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紅
皰疹性咽峽炎是兒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一種特殊類型, 好發(fā)于夏秋季, 呈散發(fā)或小流行發(fā)?。?]。臨床特征為起病急、高熱、咽痛、咽部皰疹、潰瘍、流涎、厭食、 嘔吐、腹痛等表現[2]。部分病例并發(fā)肺、心、腦、胃腸道等多器官損害, 其中16型可引起手足口病。2013年夏秋季此病呈小流行發(fā)病, 現將本科2012年10月~2013年9月診治的110例皰疹性咽峽炎患兒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2年10月~2013年9月診治的110例皰疹性咽峽炎患兒, 其中男61例, 女49例;年齡1~3歲44例(40.0%)、4~6歲37例(33.6%)、7~9歲18例(16.4%)、≥10歲11例(10.0%)。發(fā)病季節(jié)春季(3~5月)9例(8.2%),夏季 (6~8月 )70例 (63.6%), 秋季 (9~11月 )28例 (25.5%), 冬季 (12~2 月 )3 例 (2.7%)。
1.2 臨床表現 發(fā)熱:持續(xù)高熱(體溫≥39℃)68例(61.8%),中度發(fā)熱(38.0~38.9 ℃)27例(24.5%), 低度發(fā)熱(37.5~38.0℃)15例(13.6%);咽痛100例(90.9%);流涎21例(19.1%);咳嗽35例(31.8%);腹痛14例(12.7%);腹瀉3例(2.7%);嘔吐102例(92.7%);心慌25例(22.7%);手足皰疹9例(8.2%);抽搐發(fā)作5例(4.5%)。查體所有患兒咽部充血明顯, 咽峽部可見散在灰白色皰疹43例(39.1%), 直徑2~4 mm周圍有紅暈,數目多少不等;淺表潰瘍67例(60.9%), 表面覆有白色微膜,周圍黏膜呈鮮紅色充血。全身淺表淋巴結無腫大;雙肺聞及痰鳴音及濕啰音20例(18.2%);心律不齊10例(9.1%);心臟啰音4例(3.6%);腹部壓痛陽性3例(2.7%)。
1.3 化驗檢查 110例全部進行血常規(guī)檢查, 其中白細胞升高69例(62.7%)、白細胞正?;蚪档?1例(37.3%);白細胞升高分類:淋巴細胞為主53例(76.8%), 中性粒細胞為主16例(23.2%);C反應蛋白(CRP)升高59例(53.6%), CRP正常51例(46.4%);心肌酶升高75例(68.2%), 其中高熱65例(86.7%), 中度發(fā)熱8例(10.7%), 低熱2例(2.7%);MP陽性33 例 (30.0%)。
1.4 物理檢查 60例進行胸片檢查, 有 35例(58.3%)伴有咳嗽表現, 25例(41.7%)無咳嗽癥狀;其中正常30例(50.0%),支氣管炎25例(41.7%), 肺炎5例(8.3%)。75例心肌醇升高的患兒全部進行心電圖檢查, 其中55例(73.3%)表現正常,20例(26.7%)表現異常, 且表現為竇性心動過速17例(22.7%),ST-T改變15例(20.0%), T波低平8例(10.7%)。
以抗病毒治療為主, 同時輔以對癥及支持療法。低熱15例, 中度發(fā)熱18例共33例患兒給予口服蒲地藍、藍芩、小兒熱速清等中藥治愈;中度發(fā)熱9例, 高熱68例共77例患兒均給予熱毒寧0.5 ml/(kg·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250 ml中靜脈滴注1次/d, 連用治療3~5 d。對白細胞升高分類中性粒細胞為主或CRP升高考慮合并細菌感染、加用頭孢替安40~60 mg/(kg·d)靜脈抗炎治療;對心肌酶升高(包括心電圖異常者)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給予靜脈滴注維生素C等能量合劑治療[3];對MP陽性且胸片表現為支氣管炎、肺炎的患兒加用口服或靜脈滴注阿奇霉素10 mg/(kg·d)治療3~5 d。1例合并腦炎患兒轉上級醫(yī)院治療, 9例合并手足口病轉傳染科治療, 余均愈后良好。
皰疹性咽峽炎是多種病原菌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目前研究發(fā)現, 引起皰疹性咽峽炎的病原菌有柯薩奇A組病毒1~10、16、22型, 柯薩奇B組病毒1~5型, ??瞬《?、9、16、17、25、30型 , 新發(fā)現的病毒 SAFV2(Saffold virus genotype 2)[2]、肺炎支原體、EB 病毒等[4]。近年來 EV71 也被認識到是皰疹性咽峽炎的病原菌, 也可導致嚴重的手足口?。?]。根據報道兒童柯薩奇B組感染引起腦炎、心肌炎、肝臟損害等多臟器受累。本院統(tǒng)計患兒中75例心肌酶不同程度升高, 其中高熱65例, 中度發(fā)熱8例, 低熱2例, 與發(fā)熱程度呈明顯正相關性, 但本院無條件進行病原體檢查, 不能明確是否均由柯薩奇B組病毒感染引起。另外, 皰疹性咽峽炎患兒有部分并發(fā)支氣管炎、肺炎表現, 且MP化驗呈陽性率較高。是否考慮合并肺炎支原體感染, 亦或是支原體單獨感染引起皰疹性咽峽炎和支氣管炎或肺炎兩種相關疾病,還有待進行相關病原學檢查以助明確。在合并抽搐的5例患兒中有1 例診斷為病毒性腦炎, 因本院條件有限亦未明確診斷和治療。因此對皰疹性咽峽炎患兒進行特異性病原學檢測,對此病的正確治療有重要意義。基層醫(yī)院在此病流行季節(jié)應特別注意臨床表現的觀察。對持續(xù)高熱的患兒應及時化驗血常規(guī)、CRP, 對CRP明顯升高合并細菌感染患兒, 應及時給予相應抗生素治療, 對控制病情有重要意義[6,7]。且對高熱患兒應及時監(jiān)測心肌酶, 必要時行心電檢查, 對有異?;純哼m時給予營養(yǎng)心肌細胞藥物, 對患兒愈后很有影響。另外,對有咳嗽癥狀或肺部檢查有異常體征的患兒應及時行MP檢測及拍胸片, 對MP陽性患兒應及時加用阿奇霉素治療[8,9]。對合并手足皰疹表現的患兒應及時明確診斷是否為手足口病, 對并發(fā)驚厥表現的患兒根據病情需要及時行腰穿刺檢查化驗腰積液以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