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莊子人生哲學(xué)論析

      2017-12-30 10:54:59喬守春王德宜
      西安航空學(xué)院學(xué)報 2017年4期
      關(guān)鍵詞:楊朱人生哲學(xué)莊子

      喬守春,王德宜

      (1.安徽機電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 人文系,安徽 蕪湖 241002;2.淮北師范大學(xué) 信息學(xué)院,安徽 淮北 235000)

      莊子人生哲學(xué)論析

      喬守春1,王德宜2

      (1.安徽機電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 人文系,安徽 蕪湖 241002;2.淮北師范大學(xué) 信息學(xué)院,安徽 淮北 235000)

      觸動于社會的動蕩不安、浸染于士人的隱逸風(fēng)氣,兼之楊朱“貴生”思想的影響,莊子形成了自己的人生哲學(xué)。其基本內(nèi)涵主要包含人生理想、生活困境和修身路徑等三方面。它啟示現(xiàn)代人應(yīng)學(xué)會審美生存,推動自然平衡,促進社會和諧。

      莊子;人生哲學(xué);道;審美生存

      莊子是戰(zhàn)國時代的思想巨匠, 也是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探討他的人生哲學(xué),把握其理論精髓,對全面認(rèn)識莊子思想、正確評價它的后世影響有著重要意義。本文擬就莊子人生哲學(xué)的形成原因、基本內(nèi)涵和現(xiàn)代價值等試做論述。

      一、莊子人生哲學(xué)的形成原因

      (一)社會動蕩的觸動

      莊子生卒年限,蓋為周烈王七年(前369年)至周赧王二十九年(前286年)。此時,正值戰(zhàn)國中期,諸侯割據(jù),戰(zhàn)亂頻仍,天崩地坼,辭舊迎新。早期宗法社會業(yè)已崩潰,氏族傳統(tǒng)的經(jīng)濟政治體制散落。歷史傲然闊步前行,物質(zhì)文明高速發(fā)展,生產(chǎn)、消費規(guī)模不斷擴漲,財富、欲望漸趨赤裸,剝削、壓迫日益殘酷,如李澤厚先生所論“人在日益被‘物’所統(tǒng)治,被自己所造成的財富、權(quán)勢、野心、貪欲所統(tǒng)治,它們已經(jīng)成為巨大的異己力量,主宰、支配、控制著人們的身心”[1]。社會動蕩不安,物欲沖昏頭腦,使得人們初心不再,本性漸失,見利忘義,把玩文明為丑惡的幫兇,陷入追名逐利的泥淖,不能自拔。莊子“混沌之死”的寓言,今日讀來,仍意味深長:

      南海之帝為倏,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渾沌。倏與忽時相與遇于渾沌之地,渾沌待之甚善。倏與忽謀報渾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比砧徱桓[,七日而渾沌死。[2]

      渾沌本無五官七竅,自適其適,自由自在,然經(jīng)倏忽二帝挖鑿之后,雖有視聽食息,卻頃刻死亡。渾沌的故事寓意顯豁:人類違背自然,失去本性,炫逞文明,追求物欲,必將陷入異化,墜入災(zāi)難的境地。這種判斷已為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史實充分證明。當(dāng)時,人們貪于財,追于權(quán),逐于利,“與物相刃相靡”[2];尤其那些“昏上亂相”[2],為爭奪霸權(quán),鞏固地位,不惜大量殺戮,以致“今世殊死者相枕也,桁楊者相推也,刑戮者相望也”[2]。僅就諸侯兼并而言,則已戰(zhàn)爭綿延,死傷無數(shù)。譬如前331年,秦大敗魏兵,斬首八萬;前293年,秦大將白起大破韓魏兵于伊闕,斬首二十四萬。尸骨遍野,血流成河,場面悲慘如孟子所激烈抨擊的“爭地以戰(zhàn),殺人盈野;爭城以戰(zhàn),殺人盈城”[3]。目睹這動蕩劇烈、異化深重的社會現(xiàn)實,莊子觸動良深,“嘆蒼生之業(yè)薄,傷道德之陵夷,乃慷慨發(fā)憤,爰著斯論”[2],提出自己的人生哲學(xué),希冀開具亂世的解救良方,闡釋人生的最高意義。

