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亮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qū)臨平第三中學是一所坐落于臨平街道梅堰小區(qū)占地面積約兩萬多平方米的小學校。但在這個小天地里總能看到大氣象,三中的教師無論年齡大小,無不給人一種朝氣蓬勃的感覺。
三中在幾年前招募了很多新教師,新教師在三中的迅速成長可以看出很多值得發(fā)揚的三中精神。這里面有傳承、合作共享和錘煉。從三中新教師迅速成長可以看到三中這幾年教學質量提升是一種必然。
學校對每一位剛畢業(yè)的新教師進行深入了解,根據本人意愿制定新人發(fā)展規(guī)劃。學校會給每一名新教師配兩位經驗豐富的師傅,一位師傅指導教學,一位師傅指導班主任工作。
若說傳承,班主任工作比教學工作更難做到系統(tǒng),想要指導新人迅速成長為可以獨當一面的班主任,絕不是在新人遇到問題時,在一旁提點幾句這么簡單。新教師做班主任不缺熱情、不缺創(chuàng)意,最缺的是經驗。
三中很多時候都是把指導工作做在事情發(fā)生前。比如在開學前,召開班主任會議,簡單宣布一下開學這段時間的工作流程之后,就是老班主任對新班主任傳授各種班級管理技巧。按照工作的輕重緩急指導新班主任如何在最短的時間里,建立班級秩序,指導工作細化到從學生到校到離校所有的時間節(jié)點,大大減輕了新老師接手管理一個班級的心理焦慮,讓新教師少走彎路,避免由于缺乏經驗而可能造成的工作失誤。
在老班主任的帶動下,新班主任接手的班級步入正軌之后,新班主任又要開始學習三中班級管理特色之一的學分卡制度。學分卡制度最初是由三中的老班主任最先開始試行,經過兩輪班主任工作共6年的時間,老師們將學分卡制度打磨成了一套非常行之有效的班級管理制度,現在已經在全校范圍內推廣使用。每個班級的學分卡都印有自己班級文化的口號或是格言,每個班級的任課老師每個星期都會領到50個學分,這50個學分由任課老師支配,獎勵在本學科有進步或是表現優(yōu)秀的學生。班主任的學分主要是考核學生的日常行為表現。每個月都要回收統(tǒng)計學生的學分卡,以此為依據評定每月的班級星級少年。在每周一的班級晨會上都會有家長自愿來參加頒獎儀式,星級少年的照片會第一時間推送到班級的微信群里。家長和學生都很重視星級少年的評比,這對班級風氣的建設起到了十分強大的正向推動作用。學校為了和這種班級管理制度接軌,一個學期評選一次星級少年,以班級星級少年評比結果作為考核依據,并在學分卡的基礎上提出了四色卡的校級獎懲制度。綠、藍卡代表鼓勵與賞識,黃、紅卡代表警示與懲戒,卡片可以互相兌換、沖抵。這種學分卡制度將原本空洞的獎懲變得透明生動。這樣一來,能上下一致且長期一貫地建立起穩(wěn)定的評價體系,使三中班級管理工作真正做到了 “有法可依”。這種班級管理制度勢必會成為三中高效管理的又一張名片。
新班主任對這種學分卡制度都非常喜歡,因為這種班級管理制度已經非常成熟,特別容易上手,不用再摸著石頭過河。班級學生的評價變得更加豐滿和立體,各項評比活動也都有 “分”可依,極大地減少了因為缺乏經驗而造成的班主任工作的阻礙。
三中的新班主任在學會建立班級管理制度之后,接下來又要學習如何應對班級突發(fā)事件,以及和問題學生及其家長交流的語言技巧。老班任會在班主任會議上或是私下交流時,教導新班主任遇到突發(fā)事件何如做到不僅要學會保護學生,也要學會保護自己。所謂保護自己,只是避免有些家長會對班主任正常的處理程序予以責難,雖然只是低概率事件,但一旦發(fā)生,對新教師的心理傷害就會非常大。新教師在三中班主任崗位上,得到的不僅僅是教育理念的傳承,還有來自學校和前輩的愛護。
合作共享是新教師到三中就業(yè)之后又一項深刻體驗。三中以備課組為單位,每個備課組的成員在備課的時候都會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為每一天的每一節(jié)課貢獻自己的智慧。
作為三中的金牌備課組——八年級的英語備課組,組員結構從年齡到經驗都有著很好的梯度,其中有兩名剛參加工作并同時擔任班主任的新教師。備課組長是三中英語教學的權威,備課組就以組長多年總結出來的教學模版為參考,每個成員分工合作備課。每個成員要提前將分配給自己的內容做好課件,作為討論初稿,其他組員集中就初稿進行討論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負責該內容的教師再整理修改第二次成稿,然后放在公共文件夾內共享。組內成員把課件下載之后,再根據自己所任班級的特色進行微調。
組內成員組建的微信群里也都是對教學知識點的討論,備課組長在一次全校大會介紹經驗時,向大家展示了她一直舍不得刪除的聊天記錄,群里的備課談論有時可以到晚上十點多鐘。備課組長飽含深情地說,她不舍得刪,是因為這些聊天記錄見證了她們組的合作共享,不僅是新老師在這種環(huán)境下迅速成長,老教師也從年輕教師那里獲益良多。
