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守帥
河南興亞(鄭州)律師事務所,河南 鄭州 450000
如果想要安排一場旅游活動,只憑借旅行社是無法完成這項工作的,旅行離不開相關的配套服務,比如說酒店、飯店這一類的旅游輔助服務者。然而很多人在旅游時都遭受過旅游輔助服務者所造成的財產或者是安全方面的侵害,消費者為了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通常都會拿起法律的武器對旅行社進行侵權控告。然而,很多時候不同的法院在判決旅行社具有侵權的行為時判決結果截然相反,那么這樣判決的依據在哪里呢?筆者在對相關的法律條文進行查閱之后,認為其有下面幾項法律依據。
首先,如果法院認為旅行社沒有遵循相應的安全保障義務,就應該對旅游者所遭受的損失擔負賠償責任。根據《旅游糾紛若干規(guī)定》第14條,如果由于旅游輔助服務者的原因而造成旅游者受到了人身方面的損害以及財產方面損失時應承擔侵權責任,不過旅游經營者只有在其沒有完成相應義務時,才應該擔負相關補充責任。
其次,按照我國相關的法律規(guī)范,旅游輔助服務者所作出的舉動是可以同旅行社的舉動畫上等號的。持這種觀念的法官的法律依據是:旅游輔助服務者基于消費者的服務屬于旅行社所簽署的合同中規(guī)定的義務的延伸,因此旅行社應該承擔旅游服務者做出的行為所帶來的后果,一旦旅游輔助服務者侵犯了消費者的正當權益,那么旅行社也要承擔相應責任。
再次,一旦發(fā)生了旅游糾紛情況,因為旅行社和旅游輔助服務者的關系為主導和輔助的關系,一旦輔助人做出的侵權的舉動,應該由負責主導的旅行社承擔相關責任。
最后,我國《旅游法》第71條第2款規(guī)定,若是消費者由于非主觀原因而遭受到人身損害或是財產損失時,一旦旅游者要求旅行社進行相應的賠償,旅行社就需要對此負起責任,這與旅行社是不是有過錯是沒關系的。此外,該條明確賦予了旅行社追償權,旅行社有權力要求旅游輔助服務者來要求相應的賠償。
現如今,人們維權意識越來越高,如何維護消費者正當權益是政府非常注重的問題。特別是在旅游行業(yè)當中,消費者的正當權益遭受侵害屬于非常普遍的現象,我國法律對旅游者的權益具有著一定程度的傾向性保護,這在行業(yè)規(guī)范方面起到很好的功效。然而,如果保護傾斜力度過大就有很大概率導致旅游行業(yè)受到打擊。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為了理清相關責任所在,筆者認為有必要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展開探究。
首先,根據合同法所限定的范圍來看,其主要適用于合同責任,而很多時候并不能用于侵權判決的憑據。需要注意的是,合同法與侵權法是兩類不同的法律條文。合同法限定的范圍是人與人之間的聯系,而侵權法所適用的范圍為社會一般人。在消費者遭受到由于旅游輔助服務者所造成的各方面損害之后,通常會選擇要求旅行社進行相應的賠償,這是因為消費者和旅行社簽訂了合同,而并沒有和旅游輔助服務者簽訂合同。法院在判定侵權責任歸屬人時需要憑借侵權法為判斷基礎,而并不是根據相應合同來判斷。
其次,如果太過僵硬的提升旅游經營者所需要擔負的責任范圍,而沒有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判斷,則會給整體的旅游經濟帶來很大的打擊。旅游服務輔助者和旅行社的關系并非直屬的上下級關系,而是協(xié)同合作的關系,因此要求旅行社承擔全部的侵權行為是不合適的。
美國法院在很多年前就對這方面的情況進行了解釋說明,這就是很多旅行社不需要擔負相應侵權責任的重要憑證。旅行社在與旅游服務輔助者簽訂合同時對其行為進行相應的規(guī)范,然而實際的情況卻并不是旅行社所能把控的,所以就不存在所謂的管理與支配的關系。需要注意的是絕大部分的旅游服務輔助者都是獨立的進行經營,與旅行社是完全對等的。
最后,我國的旅游法屬于旅游者維護自身權益的重要依靠。旅游者能夠按照自身的意愿來控告旅行社亦或是旅游服務輔助者,實際上,旅行社所擔負的是無過錯責任,這其中并不存在相應的連帶責任。之所以會出臺這樣的法律規(guī)范主要是因為旅游者維權通常比較艱辛,成本太高,而旅游法的目的就是保護旅游者權益,減輕其維權成本。很多時候就算旅行社在這方面投入很多資源,也無法起到很好的效果,很多旅行社就會選擇提升旅行費用減少經營上的風險,如此一來旅游業(yè)將會受到很大影響,整體的發(fā)展會受到阻礙。盡管消費者權益得到了保障,然而旅行社則需要承擔很多不必要的風險。
在經過的相關研究之后筆者是這樣認為的,法院在判決旅行糾紛案件時應該參考安全保障義務理論,如果旅行社沒有遵循相應的安全保障義務,就要由旅行社擔負起侵權責任。反過來,旅行社就不需要承擔相應責任。
[ 參 考 文 獻 ]
[1]段頔婧.論旅游侵權糾紛中旅行社的責任承擔[J].法制與社會,2017(5).
[2]高英.旅游輔助者致旅游者損害時的責任承擔問題[J].南京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