      (二)隱逸之風(fēng)的浸染

      中國古代士大夫隱逸的風(fēng)氣,占據(jù)整個社會文化重要地位,逐漸形成一個結(jié)構(gòu)高度完整、內(nèi)涵極其豐富的“隱逸文化體系”。當(dāng)然,這種風(fēng)氣形成伊始,人員流動極其微弱,不成氣候;到了春秋戰(zhàn)國時代,由于社會變化動蕩不安,階層結(jié)構(gòu)分合轉(zhuǎn)變,而致隱逸隊伍迅速擴大,最終推動隱逸士人觀念發(fā)生變化,成為一個流動不居的、活躍于歷史舞臺的社會群體,在知識分子大家庭中思想更趨偏執(zhí),意志更趨堅定。他們知識淵博,見解深邃,品德高尚;“游方之外”,遠離仕途,清高傲世,不慕富貴,鄙薄功名,或深藏若虛、深居簡出,或笑傲江湖、浪跡天涯。莊子在《讓王》篇多有記載隱士之行:堯以天下先讓許由,許由不受;又讓于子州支父,子州支父亦不受。舜也想把天下讓給善卷,善卷辭謝;復(fù)讓石戶之農(nóng),遭到石戶之農(nóng)拒絕,并攜妻將雛,以入于海,終身不返。

      這些隱士,迥異于眾,不與時消息,在人生的問題上,有著自己深刻的見解:一要形神兩全。他們以為,名利是形神兼?zhèn)涞淖畲笳系K,所以,極力反對追名逐利,抵制貪圖富貴,追求形體和精神不受損害,塑造完整健全的自我,以期寵辱不驚,乘物游心。二要絕圣棄智。隱士們很是驚怖于仁義的宣揚、智慧的運用,以為它們嚴(yán)重威脅人類的生存,必給人類帶來巨大的損害和災(zāi)難。所謂“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4],在老子看來,社會的進步,文明的發(fā)展會破壞人們的生理機制,改變?nèi)藗兊男睦砀惺?,干擾人們的正常生活。難能可貴的是,莊子不獨受其沾溉,而且從這些隱士身上,看到了“隱”的方式對人之生存的重要作用。他對“隱”做了更進一步的理解:隱,“不是身隱、形隱,而是心隱、神隱”[5],展現(xiàn)一種態(tài)度、一種趣味、一種境界:

      隱,故不自隱。古之所謂隱士者,非伏其身而弗見也,非閉其言而不出也,非藏其知而不發(fā)也,時命大謬也。當(dāng)時命而大行乎天下,則反一無跡;不當(dāng)時命而大窮乎天下,則深根寧極而待;此存身之道也。[2]

      這種隱,旨在拉開心靈世界與物質(zhì)世界的距離,獲得一種超脫性的精神體驗,用另一種更為深刻、更為廣闊的視角去觀照現(xiàn)實、把握人生,抵達幸福的高地。它使隱士的精神特質(zhì),能為常人所接受和實踐,調(diào)合個人與現(xiàn)實矛盾,以療救人們魂靈的痛苦。可以說,“心隱”是莊子對黑暗政治和混亂社會的否定和抗?fàn)帯?/p>

      (三)楊朱思想的影響

      楊朱,又稱楊子、陽生、陽子居,戰(zhàn)國初期偉大的思想家、哲學(xué)家,其生卒年和事跡不祥,而他的思想,卻可從《孟子》《韓非子》《呂氏春秋》和《列子》等文獻中得窺一二。在中國哲學(xué)史上,楊朱第一個站在生命的立場上突出了生命和外物的矛盾。他以為,形體貴重,生命至上。人生短促,應(yīng)倍加珍惜,一切以存我為貴,不得損之。即便用自己身上的一根汗毛的代價換取天下,亦不為之。他曾說過:“古之人損一毫利天下不與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盵6]很多人斷章取義,抓住這句話的前半段,以為楊朱品質(zhì)吝嗇,自私自利,不愿奉獻。其實,全句完整理解,就可以知道楊朱原意絕非如此,而是看重個體的生命,不為外物所擾,做到既不舍己為人,也不損人利己?!秴问洗呵铩酚涊d楊朱說“今吾生之為我有,而利我亦大矣。論其貴賤,爵為天子,不足以比焉。論其輕重,富有天下,不足以易之。論其安危,一曙失之,終身不復(fù)得。此三者,有道者之所慎也?!盵7]這句話,可以看做是“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的完美注腳。“爵為天子,不足以比”,面南坐北,君臨天下,不如生命至貴,因為生命一旦喪失,則再無復(fù)返,萬事成空;即便泫然流涕,亦無濟于事。所以保全生命,脫離外物羈絆,楊朱以為是人們生存狀態(tài)的最高旨歸。他的這種思想在戰(zhàn)國時期影響很大,因此孟子有言“圣王不作,諸侯放恣,處士橫議,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3]。

