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莎
摘要:隨著我國新課改的深入發(fā)展,促使當今教學模式與教學理念有了極大的創(chuàng)新與轉變,其中教學技巧的有效變革,不僅可提升教學質量,還可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本文通過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認字教學技巧進行分析,以期為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提供行之有效的參考依據(jù)。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認字教學
小學語文作為學生學習語文的奠基階段,對培養(yǎng)學生語文學習興趣、提升語文學習能力以及激發(fā)語文學習積極性具有重要意義,其中認字作為學生必須掌握的語文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屬于重點教學內容?;诖?,為了使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的認字教學更具科學性,并符合時代發(fā)展下對小學語文教學模式變革的要求,探討認字教學技巧的落實方略顯得尤為重要。
一、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堅持“以人為本”的認字教學原則
所謂“以人為本”的教學原則是指教師在進行認字教學的過程中,應時刻秉持以學生群體為主體,依照學生學習期望以及學習能力,有效規(guī)劃教學內容,并創(chuàng)設教學模式,促使學生可有效參與到認字教學過程中,使得語文課堂避免出現(xiàn)教師“唱獨角戲”的消極現(xiàn)象,還給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以生機,促使課堂教學氛圍在學生的積極參與下被有效激活,為提高將認字教學質量營建良好環(huán)境[1]。
二、通過圖文并茂的教學模式落實認字教學任務
所謂圖文并茂的教學模式,是指教師在進行認字教學時,可將文字用圖片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而圖片則應貼合生字意境,從而使學生可以更好的融入到課認字教學過程中,為提高教學質量奠定基礎。例如,教師在進行《尊嚴》的教學后,在鞏固學生所學生字時,則可向學生展示實現(xiàn)準備好的生字意境圖,并引導學生對其進行猜測,而后鼓勵學生寫出相應生字,從而使學生可有效掌握生字,如教師在繪制“瘦”這個生字時,則可繪制一只骨瘦如柴且披著斗篷且呈站立狀態(tài)的貓,而貓的兩條腿則呈交叉形式,其中斗篷為病字框的圖形表現(xiàn),而呈交叉狀的腿型則為“又”字的表現(xiàn)。通過這種圖文并茂的認字教學方法,不僅可有效豐富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樂趣,使得學生可有效參與到課堂教學過程中,為提高教學質量奠定基礎,而且可激發(fā)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并達到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創(chuàng)新能力等綜合素質的目的,從而使我國小學語文教學與新時期下培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方略不謀而合[2]。
三、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使用游戲法讓認字教學更具趣味性
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活潑好動的年級,且期許打破課堂對自身的禁錮,然而傳統(tǒng)教學模式與教學理念下的小學語文課堂在認字教學過程中,仍采用在黑板上書寫漢子,并通過跟讀與反復練習達到教學效果,這不僅使學生會感到枯燥乏味無法有效融入課堂教學過程中,而且會使教學質量無法得到有效保障,嚴重時會使學生產(chǎn)生厭學等負面情緒,并無法有效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新課改對培育學生綜合素質的教學目標背道而馳?;诖耍W語文教師應深入探析學生群體的學習需求,通過游戲法讓學生感受到認字教學的樂趣,從而可積極參與到課程學習過程中,為提高教學質量奠定基礎,也只有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教學過程中,才可使課堂富有生機且充滿活力,而教師則可通過學生的直觀反映直接接收到學生的學習需求,并依照學生的學習需求有效規(guī)劃課堂教學內容,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例如,教師在進行《夜書所見》這首古詩的教學時,詩中有“蕭、梧、促”等生字,基于此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我來比劃你來猜”的游戲,讓兩名學生面面相對,一位學生會看到另一位學生背后的字板,而在字板上則書寫了學生需要通過肢體表現(xiàn)的漢字,而另一位學生則應通過學生的表現(xiàn)對漢子進行猜測,由于學生剛學過這首古詩,會在比劃這些生字時帶入詩文情境,不僅使學生可以更為高效的完成認字教學內容,還達到鞏固教學內容的目的,可謂一舉兩得。此外,學生在游戲化的為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肢體語言表現(xiàn)生字的行為,可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為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奠定基礎[3]。
四、通過信息技術豐富認字教學形式
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促使當今信息技術與教學的融合力度逐漸深化,而小學語文教學在信息技術豐富多變的表現(xiàn)形式、充足的教學資源以及靈活的互動優(yōu)勢下,不僅可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而且可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習樂趣,為提升語文學習效率奠定基礎[4]。
例如,教師在進行《走遍天下書為侶》的教學時,文中有“侶、娛、盒、豫、趟”等生字,教師在進行這些生字的教學時,可采用計算機軟件將這些字設計成動態(tài)圖像,據(jù)有關資料統(tǒng)計,小學生善于捕捉動態(tài)影像,加之動態(tài)圖像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中文字處于方格中的固有印象,因此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可有效參與到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為提高教學質量營造良好氛圍。此外,教師還可反其道而行之,在教授學生生字前,先用計算機將教師設計的認字圖像展示給學生們,并引導學生思考這些字可能的書寫形式,由于在信息技術表現(xiàn)下的文字具有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因此可激發(fā)學生的觀察與思考興趣,而學生思考的過程不僅可落實自學任務,而且可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抽象思維能力以及想象力,從而使學生綜合素質的以提升。可見,信息技術作為有效的教學模式,可使認字教學任務有效落實,并達到提升學生學習效率與學習積極性的目的,為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奠定基礎[5]。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作為學生掌握生字的重要階段,教師應在“以人為本”的教學原則下,通過信息技術教學法、游戲化教學方法以及圖文并茂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可積極參與到認字教學過程中,從而使教師可更為直觀具體的了解學生的認字學習需求,為提高認字教學質量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 陳莉.對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探索[J].課外語文(下),2014(12):9-9.
[2] 達瓦羅布.在新課改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J].讀寫算(教研版),2014(22):113-113.
[3] 何翠仙.淺談合作學習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順利實施[J].讀書文摘,2017(7):226.
[4] 李志華.提前認字后,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6(5):42-42.
[5] 田毅.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貫穿游戲教學法[J].南北橋,2016(6):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