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華
摘要:教改的春風早已吹遍大江南北,而我們的教改究竟取得了什么樣的成效呢?我們對教學又進行了怎樣的反思呢?本文就是主要結合教改為教育帶來的契機,對語文課堂教學所作的瑣碎的思考。主要針對語文教學中如何做到新穎、靈活、務實求真作了一定的思考及建議。
關鍵詞 :語文教學;新穎;靈活;務實求真
現(xiàn)如今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經(jīng)濟全球化趨勢明顯加快。無論是發(fā)達國家,還是發(fā)展中國家都把職業(yè)教育作為振興經(jīng)濟、增強國力的戰(zhàn)略選擇,紛紛采取措施,加快發(fā)展步伐。為了適應時代的需要,我國的職業(yè)教育在改革,而且改革的浪潮一浪高過一浪,于是很多的教師也都在進行著大膽的嘗試。
“一支粉筆,一張嘴,說干了喉嚨,累壞了身體?!边@就是一直讓人心酸的教師形象。亦有人云:“為什么有學生愛玩手機、打游戲,卻不愛聽課呢?”我想主要是信息傳播的方式不同,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難以擔負起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的重任,時代呼喚全新的教學策略。
學生參與現(xiàn)代教學非常重要。以學生為主體,而這一目的實現(xiàn),主要在于學生對學習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程序化的教學方法不能活躍同學們的思考,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所謂教得 “活”,才能教得生動,才能提高教學效率。針對不同的課文、不同的學生,教師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手段和思路,認真研究,不斷改進,結合實際,因材施教,以給學生新的刺激、新的感受、新的體會,從而保護學生學習語文的鮮活性、求知的進取性、思維的活躍性。只有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chuàng)新意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不斷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或講授法,或討論法,或談話法,或練習法,或實驗法,或點撥法,或讀書筆記法。尤其是教師要充分利用現(xiàn)代教學手段,如幻燈、錄音錄像、投影,特別是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等,體現(xiàn)教學的直觀性,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當然,不管采用什么教學方法,最終還得將教學目標落到實處。前不久,我聽了一堂職高語文課——《石縫間的生命》。在課堂上老師運用了多媒體組織教學,其中“欣賞朗讀并勾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環(huán)節(jié)頗讓我有些費解,老師提出這個要求后,便打開了設計好的多媒體,其中不僅有配樂朗誦,還有動畫作背景。當時,我掃描了一下四周的學生,多數(shù)同學就只盯著動畫在欣賞,哪兒還有心思去勾畫自己喜歡的句子。顯然,這屬于應用不當,安排缺乏合理性。另外,當前課堂還有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一些教師認為組織課堂活動就是為了活躍課堂氛圍、提高學生興趣,把活動簡單地理解成了游戲和娛樂,認為能夠激發(fā)學生興趣的活動就一定是好活動;還有些教師認為活動組織得越多越好,活動量大課堂容量也就大。于是,許多公開課都異常熱鬧,活動充滿了整個課堂。從表面上看,課堂是非?;钴S的,但由于一些活動純粹是“為活動而活動”,沒有明確的目的、沒有積極的體驗和反思,活動顯得散漫、隨意和膚淺。我認為,這種形式化的活動不僅浪費了寶貴的教學時間,造成了課堂教學的低效甚至無效,同時對學生的發(fā)展意義也不大。因此,目前課堂活動存在的一些問題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我們應該認真分析和研究什么樣的活動才是有效的教學活動,什么樣的活動對學生的發(fā)展具有真正的教育價值。
我們的課堂不僅要新穎,還要新穎得自然、新穎得靈活,新得讓學生輕松、愉快地接受知識。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我們在語文教學中應緊緊圍繞“活”這個中心,給學生一個活躍的教學氣氛,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萌芽;鼓勵學生學得 “活”,敢質疑,勇探究,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認真研究,努力教得 “活”,以教師的創(chuàng)新之火點燃學生的創(chuàng)新之火;開展開放性教學,在活潑生動的語文活動中落實課堂三維目標。
靈活的教學方法,決不是教師的故意做作,擺擺花架子。所謂靈活的教學方法,是相對教學內容,教學對象,教學情境等而言的。也就是說,教師無論采用何種教法,都必須具有實用性,具有針對性,具有適應性,否則,就談不上靈活性??梢钥隙ǖ卣f,靈活的教學方法,必定產(chǎn)生好的效果。教學的實質就是為了集中全力解決好學生在語文知識和能力方面懂與不懂,會與不會這一主要矛盾的。要解決這一矛盾,真正使學生由不懂到懂,由不會到會,就必須從實情出發(fā),富有針對性地采用靈活的教法。只有這樣,才能達到目的,取得實效。如講小說一類課時,一般是介紹背景、概括人物形象。然而小說是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對人物形象的塑造有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正面描寫往往通過主人公的外貌、動作、語言、心理的描寫來塑造。如講《千古一諫》、《最后一片葉子》、《命若琴弦》這類課文時,更應講究教學方法,更應注意靈活,這樣學生既會感到新穎,又能培養(yǎng)學生能力。
如講《命若琴弦》這課時,在分角色朗讀的基礎上,找出作者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悟的句子,并且揣摩作品中人物的思想和感情。特別是講到老瞎子去藥鋪抓藥,發(fā)現(xiàn)那張他保存了五十年的藥方是一張無字的白紙時的絕望,讓學生試想老瞎子這時想到了什么,體會出老瞎子在絕望中對人生命運的感悟。這時,這個故事的生活哲理就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人生如拉琴,拉緊了才能彈好,彈好了就夠了,只有拉緊它連續(xù)地彈,才能證明和實現(xiàn)生命的價值,唯其如此,人活著才覺得有意義?!?/p>
總之,講課時的新穎,教學方法的靈活,其精髓在于要務實,要辯證。務實,就是哪一種教學方法符合實際情況,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就堅決采用哪種教學方法,不要因一些不必要的考慮或某些人的不同看法而改變。辯證,就是要在教學過程中,解決好各種問題,處理好各個方面的關系,創(chuàng)造一定的條件,讓學生在學中玩、在玩中學,以促進學生不斷地從語文知識向能力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