      楊朱思想有上述的影響,勢必啟發(fā)莊子關(guān)注生命,注重個體生存:“故貴以身于為天下,則可以托天下;愛以身于為天下,則可以寄天下”[2]“不以物易己”[2]“夫天下至重也,而不以害其生,又況他物乎!”[2]這些話語即是抨擊那些因貪圖地位、富貴以致心為物役、傷害生命的行為。在莊子看來,舍本逐末,得不償失;倒果為因,名不副實。當(dāng)然,較楊朱理論,莊子的思路有所延伸,“不是極力追求生命本身的綿延,而是尋找個人對生命的完成和精神對生命的超越”,他更關(guān)心和注意的,“是人對生與死的理解是否能夠超越生死”[8]。這種“超越”,不是被動地順應(yīng)生命的生死流轉(zhuǎn),而是盡可能依照天道,完整結(jié)束生命的自然時限,所以“終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成為“知之盛也”[2],也即成為最有智慧的人。莊子對于“人”的思考中心,“是個人生命在宇宙間的存在意義,他并不看重人在現(xiàn)世中的社會價值”[8],因為在莊子看來 ,任何社會評價系統(tǒng)中占據(jù)重要位置的“名”“謀”“事”“知”等都是負累,都是對人生命存在的傷害。應(yīng)物而不累于物,求智而不系于智,生命的意義在于精神自由,散漫逍遙,無有羈絆。

      二、莊子人生哲學(xué)的基本內(nèi)涵

      (一)人生理想

      《莊子》一書,汪洋恣肆,儀態(tài)萬方,力求探析人類生存的自由理想。在中國思想中,它的人生哲學(xué)“最早地和全面地開始了對人的境遇的理性的思索”[9]。

      詳審《莊子》,不難發(fā)現(xiàn),這種理想具有三層境界:第一,絕對自由。具有這種境界的人,“乘天地之正, 而御六氣之辯, 以游無窮”“物物而不物于物”,不受時空限制,形體自由,超遠高拔,無所依待,無有窒礙。其精神充滿天地,通達萬物,不見約束,如古代的真人一樣,“知者不得說,美人不得濫,盜人不得劫,伏羲黃帝不得友。死生亦大矣,而無變乎己,況爵祿乎!”[2]完全泯物我、同死生、超厲害、一壽夭,天人合一,主客不分,自我與整個宇宙合為一體,沒有“天刑”的倒懸累卵之苦。這是莊子人生理想的最高層級,承載了他的全部情懷。

      第二,相對自由。顯然,最高層級的自由境界,在嚴(yán)酷的現(xiàn)實面前難以實現(xiàn)。于是,莊子退而求其次,又提出“游于有間”,也即相對自由,在夾縫中求生存的人生理想。庖丁解牛的故事很能說明這個狀態(tài):

      彼節(jié)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此處的“無厚”即“無己”,是指不師成心,不為物役。人生于世,應(yīng)隨機應(yīng)變,利用空隙,求取存身之地,以與外界周旋。因為游刃于空,毫無掛礙,故能 “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fā)于硎”。不與外物相刃相磨, 則可免受其害, 即所謂“虛己以游世, 其孰能害之 ”。這種生存方式,前文所論“心隱”即是其表現(xiàn)形態(tài)之一?,F(xiàn)實殘酷,既然掙不脫、走不掉,那就與之周旋,與之俯仰,盡量獲取人生適宜的生存狀態(tài)。

      第三,精神自由。相對自由,并非莊子本意所求;而絕對自由,又難以得遂,于是他又提出游于心,即在物質(zhì)困境下,尋求精神超越,獲取心靈的安寧與滿足?!肚f子》塑造的畸人意象就承載了這種理想。這些不幸者,或斷其足,或盲其目,或腫其頸,或殘其軀,但他們無視外在形態(tài)的體殘貌丑,尋求魂靈超越,保持樂觀心態(tài),依舊做到了“生活質(zhì)量上,心寬體胖”“社會影響上,身全人敬”[10]。

