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英俊 張帥
胰腺炎為自身消化形成的一種疾病, 通常是因胰蛋白酶對機體自身消化水解導致的水腫、出血、壞死等癥狀, 主要表現(xiàn)為淀粉酶急劇提高。伴隨人們生活習慣變化, 我國重癥胰腺炎具有越來越高的發(fā)病率。重癥急性胰腺炎發(fā)病急、病情進展快、并發(fā)癥多, 尤其對于老年患者, 因其機體能力差,若未及時予以合理治療, 極易導致患者死亡。烏司他丁為糖蛋白水解酶抑制劑, 對于胰腺炎具有一定效果。本文選取92例老年重癥胰腺炎患者, 探討烏司他丁的臨床療效, 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2月~2017年7月本院收治的92例老年重癥胰腺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患者均符合胰腺炎診斷標準[1]及腹腔內高壓診斷分級標準。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每組46例。觀察組患者中男26例,女20例;年齡61~78歲, 平均年齡(69.05±3.63)歲。對照組患者中男27例, 女19例;年齡61~78歲, 平均年齡(69.13±3.58)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治療, 主要包括:按照常規(guī)方法予以禁食指導, 實施胃腸減壓, 采用合理方法調整電解質、酸堿的平衡性, 對胰腺分泌水平進行有效控制, 實施常規(guī)抗感染治療, 予以合理營養(yǎng)支持等, 且根據(jù)患者實際情況實施機械通氣, 予以合理血液凈化等。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烏司他丁(廣東天普生化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19990132)治療, 將烏司他丁10萬U+250 ml葡萄糖注射液混合實施靜脈滴注, 1次/d, 持續(xù)治療7 d。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腸道黏膜屏障功能(二胺氧化酶、D-乳酸水平)及腹內壓。
1.4 療效評定標準 根據(jù)患者臨床癥狀、生命體征變化、實驗室檢測指標來評定臨床療效。臨床癥狀、生命體征可分成4級:0級:無顯著臨床癥狀, 1級:輕度臨床癥狀, 2級:中度臨床癥狀, 3級:重度臨床癥狀。顯效:治療7 d內臨床癥狀、生命體征改善≥2個等級, 或>75.00%實驗指標恢復正常;有效:治療7 d內臨床癥狀、生命體征改善1個等級,或50.00%~75.00%實驗指標恢復正常;無效:治療7 d內臨床癥狀、生命體征未改善或更為嚴重、死亡。總有效率=(顯效 +有效 )/總例數(shù) ×100%[2]。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 ± 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顯效29例,有效16例, 無效1例, 總有效率為97.83%;對照組患者治療顯效19例, 有效21例, 無效6例, 總有效率為86.96%。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3.86, P<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腸道黏膜屏障功能比較 對照組患者治療前二胺氧化酶水平為(12.72±1.36)μg/L、D-乳酸水平為 (10.86±0.72)U/ml, 治療后分別為 (8.13±1.50)μg/L、(4.08±0.53)U/ml;觀察組患者治療前二胺氧化酶水平為(12.76±1.40)μg/L、D- 乳酸水平為 (10.93±0.82)U/ml, 治療后分別為 (5.24±1.26)μg/L、(2.81±0.39)U/ml。治療前 , 兩組患者二胺氧化酶、D-乳酸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139、0.435, P>0.05);治療后, 觀察組患者二胺氧化酶、D-乳酸水平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0.006、13.090,P<0.05)。