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添智 廣西藝術學院舞蹈學院
不斷完善中國舞蹈美學體系,是中國舞蹈美學學科發(fā)展的目標。敦煌古典舞作為中國古典舞的重要學派之一,蘊含了我國古典舞蹈文化與其審美范式。本文以舞劇《絲路花雨》為基點探究敦煌舞的美學特征,弘揚和傳承敦煌舞的文化與精神,使我們更加正確地認識和學習敦煌舞姿,領會敦煌舞韻律的藝術內涵。從而理解敦煌舞的文化精神,形成準確的審美標準,提升鑒賞敦煌樂舞的能力和藝術體現(xiàn)。
“圓”在中國是美好的象征,也是古典舞韻律的審美標準。敦煌舞以“三道彎”為標準?!叭缽潯笔窍扔煤粑灤┱麄€身體,從頭部以曲線扭至腰部、胯部,形成S形的體態(tài)。身體的形態(tài)與手臂的動作清晰分明,這也就說明了敦煌舞與古典舞的審美標準都不相同。中國儒家以“仁”為主流意識,舞蹈編導在對《絲路花雨》進行舞蹈創(chuàng)編時,也將其貫穿于整個舞蹈的編排過程。在保留了原有的舞姿動作的基礎上,曲線形態(tài)也加入了舞蹈動作中。動律層次分明,節(jié)奏規(guī)整,使整個身體的動態(tài)形成了圓潤和有層次感的造型。敦煌舞在保留了原有的藝術風格特色后,還加了“圓”“柔”“軟”的舞蹈韻律。在這些韻律融合的基礎上,也帶入了敦煌舞的曲線之美,使整個敦煌舞的造型變得新鮮,也存有曲中求圓的審美概念[1]。
舞蹈《絲路花雨》中具有舞蹈的形象,舞蹈的表現(xiàn)手法上更關注對“象”的研究。敦煌舞的外形主要來源于編導們內心的情感,并在舞劇中體現(xiàn)出來。編劇根據(jù)敦煌壁畫中獨特的造型,并借鑒了奇特舞蹈的舞姿,將這些舞蹈進行融合,創(chuàng)造出了一個全新的舞蹈?!督z路花雨》中的每一個動作、眼神、舞姿、道具及服裝,都顯示出了浪漫主義色彩,展現(xiàn)出了中國特色民族文化藝術的輝煌成就。
要成立一個完整的舞蹈體系,完美的舞蹈流派,必須有理論和教學的教程。要從一個民族的藝術乃至文化的發(fā)展、形成、作品和人物中取得肯定,并且要在理論與實踐中做出成績,最后達成的結果才能是一個完美的舞蹈流派。“形、神、韻、律”是敦煌舞最明顯的風格特征。敦煌舞除了借鑒了西域舞蹈風格之外,還融入了許多中國古典舞蹈的動律特點。敦煌舞藝術的精神層面和其審美內涵,在于“身心合一”。這就是敦煌舞要傳遞的樂舞精神。敦煌舞的審美特征和審美要素,不只是簡單的形態(tài)就能達成的。因為它是敦煌文化的重要體現(xiàn),樂舞歷史的重要傳承和起跑點。敦煌舞的審美特征是無比神圣與莊嚴的,也是舞蹈藝術家不可小覷的[2]。
隨著舞蹈學界的不斷進步與發(fā)展,人們的審美觀念也有所不同。近幾年,停滯不前的舞蹈大賽可以說是千篇一律,并沒有新穎的地方。而舞蹈的種類越來越多,舞種不清晰,呈現(xiàn)出一種混亂的狀態(tài)。還有一些民族舞蹈作品不顧及本身的民族特色,一味盲目地創(chuàng)新風格,失去了本真。古典舞蹈一直以來都被嚴格地傳承,經(jīng)典的韻味永遠不會改變。中國舞蹈也能將國外的藝術融合。敦煌舞本身來源于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畫內容和文化內涵,為了能更好地完善敦煌舞體系,我們要在不改變它原有文化內涵的基礎上進行吸收和提煉,才能精益求精[3]。
敦煌舞的創(chuàng)立與發(fā)展凝聚了舞蹈藝術家們創(chuàng)作的智慧。每一部舞劇和舞蹈作品的完美呈現(xiàn),編導和演員都付出了很多心血。舞蹈作品是對民族藝術文化最好的延續(xù)。敦煌舞的傳承與發(fā)展是發(fā)揚敦煌文化絲路之美的大事記,需要一代代舞蹈演員鍥而不舍地追求,任重而道遠。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也要順著時代的改變,創(chuàng)作出新的敦煌舞作品,讓敦煌舞蹈文化的審美達到新的制高點,讓觀眾有新的認知。近些年來,高??吹搅硕鼗臀柙趪鴥群蛧H上的重要影響力,紛紛開始設立敦煌舞的課程,并且開始對敦煌舞進行研究。也對民族文化的傳承做出了突出貢獻。
舞蹈的美不僅僅體現(xiàn)在肢體上,更蘊藏在精神里。舞劇《絲路花雨》不僅是對敦煌舞的繼承與發(fā)展,更是與現(xiàn)代藝術理念的融合,既表現(xiàn)了敦煌舞的藝術審美特點,也有著自己獨特的時代感?!督z路花雨》不只存在于敦煌壁畫中,不只取材于敦煌舞,更是人們對美、對古典舞獨特的審美的熱愛,是藝術的升華,是時代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