      (二)生活困境

      穿透戰(zhàn)國的滾滾狼煙,莊子以他智慧的雙眸,識天察地,燭幽洞微,把脈人性弱點,梳理社會萬象,以為生活困境有三:第一,死亡之困。在莊子看來,人是“氣”之一種存在形式。氣,聚集時,人就活著;散開時,人就死亡。“萬化而未始有極”[2],人也不能跳出這個圈子,必然轉(zhuǎn)化為他物。不僅如此,莊子還認(rèn)為死亡是人生的大悲痛:

      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盡。與物相刃相靡,其行盡如馳,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終身役役而不見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歸,可不哀邪!人謂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與之然,可不謂大哀乎?[2]

      人的形體消失,精神和感情隨同泯滅,皆不可聞,永不得見。形化雖是轉(zhuǎn)化,大限卻是大悲,故成大困。在這個問題上,敏感而詩意的莊子表現(xiàn)了一種深情的悲傷,慨嘆于生命的短暫:“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睔q月不居,時節(jié)如流。人生一世,草生一秋。

      第二,時命之困。人,不是獨立的個體,必須置身一定的社會歷史才能生存,常受制于不可預(yù)知、不可抗拒的情勢:

      我諱窮久矣,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時也。當(dāng)堯舜而天下無窮人,非知得也;當(dāng)桀紂而天下無通人,非知失也;時勢適然。[2]

      即國家興亡,不是考量治理者的智慧,而是取決于時勢、命運;個人窮通,不是權(quán)衡個體的努力,也因決定于時勢、命運。即便生死,也是取決于時命:“游于后羿之彀中。中央者,中地也;然而不中者,命也”[2]。在時命面前,人們一籌莫展,無可奈何,由其擺布,聽之任之。

      第三,情欲之困。莊子以為,哀樂之情和利害之欲,同樣構(gòu)成人生理想的困境。前者,是人的本性,與生俱來,不可阻卻,“人之生來,與憂俱生”[2]“哀樂之來,吾不能御,其去弗能止”[2];后者,亦是人之本能,無師自通,“人卒未有不興名就利者”[2]“聲色滋味權(quán)勢之于人,心不待學(xué)而樂之,體不待象而安之”[2]。在莊子看來,這種情欲是人生的沉重負荷,既“勃志”“謬心”,又“累德”“塞道”,構(gòu)成人們生存的另一種困境。

      (三)修身路徑

      想實現(xiàn)美好的人生理想,獲得快樂的人生自由,既然不能改變客觀的生活困境,那就轉(zhuǎn)向自我,尋求主觀世界的突圍。于是,莊子提出了三條修身路徑:

      第一,認(rèn)識層面上“齊物”。在莊子看來,萬物的差別,不是現(xiàn)世具有,而是認(rèn)識主體“成心”所致,“夫隨其成心而師之, 誰獨無師乎”[2]有了“成心”,則是非滋生,善惡出現(xiàn)。反之,擯棄“成心”,以“齊物”之心觀照萬物,則能“萬物一齊” “萬物皆一”,且能“旁礴萬物以為一”,泯滅觀念上的畛域和實際上的分歧。這種認(rèn)識上的執(zhí)著破除以后,則可形成一種高遠的視域,博大的胸懷。這個時候,再去鳥瞰俗世,則能包容萬物,超越物質(zhì),彌合天地。即便生死,也可成功跨越,“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2]“死生為晝夜”[2]生死之憂業(yè)已消解,其它諸如時命、情欲、是非、貴賤等人生困境自可突破、跨越,實現(xiàn)真正的精神自由。

      第二,行動層面上“無為”。莊子以為,“無為”對天地萬物來說,既是生成方式,“萬物職職,皆從無為殖”,也是存在方式,“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相應(yīng)地,作為萬物之一的人,在行為方式上也應(yīng)無為,“去知與故” “以天待人”,杜絕“憯然乃憤吾心,亂莫大焉”[2]的情緒波動。凡事應(yīng)該抱有“得者,時也,失者,順也”的心態(tài)。唯有如此,才能“哀樂不能入也”,符合和保存人的本性,做到合規(guī)律性與合目的性的統(tǒng)一,獲得生命的完滿和精神的自由。

