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超
摘 要:背誦對當代中學生理解能力、寫作能力以及其他能力的培養(yǎng)有極大作用。讓學生多背誦一些名篇佳作,更可以夯實學生古詩文的基礎。從這個角度上講,在初中階段讓學生背誦大量的古詩文和文學作品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本文著重探討了初中語文教學中經典文章及語段背誦的目的與方法。
關鍵詞:語文教學;文章及語段;背誦目的與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24-024-1
一、背誦的目的
教師教學都要有明確的目的,目的明確了,就能充分發(fā)揮教學活動的功能。語文教學為什么要強調背誦?強調背誦,其實就是一種“拿來主義”的語文教學,雖然有的東西一時不能理解,但隨著學生語文知識的不斷積累,語文學習技能的不斷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不斷提升,終究會加深對其背誦內容的理解的。
1.背誦可以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優(yōu)秀語言文字,陶冶學生的高尚情操,磨礪學生的心志。語文學習的首要任務是積累占有大量言語材料。背誦的過程就是學生與優(yōu)秀言語作品直接、反復、全面、深入的“對話”,盡可能的占有言語材料、充實自己言語倉庫的主要途徑。杜甫所說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中的“神”從何而來?即是從頭腦中儲存的大量語言信息所醞就。語文課本中所選文章,多為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都是經歷歷史文化沉淀,久經考驗的名篇,誦讀、理解、記憶這些詩文、片段有助于學生陶冶情操,勵志磨心。學生在入情入境的朗讀過程中,對文章的風采格調,脈絡層次,語言表達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都會潛移默化地理解吸收,融會貫通。
2.背誦可以提高學生對語言理解能力,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字理解的最佳方式。在我國古代,學生集中識字以后,就開始誦讀經典文章。學生學習主要靠自己在“誦”上下功夫,朝夕吟讀,直至背誦,文章讀順口了,文章的大意也就把握了,從而達到無師自通。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現代語文教育強調的背誦與古代語文教育強調的背誦,其真正目的已經完全不同了,現代語文強調背誦過程重在理解,古代語文則強調記誦。但是不管他們的目的有何不同,但是結果對于學生而言都已異曲同工。通過背誦,學生多次接觸課文,必然加深對文章思想內容和表達方式的理解,讀的遍數越多,理解也就越深,理解了書義,也便受到了教育,提高了對事物的認識、分析、理解能力,對生活自然有了正確的觀點、態(tài)度。
3.背誦也是培養(yǎng)語感,提升言語品味的最佳途徑。朗讀背誦的心理活動是全方位和多層次的,它要求眼到、心到、口到、耳到。學生在朗讀背誦過程中,多種感官都被調動起來了,就能認真觀察語言現象,掌握語言規(guī)律,使用語言材料,自然能取得培養(yǎng)語感的功效。因此朗讀背誦是訓練語感的好方法。讓學生反復朗讀甚至背誦作品,特別是其中的精彩片斷,文章的精妙之處自然爛熟于心,語感能力從而得到加強。朗讀背誦多了,時間久了,優(yōu)秀作品中經過加工錘煉的語言會跟自己的口頭語言溝通起來,豐富自己的口頭語言,提高口頭表達。只有在與典范高雅的言語成品的不斷接觸中,粗俗、低劣的言語才能得到根本的改造。
二、背誦的方法
1.理解內容法。中學階段,理應盡量避免單純重復,機械性的死記硬背,而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力求掌握其實質,這樣才能大大強化背誦的效果。如《岳陽樓記》的背誦,本文通過對洞庭湖的側面描寫襯托岳陽樓。滕子京是被誣陷擅自動用官錢而被貶的,范仲淹正是借作記之機,含蓄規(guī)勸他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試圖以自己“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濟世情懷和樂觀精神感染老友。對于“物暗己悲、景明人喜”的段落的背誦,由于都是短句,所以應先讓學生掌握其現代漢語的意思,理解作者所描寫的場景,再根據場景感受人物的心情,然后再加以背誦就顯得簡單的多了。
2.分門別類法。把材料按照其聯系或某些特征進行歸類,使其更為系統(tǒng)、條例、概括,然后按類記憶,能提高記憶的效率。如初三下學期總復習階段,要背誦整個初中階段的所有古詩文,篇目眾多,可以將古詩文分類,如送別友人類、邊塞戰(zhàn)爭類、游子思鄉(xiāng)類、寫景抒情類等等,幫助學生整理歸類加以背誦,同時又能加深對詩歌內容的理解。
3.形象記憶法。通過想象把材料的內容變成形象的畫面,有利于提高記憶的效率。如背誦《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對于百草園描寫的一段,作者按照四季的順序描寫了百草園的景色,可以邊背邊想象文中所描繪的“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鳴蟬”、“黃蜂”、“叫天子”等等,以形成鮮明的形象,如果再能用投影展示相關的畫面內容,學生的背誦將會變得更加輕松。
4.提綱挈領法。根據要背誦的材料內容,明確各部分之間的關系,以主干為綱,使次要從略,按提綱進行背誦記憶。這是一種化繁為簡,化難為易的方法,而且這樣做了,對材料的理解也加深了。當然有了提綱也不是一勞永逸,在適當的時候進行復習,才能根深蒂固,經久不忘。比如背誦蒲松齡的《狼》。課文有四個層次,依次為:屠夫遇狼——屠夫懼狼——屠夫御狼——屠夫斃狼。按照這個提綱,背誦起來就會比較輕松。背到“綴行甚遠”時,如果背不下去了,想一下下一層是“屠夫懼狼”,就很容易想起來下一層句是“屠懼,投以骨”。
當然,語文背誦的方法還有很多,我們語文教師還可以不斷地在實踐中創(chuàng)造出種種適合學生背誦的方法。語文學習沒有什么高深的方法,只有日積月累,一天不放棄,一點不放棄,才會有所成。學生背的越多,積累的就越多,就越能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那就自然會對語文學習產生興趣。我們語文教師的任務主要就是想方設法激發(fā)學生去背誦,使學生形成習慣,形成語感,進而增進學生的理解水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