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
摘 要:小學科學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這既是學習科學的方式,也是學習科學的目標。學習科學能夠讓學生走進一個變化無窮的美好世界,使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得到激發(fā),體驗到科學學習的樂趣,獲取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科學實踐能力得到提高??茖W課程教學理念應該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方法不斷改變,科學探究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機會,培養(yǎng)學生敢于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使學生成為經(jīng)濟知識時代的綜合素質(zhì)型人才。
關鍵詞: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研究
小學科學是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的一門自然學科,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方式,又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學習科學的關鍵所在是實驗教學,主體是學生,核心是探究。如何才能實現(xiàn)小學科學實驗探究性教學?
一、改變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意識
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一切教學都是為了能夠按要求完成教學任務,而小學科學由于在升學考試成績比重并不大,沒有引起學校和老師的重視。在新課改的環(huán)境下,提倡運用科學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全面提升學生的能力,要求在教學實踐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意識,比如在上到“彩虹的產(chǎn)生”時,讓學生動手制造絢麗的彩虹,在上“讓燈亮起來”的時候,學生通過了解到電燈的原理,運用學到的東西對自己的臺燈、電筒等進行探究。這些課程雖然不能每一個都進行實驗,但是通過這種教學思維的改變,可以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意識,并讓這種意識能夠聯(lián)系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巧用疑問,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生在學習中有疑問就會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究性思維活動,并且努力從所學的知識里尋找解決問題的答案,帶著問題開展實驗活動,有利于開拓思路。如五年級上冊的“影子”一課,老師先不要給答案,而是讓學生自己提出自己的問題,有的學生會提出自己的疑惑影子怎么產(chǎn)生的?影子為什么會不斷地變化?為什么影子是黑色的?為什么影子摸不著?雖然他們還不具備解決這些問題的能力,但具備問題意識會在學習中更加集中注意力,從老師的講解中去尋找答案。很多同學還會主動實踐,比如用蠟燭來產(chǎn)生影子,并通過距離、位置等變化來探究影子的變化情況。所以老師要充分利用這一點,利用他們的疑問,來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
三、講究方法,提高學生的實驗技能
正確而科學的教學方法,對學生的培養(yǎng)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同樣的課程通過不同的方法進行講解,效果會有很大的差別,在科學教學中根據(jù)學生的興趣、個性、水平和能力等的不同,因材施教,有針對地進行教育,提高學生的實驗技能。比如在“認識空氣”一課中,如果按照傳統(tǒng)的方式,學生最終只會知道空氣是無色、無味、無形的東西,只有這樣一個空洞的概念;而如果我們通過實驗的方式,就能把這種看似虛無的東西變成真實的東西。比如我們呼吸的氧氣,在空氣中是無法感觸的,然而我們可以看到醫(yī)院里的氧氣瓶,可以將氧氣液化,通過視覺和嗅覺來加深認識;比如我們的水本來是看得見摸得著的,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加熱的實驗,讓一杯水變成氣體而消失,學生不但對這些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而且還提高了自己的實驗技能,并且能夠在生活中開展實踐活動。
四、聯(lián)系實際,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科學是在大量實踐的基礎之上進行歸納總結的,教育目的是讓科學為生活服務,因此我們的小學科學教學要聯(lián)系實際,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讓他們用學到的東西去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現(xiàn)實問題。比如在現(xiàn)實的生活中,可以將煮熟的雞蛋放入一個瓶口比自己小的瓶子,這是通過實踐證明了的,但是大部分學生并不理解,他們對這些都會非常好奇,會不斷探究,尋找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最后通過改變氣壓讓雞蛋進入瓶內(nèi)。比如在一個杯中裝滿水,放上紙片,為什么倒過來水不會流出來,在冬天里墨水瓶蓋擰太緊打不開怎么辦,冬天如何解決道路結冰的問題等,這些都是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隨處可遇見的,要讓學生不斷學習、不斷實踐,提高自身能力。
五、利用課外實驗對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課外小實驗是發(fā)散思維、鞏固知識、培養(yǎng)實驗興趣的有效途徑之一,如根據(jù)所學科學內(nèi)容讓學生動手做水滴透鏡、小磁針、電路(串、并聯(lián))等,這樣學生可以靈活運用科學知識,在實驗中更易于小創(chuàng)造人才、小發(fā)明的培養(yǎng)。
六、運用現(xiàn)代手段提高實驗效果
不斷發(fā)展的科學信息技術和不斷更新的現(xiàn)代教學手段,在小學科學和實驗教學中發(fā)揮了多媒體應用的巨大作用。在一般情況下難以表現(xiàn)的很多動態(tài)教學,運用多媒體卻能實現(xiàn),讓生物特征、操作實驗的過程直觀、生動形象。如我教學“無限宇宙”“月球和地球”時,運用了多媒體手段把地球和月球的運動情況直觀、生動形象的顯示出來,使空間抽象化的知識直觀化、形象化。
總之,科學實驗教學是時代發(fā)展對于創(chuàng)新人才的需求,是國家建設和發(fā)展的要求,也是新課標的具體要求,它對于小學生的學習和成長具有重要作用。實踐證明,科學的實驗教學資源無處不在,在教學設計和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充分運用身邊的一切資源,根據(jù)學生探究能力的水平,設計相應的教學方案,鼓勵學生自主探索,在實踐過程中培養(yǎng)實驗意識、實驗技能和實踐能力,從而為今后的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蘇誠.對當前小學科學教育的反思[J].江西教育,2010(15).
[2]陳艷丹.中小學探究式科學教育[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9(22).
編輯 劉瑞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