      第三,精神層面上“體道”。莊子哲學(xué)的本體論,即關(guān)于“道”的學(xué)說,目的不在探討宇宙秩序,而在分析社會人生,“是直接為它的要求個體的無限和自由的人生哲學(xué)作論證的”[11]。在莊子看來,“道”實際存在,也是天地萬物的根源;但在內(nèi)涵上,卻體現(xiàn)為心靈狀態(tài)。而“體道”的境界,就是“心靈所開展出來的最高的境界”[12]。它無須理性認(rèn)識和邏輯推理,只要直覺體悟,通過“心齋”“坐忘”等方法,使智性消解,精神虛空,突破個體自我拘限,感通天地萬物,即可抵達“獨與天地精神往來”的自由。莊子這種擺脫外物束縛獲取人生自由的修身方法,叔本華于反面立論,也有類似的表達,“一般人將其一生幸福,寄托于外界事物上,或是財產(chǎn)、地位、愛妻和子女,或是朋友、社會等等,一旦失去了他們,或是他們令他失望,他的幸福根基也就毀壞了”[13]。相較叔氏說法,莊子的思想早了兩千余年。

      三、莊子人生哲學(xué)的現(xiàn)代價值

      (一)學(xué)會審美生存

      現(xiàn)代社會,工作節(jié)奏日益加快,生存競爭日趨激烈。人們名利之心,鶩奔麇集,煩躁焦慮與日俱增,情感愈趨弱不禁風(fēng),精神疾患越發(fā)普遍,甚至自殺現(xiàn)象屢見不鮮。而莊子的人生哲學(xué)思想,深邃、精妙。究其實質(zhì),它所告誡今人的是,在生活方式上,要學(xué)會審美生存,追求兩個方面:一是淡于名利,享受安寧。

      莊子釣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內(nèi)累矣!”莊子持竿不顧,曰:“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王巾笥而藏之廟堂之上。此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乎?寧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寧生而曳尾涂中?!鼻f子曰:“往矣!吾將曳尾于涂中?!盵2]

      一邊是高官厚祿,華堂麗屋,一邊是槁項黃馘,殘羹剩炙。兩邊高下,涇渭分明;但是,莊子心如止水,毅然選擇了后者,選擇了在鮑鵬山先生看來是對人生有真正意義的“閑?!盵14]。所謂“閑?!?,就是物欲之外的心靈安寧,進而跳出自我,融合主客,以審美的視角觀照世界,體驗生活情趣,“歸精神乎無始而甘冥乎無何有之鄉(xiāng)”。另一方面,明于生死,珍惜生命。莊子曾言“以生為喪也,以死為反”,面對生死,豁達、超脫。如能夠以此種態(tài)度公正對待死亡、坦然面對死亡,那么則可擺脫人為物役,更加積極地生活,投入到千姿百態(tài)的社會實踐中去,經(jīng)營生活增添情趣,善待生活使之成為藝術(shù)品,開辟自由靜謐的精神天地。羅素曾說“在追求幸福的過程中,舍棄也具有它的作用,而且重要性不亞于奮斗”[15],以莊子觀點,人們舍棄對名利的追求、對長生的渴望之后,必然促進生存方式審美化,繼而獲取人生的幸福。

      (二)推動自然平衡

      由于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發(fā)展,世界人口的增長,兼之戰(zhàn)爭和社會動亂,人類干預(yù)自然界的廣度不斷擴大、強度不斷深化,全球多處出現(xiàn)森林覆蓋面積縮小、草原退化、沙漠?dāng)U大、水土流失、水源枯竭、環(huán)境污染、氣候異常、生態(tài)平衡失調(diào)等現(xiàn)象。為尋找突圍途徑,建立自然平衡,現(xiàn)代人仍然可從莊子的人生哲學(xué)得到啟示:一是自然和人類的地位是平等的。《莊子·齊物論》認(rèn)為萬物齊一無別,各有存在的依據(jù)與道理,人們不能說三道四,厚此薄彼。它警示我們,人類并非宇宙萬物的中心,沒有資格任意運作宇宙萬物。相反,為更好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人類應(yīng)放棄中心主義的地位,厚待自然,善待自然,尊重它的主體地位,熟諳它的客觀規(guī)律。如果不了解這一點,人類偏要否定自然獨立存在意義和自身價值,無視“天地固有常矣,日月固有明矣,星辰固有列矣,禽獸固有群矣,樹木固有立矣”,依仗科技進步,片面強調(diào)“掌握大自然”,其結(jié)果必是魯候養(yǎng)鳥,三日而死(《至樂》),造成今日嚴(yán)重的生態(tài)危機和生存困境。

