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暉 高建忠
1 北京市通州區(qū)中醫(yī)醫(yī)院 北京 101100 2 山西中醫(yī)藥大學(xué)附屬醫(yī)院 山西 太原 030024
筆者使用四神丸治療1例頑固性癢疹患者,療效顯著。記述如下。
詹某,男,55歲。主因“身起疹伴癢1年”于2016年11月12日初診?;颊?年前無明顯誘因身起疹,伴有瘙癢,曾接受多種中西醫(yī)治療不效來診。就診時(shí)患者瘙癢甚,如蟲行感,口不苦,多飲,手涼,足不涼,睡眠可。大便每日5:00、5:40行2次,不成形。??茩z查:軀干散在紅色孤立性丘疹、抓痕,無水皰。唇紫,舌淡、苔黃干裂,脈沉。診斷:癢疹,證屬脾腎虧虛夾血瘀,治以溫腎暖脾化瘀,方用四神丸加減。處方如下:制吳茱萸3g,肉豆蔻、陳皮各6g,補(bǔ)骨脂、熟地黃、山藥、桃仁、紅花各12g,炒白術(shù)、炒蒼術(shù)各15g,醋雞內(nèi)金9g,煅龍骨、煅牡蠣各30g,炒萊菔子12g。7劑,顆粒劑,日1劑,水沖服。二診:服藥后皮損大部分結(jié)痂,右胸部皮損消退,瘙癢減60%,蟲行感明顯減輕,蟲行感減60%,口不苦,多飲,手涼好轉(zhuǎn),足不涼,睡眠可。大便每日仍行2次,成形便。后背散在結(jié)痂、抓痕。唇紫較前減輕。舌淡、苔黃,脈沉。上方熟地、山藥均改為各15g,陳皮增至9g,繼服1周。三診:唇部色淡紅,皮損消退,蟲行感消失,干癢,無多飲,手涼好轉(zhuǎn),大便日2次,舌淡、苔根薄黃,脈滑。升降散善后,處方如下:僵蠶12g,蟬蛻、姜黃各9g,大黃6g,炒蒼術(shù)15g,烏梅3g。7劑。1周后患者來告,皮損消退,局部遺留色素沉著,無瘙癢及蟲行感,臨床痊愈,停藥。
按語(yǔ):四神丸具有溫腎暖脾、澀腸止瀉之功,臨床常用于治療五更瀉。方由補(bǔ)骨脂、肉豆蔻、五味子、吳茱萸四味藥組成,具有溫腎暖脾、澀腸止瀉之功,臨床多用于五更瀉,也有用于痛經(jīng)、肺結(jié)核、遺尿、不育癥、周身痛、尿頻、盜汗者,但尚未見到四神丸用于皮膚病的報(bào)道。案中患者以皮膚病就診,瘙癢甚,伴有大便日行2次,不成形。筆者跳出皮膚病的專科限制,綜合分析四診資料,考慮患者屬于脾腎虧虛,使用四神丸治療,大便恢復(fù)正常,唇部紫黯消失,1年的頑癢消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辨證論治是中醫(yī)的精髓與靈魂,有是證用是方,往往能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