在這種和諧的工作氛圍下成長的新教師自然也會培養(yǎng)出一種大氣的共享氣度。以三中家長會為例,新老班主任完全是以一種平等的姿態(tài)在共享自己的優(yōu)勢資源。老班主任依然一如既往地把家長會的整個流程各種分析表格以及相關文章與新班主任分享,新班主任也在這個時候將從老教師那兒承接過來的 “合作共享精神”發(fā)揚光大。新教師只是比老教師少了一些經驗的積累,但是新教師也有著自己特有的優(yōu)勢,比如科技共享,新教師對最新的科技的掌握,明顯要比老教師更加敏銳,運用的更加熟練。比如新班主任會在家長會做調查的時候改進傳統(tǒng)的紙質調查問卷,讓家長在手機上做問卷,當場就可以知道調查統(tǒng)計結果,使這項工作更具有時效性。他們會在家長會籌備的時候就將這項新科技共享給其他老班主任們,然后老班主任會迅速就問卷上的內容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見,推動新科技融入家長會,并朝著盡善盡美的方向發(fā)展。
一年一度的運動會,是三中檢閱全校每一個班級精神風貌的一次盛會。所以運動會的入場式,所有的班級都會全力以赴去準備,力求能展現自己班級特有的風貌。所以如何讓自己班級能表現出有特色的主題是一件非常傷腦筋的事。老班主任頗有江郎才盡之感,好在還有這些年輕的多才多藝的新班主任們,有著用不完的熱情和靈感。大家聚在一起談論,每個班主任都毫不藏私地將自己的創(chuàng)意和大家共享。有了大量新鮮血液補充到三中班主任隊伍中,開幕式都變得精彩紛呈。不僅僅只為自己班級考慮,還會從整個運動會開幕式整體的效果出發(fā)獻計、獻策,爭取能使每個走過主席臺的班級都讓人印象深刻。
學校有新教師培養(yǎng)計劃,外出聽課或是上公開課,基本上都安排新教師。聽課和開課都是對新教師成長極為有利的活動,是對新教師的一種錘煉。
三中的教師很優(yōu)秀,可是因為太優(yōu)秀所以人才流失也比較嚴重。這些年,三中走出去的優(yōu)秀教師要么在別的學校任校長、副校長,要么是做教研員或是教育局其他的部門工作。三中為了可持續(xù)發(fā)展,不惜花重金大力培養(yǎng)年輕教師。與杭州師范大學的合作中,有一項非常重要的合作就是每門學科都設立了青年教師培養(yǎng)小組。每一個小組成員5到6人,組長由本學科優(yōu)秀的老教師來擔任。杭師大的指導老師會牽線搭橋,給小組成員創(chuàng)造很多外出聽課的機會。但是小組成員每一次外出聽課都不能影響正常教學工作,相當于把6天的工作量壓縮到5天。加之杭師大的指導教授非常的認真負責,要求組員要按照指定的規(guī)范聽課,之后還要把聽課記錄整理成電子稿并寫出聽課感想。好在這些新教師耐得住辛苦,周六、周日常常要加班回顧聽課內容,按照杭師大的導師要求及時完成并上交。他們不敢不盡心,唯恐丟了學校的臉,浪費了提升自我的好機會。誠然,寫這樣的聽課筆記每一篇不亞于一篇小論文,雖然辛苦,但是含金量非常高。杭師大的指導教授有時也忍不住為年輕教師的聽課記錄和感想點贊,為三中教師的勤奮和聰慧點贊,有時指導教授主動將這些高質量的聽課記錄和聽課感悟在網上發(fā)表。
開大型的公開課,這不僅對年輕教師來講是一件大事,對于備課組來講同樣也是一件大事。備課組甚至是整個教研大組的相關資料都會匯聚起來,給年輕教師提供參考。但是組內達成一致的做法就是尊重年輕教師自己的想法,支持她們自己的創(chuàng)造,組內成員需要做的只是將新教師想要在課堂上的表達呈現得更順暢、更合理。
公開課準備難度最大的是科學課,因為科學課總是有太多的實驗需要準備。雖然在平時的備課中實驗也一直是組內成員談論的熱點,但是在這種大型公開課上,想要做到讓人耳目一新是非常傷腦筋的,實驗設計要巧妙,器材要給力。因為有實驗,出現預設之外的情況概率就大大增加。所以科學組的新教師通過開設公開課成長,是要經歷最痛苦的錘煉的。
從第一次試講開始,就有組內成員給每個環(huán)節(jié)計時,課后分析上課的時間安排是否合理,幫助新教師調整上課的節(jié)奏;另有組員會負責記錄新教師上課時的所有提問,課后分析每一個問題設計的是否有效合理;再有組員關注教師的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分析存在問題并提出改進意見;還有組員負責把握整體思路調整或是學案設計,等等。
每個人都提出自己的聽課意見和分析建議,新教師要根據這些意見作出快速的調整,在第二天再試講,同組成員繼續(xù)跟蹤聽課,再集中討論,上課教師再修改??梢哉f,每一次開設公開課巨大的心理壓力和痛苦的修改創(chuàng)新過程對新教師而言都是一種錘煉,一次公開課就是完成一次蛻變。
結束語:借用一位新教師的話:“在三中很累,但是很幸福。在這里,我遇到任何困難都不用害怕,因為自己的身后總是站著一個強大的集體。在這里,我愿意付出辛苦和努力,因為不想辜負那些一直幫扶著自己的可愛同事;在這里,我變得越來越自信,因為同樣的時光饋贈給我的成長禮物更多、更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