      二是自然和人類的關(guān)系是友好的。 “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這種強調(diào)萬物和諧、天人合一的的哲學(xué)觀點,啟示我們,人類離不開天地,離不開萬物,歸根到底是自然的一部分。即使在現(xiàn)代社會,人類也不能凌駕于自然之上,人類的行為方式必須符合自然規(guī)律。習(xí)近平總書記講過:“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盵16]對自然界不能只講索取不講投入、只講利用不講建設(shè)。切實把相關(guān)工作抓緊抓好,形成人類以智慧利用資源、資源以品質(zhì)回饋人類的友好局面,使青山常在、清水長流、空氣常新,推動自然平衡,建設(shè)生態(tài)文明。

      (三)促進社會和諧

      針對人生困境,莊子提出的救治途徑之一的無為,就是保持事物天性,順應(yīng)自然變化,不做人為干預(yù),達到“無為而無不為”。這對創(chuàng)建和諧社會的啟示亦有兩個層面:一是培育公民素養(yǎng)?,F(xiàn)代社會,科技發(fā)達,競爭激烈,價值多元。不管目標(biāo)遠近,不管手段對錯,一些人唯利是圖,苦心經(jīng)營,殫精竭慮、廢寢忘食,甚或坑蒙拐騙、吃卡拿要。許多人奔波輾轉(zhuǎn),就象陀螺一樣。結(jié)果有的成功,有的失敗。其中不少人觸犯刑律,鋃鐺入獄,甚或積勞成疾,英年早逝。其實,莊子對這種“以物易其性”[2]“與接為構(gòu),日以心斗”[2]的做法早有警惕。在《大宗師》中,他舉女偊教卜梁學(xué)道為例闡明觀點:

      吾猶守而告之,參日而后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徹;朝徹,而后能見獨;見獨,而后能無古今;無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2]

      即要求人精神虛空,擺脫外物束縛,不奔走于名利之場,不糾纏于得失之間,與世事無爭,無所作為,“其臥徐徐,其覺于于”[2],讓心靈抵達一個空明澄澈的境界。明乎此,現(xiàn)代人望峰息心,轉(zhuǎn)身回首,就不再斤斤計較于利益的得失、名譽的有無,從而追求無為,享受寧靜,提升修養(yǎng),促進和諧。

      二是提高行政效能。莊子言“無為而萬物化,淵靜而百姓定”,管理者應(yīng)順應(yīng)自然,順應(yīng)民心,不強作妄為,不濫發(fā)號令。如果管理者悖逆自然,刻意有為,那么就會產(chǎn)生異化而走向事物的反面。正如莊子所抨擊的“夫弓弩畢弋機變之知多,則鳥亂于上矣;鉤餌罔罟罾笱之知多,則魚亂于水矣;削格羅落置罘之知多,則獸亂于澤矣;知詐漸毒頡滑堅白解垢同異之變多,則俗惑于辯矣?!盵2]當(dāng)下,政府積極推進簡政放權(quán),大幅減少行政審批事項,砍掉束縛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的繁文縟節(jié),目的就是順應(yīng)管理規(guī)律,滿足群眾需要,服務(wù)發(fā)展大局,向市場和社會放權(quán),堪稱“壯士斷腕”的自我革命,政府治理方式革故鼎新的跨越。

      綜上,莊子人生哲學(xué)是他博大、深邃的思想核心內(nèi)容,也是他對所處時代生活困境的總結(jié)、反思,對中國古代文人的文化心態(tài)影響甚巨。在追求中華民族偉大復(fù)興、倡導(dǎo)社會和諧發(fā)展的當(dāng)代,對這種哲學(xué)作進一步研閱、探析,尋求新的歷史條件下新的意義,尤顯必要。正所謂時代需要莊子,莊子也需要現(xiàn)時代化。

      [1] 李澤厚.中國思想史論[M].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1999:183.

