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鐘凱
不粘鍋用一段時間之后,底部會漸漸出現(xiàn)劃痕或涂層剝落,電飯鍋、不粘鍋鏟等其他廚房用具也有類似問題。這樣的器具還能用嗎?掉下來的涂層吃進去了有毒嗎?
涂層脫落不足為慮:首先,不粘涂層通常是含氟的高分子聚合物,最典型的是聚四氟乙烯(特氟龍)。這些大分子耐酸、耐堿、耐油、耐高溫,根本不會被消化、吸收和富集,而是直接通過糞便排出。其次,不粘器具涂層本身很薄,使用中的脫落量極少,且有相當一部分磨損脫落發(fā)生在清洗過程中,因此其帶來的直接健康風險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烹飪難以分解涂層:對于高分子涂層,主要的可能風險來自材質(zhì)殘留的或使用中釋放的小分子物質(zhì)。很多人擔心加熱會讓涂層分解釋放有害物質(zhì),比如某些全氟化合物。綜合多項對不粘鍋聚合物涂層的研究表明,其在高溫下可能釋放微量全氟化合物,但烹飪過程中釋放的可能性并不大。例如分別用鹽水和水煮沸2小時,或者用大豆油加熱到280攝氏度,也并未發(fā)現(xiàn)典型的全氟化合物分解溶出??傮w而言,不粘涂層隨著使用次數(shù)的增加,釋放的全氟化合物會越來越少,帶有不粘涂層的器具只要避免高溫干燒,安全性是有保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