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腹內壓比較 對照組患者治療前腹內壓為(17.26±2.16)mm Hg(1 mm Hg=0.133 kPa), 治療后為(14.03±2.06)mm Hg, 對照組患者治療后腹內壓低于治療前,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7.339, 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前腹內壓為(17.30±2.23)mm Hg, 治療后為(11.86±1.63)mm Hg,觀察組患者治療后腹內壓低于治療前,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3.357, P<0.05)。治療后, 觀察組患者腹內壓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5.603, P<0.05)。
人類正常生理條件下, 胰腺會因防御機制的有效保護而免于遭受胰液的侵犯。若出現(xiàn)特殊病理情況, 則會使得防御機制受到損壞, 導致胰液自身消化胰腺及其周圍組織, 從而造成胰腺炎的發(fā)生[3,4]。重癥胰腺炎通常是因為暴飲暴食、膽道疾病等因素而導致的, 屬于一種急腹癥, 而且會出現(xiàn)因年齡增高而發(fā)病率提高的趨勢, 而且老年患者往往會出現(xiàn)各種并發(fā)癥, 例如消化系統(tǒng)、神經系統(tǒng)、腎臟等, 導致患者遭受明顯痛苦, 且使之生活質量受到極為不良的影響。近些年來, 在臨床中對重癥胰腺炎進行治療時通常采用非手術治療方法, 通常予以糾正水電解質平衡、胃腸減壓、消炎、抑制胃酸、抗感染等方法, 并無較為特效的針對性方法, 但是此治療方式需要較長周期, 且并無較為顯著臨床效果。因為胰腺炎患者通常會出現(xiàn)膿毒血癥, 造成腸道黏膜屏障功能受到較為嚴重的損害, 腸道菌群出現(xiàn)明顯的失調現(xiàn)象, 患者機體免疫能力有明顯降低的趨勢, 尤其是對于發(fā)生重癥胰腺炎的老年患者, 因其機體能力差, 出現(xiàn)此種癥狀的幾率更高[5-7]。所以選取合理有效的藥物對老年重癥胰腺炎患者進行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烏司他丁為常見的糖蛋白, 可充分發(fā)揮廣譜蛋白酶抑制效果, 對于胰蛋白酶、蛋白酶、磷脂酶等多種酶的活性具有顯著抑制作用, 可有效清除自由基, 使得炎性介質形成及釋放受到明顯抑制, 可使得微循環(huán)衰竭癥狀得到明顯改善, 而且烏司他丁可使得機體免疫能力得到有效保護。
經本文研究可知, 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3.86, P<0.05)。治療后, 觀察組患者二胺氧化酶、D-乳酸水平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0.006、13.090, P<0.05)。治療后, 觀察組患者腹內壓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5.603, P<0.05)。二胺氧化酶屬于小腸黏膜上皮細胞中的一種具有較高活性的酶,作為小腸上的特別標志性酶, 具有較為顯著作用, 若患者腸道黏膜屏障功能遭受一定損傷時, 往往發(fā)生二胺氧化酶慢性提高的情況, 所以對血漿二胺氧化酶進行測定, 可有效反映患者腸道黏膜屏障功能的改變情況。D-乳酸通過腸道黏膜進行分泌, 屬于哺乳動物所特有的, 通常不會出現(xiàn)腸外組織分泌此物質的情況發(fā)生, 若患者腸黏膜功能遭受一定損害時,往往會產生大量D-乳酸, 而且此物質會大量進入到血液內,所以將血液內D-乳酸含量予以測定可對腸道黏膜屏障功能改變情況進行評估[8]。烏司他丁可有效緩解自身消化情況,且可最大程度減少內毒素吸收, 而且能夠使得細胞膜逐步恢復穩(wěn)定性, 使得血管功能得到全面保護, 對于組織微循環(huán)灌注、緩解組織損傷具有顯著改善作用。通過血漿二胺氧化酶、D-乳酸的改變可知, 烏司他丁可有效改善患者腸道黏膜屏障功能, 有效預防自體消化[9,10]。因老年患者機體內臟器功能較為低下, 發(fā)生重癥胰腺炎后極易出現(xiàn)器官功能性障礙,甚至因腹內高壓而死亡。烏司他丁可有效減少腹內壓, 對對于促進臨床康復具有重要意義[3]。
綜上所述, 烏司他丁對老年重癥胰腺炎患者具有顯著治療作用, 可改善腹內高壓, 提高腸道黏膜屏障功能, 應用價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