      [2] [清]郭慶藩.莊子集釋[M].王孝魚,點校.北京:中華書局,2012:315,61,685,386,7, 555,379,846,956,229, 249,61,595,204,608,761,1002,1004,61,245,615,524,603-604,330,57,258,293,368.

      [3] [清]焦循.孟子正義[M].北京:中華書局,2015:555,491.

      [4] 朱謙之.老子校釋[M].北京:中華書局,1984:45-46.

      [5] 王凱.逍遙游——莊子美學(xué)的現(xiàn)代闡釋[M].武漢:武漢大學(xué)出版社,2003: 8-9.

      [6] 楊伯峻.列子集釋[M].北京:中華書局,2013:242.

      [7] 許維遹.呂氏春秋集釋[M].北京:中華書局,2009:19-20.

      [8] 葛兆光.中國思想史:第一卷[M].上海:復(fù)旦大學(xué)出版社,2004:183,184.

      [9] 崔大華.莊學(xué)研究——中國哲學(xué)一個觀念淵源的歷史考察[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142.

      [10] 喬守春.《莊子》畸人形象論析[J].滄州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2016,32(4):28-32.

      [11] 李澤厚,劉綱紀(jì).中國美學(xué)史——先秦兩漢編[M].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1999:226.

      [12] 陳鼓應(yīng).老莊新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201.

      [13] 叔本華.叔本華人生哲學(xué)[M].李成銘等,譯.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25.

      [14] 鮑鵬山.風(fēng)流去[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2:84.

      [15] 羅素.幸福論[M].王利明,譯.北京:外文出版社,1998:156.

      [16] 中共中央宣傳部.習(xí)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學(xué)習(xí)出版社,2016:230.

      [責(zé)任編輯、校對:梁春燕]

      AnalysisofZhuangzi′sPhilosophyofLife

      QIAOShou-chun1,WANGDe-yi2

      (1. Department of Humanities, Anhui Technical College of Mechanical & Electrical Engineering, Wuhu 241002, China; 2. School of Information, 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 Huaibei 235000, China)

      Touched by the turbulence of the society, and imbued with the seclusion of hermits, and affected by the "Guisheng" idea of Yang Zhu, Zhuangzi formed his own philosophy of life, which covered worldly ideal, life plight, and cultivation path. The philosophy inspires modern people to appreciate aesthetics, facilitate natural balance, and promote social harmony.

      Zhuangzi; philosophy of life; Dao; aesthetic survival

      2017-04-21

      安徽省教育廳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重點項目(SK2016A0217,SK2016A0832);安徽省高等學(xué)校省級質(zhì)量工程項目(2015ZSXM008)

      喬守春(1972-),男,安徽霍邱人,副教授,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學(xué)、中國傳統(tǒng)文化研究。

      B223.5

      :A

      :1008-9233(2017)04-0034-06

      猜你喜歡
      楊朱人生哲學(xué)莊子
      羊 有歷史的字
      楊朱及其思想再考
      “一毛不拔”未必吝嗇
      快樂語文(2020年31期)2021-01-18 04:04:42
      用灑脫之筆詮釋簡靜生命哲學(xué)——讀王蒙隨筆《不煩惱:我的人生哲學(xué)》
      華人時刊(2019年21期)2019-05-21 03:30:56
      賀麟人生哲學(xué)的精神向度
      《莊子說》(二十二)
      《莊子說》(二十)
      中老年健康(2016年8期)2016-10-17 02:03:46
      《莊子說》(十四)
      中老年健康(2016年2期)2016-03-26 09:00:33
      《莊子說》(十五)
      中老年健康(2016年3期)2016-03-26 02:04:52
      小人物生活折射出的人生哲學(xué)
      人間(2015年19期)2016-01-04 12:46:42
      天镇县| 城市| 平远县| 静海县| 万年县| 灵山县| 元朗区| 勃利县| 大新县| 宝丰县| 泉州市| 新疆| 兴和县| 建德市| 南川市| 应城市| 大邑县| 察隅县| 共和县| 大姚县| 嘉义县| 虎林市| 泽普县| 南川市| 关岭| 绵竹市| 贵阳市| 华池县| 河南省| 太原市| 寿宁县| 昌乐县| 淄博市| 张家港市| 上饶市| 丘北县| 龙州县| 民和| 海城市| 大渡口区| 台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