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行為導向教學法是職業(yè)教育改革背景下倡導的一種先進的教學方法,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應用行為導向教學法,有利于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實現(xiàn)高效教學,促進語文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本文就行為導向教學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應用作了相關研究。
關鍵詞:行為導向教學;中職語文;應用
一、 引言
現(xiàn)階段,許多中職語文中還在采用舊的教學模式,課堂上忽略學生的主體作用,機械式地引導學生學習,在這種教學下,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語文素養(yǎng)得不到有效的提高,不利于學生的成長成才。中職語文作為素質教育的一部分,在人才培養(yǎng)中發(fā)揮著重大作用,而要想提高中職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就必須革新教學方法。行為導向教學法作為一種符合中職語文教學改革發(fā)展的教學方法,它以行為為主導,將其應用到中職語文教學中,可以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二、 行為導向教學法的概述
所謂行為導向教學法就是以行為為主導,強化學生能力培養(yǎng)的一種教學方法,該教學方法注重的是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在行為導向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有目的、有計劃的組織學生學習,讓學生付出實踐行動,在與教學內容相符的情境中思考、探究、解決問題,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行為導向教學法符合了我國中職教育教學發(fā)展的需要,應用這種教學方法,可以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從而提升學生的專業(yè)能力,實現(xiàn)高效教學。
三、 行為導向教學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原則
1. 行為導向與教學內容的一致性
行為導向教學作為一種方法,在中職語文應用這種教學方法的過程,行為導向必須與教學內容一致,中職語文每一課都有其應有的價值,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是很難挖掘出中職語文素材應有的價值,進而束縛了學生的發(fā)展。而行為導向作為一種先進的教學法,教師在應用這種教學方法的時候,所應用的行為導向就必須根據教學內容來設計,從而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
2. 主體性
中職教育教學改革要求下,要求教學以學生為主,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在中職語文應用行為導向教學過程中,必須全面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圍繞學生來設計教學活動,從而更好地以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實現(xiàn)高效教學。
四、 行為導向教學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應用
行為導向教學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通過行為導向教學,可以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有利于實現(xiàn)高效教學。而要想發(fā)揮行為導向教學的作用,教師就必須根據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特點,有針對性的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1. 結合教學內容,創(chuàng)建教學情境
所謂教學情境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建知識應用的環(huán)境,讓學生在一定的環(huán)境中學習知識、應用知識,從而不斷提升其能力。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語文有著較強的應用型,而要想讓學生全面掌握和消化語文知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創(chuàng)建具有行為導向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富有濃厚的教學情境中學習,進而激發(fā)其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如,在課文《水滸》中,教師借助多媒體,先播放水滸中一人物的經典片段給學生看,然后讓學生去探究該人物的性格特點。借助多媒體創(chuàng)建教學情境,然后倒入課文,讓學生主動去探究人物特征,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課文。
2. 以故事為切入點,導入課堂
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入選的課文背后有著一些故事,深入挖掘這些故事,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因此,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故事,以故事為切入點,引導學生更好地學習。如,在教習《鴻門宴》這一課時,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鴻門宴的意思,教師可以將與鴻門宴有關的歷史典故告知學生,借助歷史典故讓學生對鴻門宴有一定的了解,然后在導入課文。通過這種教學,可以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去探究知識,讓學生明白何為鴻門宴,從而警醒學生在今后的道路上要避免出現(xiàn)鴻門宴。
3. 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較好地符合了行為導向教學要求,對于學生而言,他們比較傾向于角色扮演這種方法,讓學生扮演課文中的角色,可以最大程度的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充分參與到教學中來,促使學生去探究課文情感和魅力。如,在教學《雷雨》這一課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來扮演課文中的角色,通過話劇表演,將《雷雨》中的情境展示在現(xiàn)實生活中。通過角色扮演,有利于學生了解作者的思想,從而方便學生把握文章的脈絡,提高課文學習效率。
4. 比賽法
比賽最大的特點就是參與性,在中職語文教學應用行為導向教學中,要想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可以通過比賽的形式來吸引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從而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提高教學質量。如,在學習完《鴻門宴》這一課,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展開一場關于“項羽該不該殺劉邦”的辯論賽,正方:項羽該殺劉邦,反方:項羽不該殺劉邦。每一方由4名學生組成,剩下的學生自由站隊。給學生準備時間,準備好后開始辯論。通過這種辯論賽的形式來幫助學生消化知識,提升學生的應用能力、組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的更好發(fā)展。
五、 結語
綜上,行為導向教學是中職教育改革背景下提出了一種教學方法,它符合了我國現(xiàn)代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需要。以行為導向為載體,可以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從而實現(xiàn)高效教學、在中職語文教學中,通過創(chuàng)建教學情境、比賽法、角色扮演法,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知識、掌握知識,提升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豐富學生的情感,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劉輝文,黃昌文.行為導向教學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課外語文,2017(01):52.
[2]關麗麗.行為導向教學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信息化建設,2015(12):172.
[3]李梅.行為導向教學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才智,2015(06):156.
[4]田甜.基于行為導向教學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教師,2014(11):69.
作者簡介:
阮軍霞,安徽省蕪湖市,技師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