中文網絡成癮量表[2]
采用臺灣學者陳淑惠編制的《中文網絡成癮量表》,量表的26個題目被分為五個維度。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94,重測信度為0.83, 各維度的內部一致性系數在0.78與0.90之間。
2. 網絡使用偏好問卷[3]
使用雷靂等人編制的《青少年網絡使用偏好問卷》。問卷由20個題項組成,被劃分為四種網絡使用偏好,分別是信息渠道(搜索信息、瀏覽新聞等)、交易工具(上網購物、網絡教育、預訂等)、娛樂工具(打游戲、看電影等)、社交工具(qq、微信、論壇等)??倖柧淼膬炔恳恢滦韵禂凳?.88,各維度內部的一致性系數分別為 0.78、0.79、0.82、0.81,信效度良好。
(三) 統(tǒng)計學處理
本研究統(tǒng)計軟件SPSS19.0進行數據錄入和數據分析。
二、 結果
(一) 網絡成癮現狀 本次調查中有45名學生被界定為網絡成癮者,占被試的13.4%,非網絡成癮者有69人,占被試的15.8%。成癮者100%是采用手機上網,上網地點大多是宿舍或者家中,上網時間一般是下班后。成癮者上網時間較長,有35.1%的高職護生每天上網3-5小時左右,有33.8%的學生每天上網超過5小時。
(二) 網絡使用偏好對網絡成癮的影響
對高職護生網絡成癮組和非成癮組進行網絡使用偏好的t檢驗,如表1所示,除了信息渠道之外網絡成癮組在其他三種使用偏好的得分均高于非成癮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表明網絡成癮組的學生偏愛交易、娛樂和社交三種網絡工具。
(三) 網絡成癮傾向的預測模型
網絡使用偏好中進入回歸方程的有“社交工具”、“信息渠道”、“交易工具”三項(R2=0.086,F=7.674,P<0.01),除信息渠道偏好對網絡成癮傾向有反向的預測作用之外,“社交工具”、“信息渠道”兩個因子均對網絡成癮傾向具有一定的正向預測作用,能解釋網絡成癮傾向8.6%的變異。
三、 討論
(一) 實習護生的網絡成癮現狀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網絡成癮高分者比例為13.4%,網絡成癮高分組在網絡成癮量表的總分及各個維度得分都大于低分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這與國內其他學者得出的結論相比,成癮率較高[4-5]。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第一,目前大部分家庭和公共場所均已覆蓋無線網絡,學生使用手機上網非常便捷,上網資費也比較低廉。第二,護生在實習階段離開學校在醫(yī)院工作一年,沒有課業(yè)任務,學習負擔與在校生相比較輕,有大量課余時間可以用來上網; 第三,實習與在校學生相比,醫(yī)院對其學業(yè)方面的管理較學校相對寬松,加之部分高職學生自我約束能力較差,容易沉迷網絡。第四,實習生走上工作崗位,面臨著從學生到護士的心理轉變,要適應較大的臨床護理工作壓力,護生可能需要使用上網的方式來放松自己,排遣內心的壓抑。
(二) 網絡使用偏好對網絡成癮的影響
在本調查中,網絡成癮組在社交、娛樂和交易工具三種網絡使用偏好的得分顯著高于非網絡成癮組(P<0.01),說明了喜歡使用這三種功能的高職護生較易于出現網絡成癮。通過回歸分析發(fā)現網絡使用偏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預測網絡成癮傾向,使用購物、社交工具較容易出現網絡上癮。在社交工具中,被使用最多的是即時通訊工具,包括人們常用的QQ軟件、微信、社交論壇等,這些網絡社交工具提供了虛擬、匿名和相對平等的交流平臺,護生可以不加掩飾的展示自己最為真實的一面,這些是網絡社交的魅力所在,因此高職護生被網絡社交功能深深吸引而出現網絡成癮傾向。在交易工具中,護生經常使用上網購物和預定的功能,網絡購物和預定價格便宜、款式多樣、送貨便捷,使護生足不出戶也可以享受到購物的樂趣,所以成為學生的首選購物方式,在購買商品時可以與賣家及其他消費者進行互動,購買后也可以進行在線的評價及互動,這種在線交流的形式激發(fā)了人們的購買力,增加了購物的愉悅感,較容易導致上網成癮。而利用網絡獲取信息、網上學習等信息工具則不容易上癮,此類互聯網活動與現實生活接軌,很難有效地驅動人們投入更多的時間,實習護生使用信息服務的功能主要是為了一定的目的,如學習、了解新聞時事等,這些功能雖然滿足了他們認知的需要,但由于吸引力不強,帶來的愉快感也是十分有限的,所以不易成癮。
參考文獻:
[1]Young, K. S. Internet addiction:The emergence of a new clinical disorder[J].Cyberpsychol Behavior,1998,1:237-244.
[2]陳淑惠,翁麗禎,蘇逸人.中文網絡成癮量表之編制與心理計量特性研究[J].中華心理學刊,2003,45(3):279-294.
[3]雷靂,柳銘心.青少年的人格特征與互聯網社交服務使用偏好的關系[J].心理學報,2005,37:797-802.
[4]張士輝,嚴瑋,馬志研.高職生網絡成癮現狀、原因及對策[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3,31:27-28.
[5]陶立新,呂子靜,李長雅.高職護理大學生網絡使用及成癮現狀調查[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12,28:327-32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