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彩霞+張云
摘 要:根據現(xiàn)代農藝技術專業(yè)特點,以“玉米生產技術”教學內容為例,探討“走向田間”教學模式在農作物生產技術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中職 “走向田間” 教學模式 農作物生產技術
我國是農業(yè)大國,科技服務“三農”和農村改革發(fā)展要求中職學校培養(yǎng)大批技能型農業(yè)技術人才。有些種植類的專業(yè)在教學方法上也進行了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和課堂效率。但是,中職學校的目標是培養(yǎng)掌握基本理論和實際技能的中級技能型、應用型人才,為實現(xiàn)這一目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把教學內容和生產實際緊密結合起來,讓學生的校內學習和生產實際結合起來,進一步使教學活動同生產實際零距離。本文對“走向田間”教學模式在農作物生產技術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探索。
一、“走向田間”教學模式的實施背景
農作物生產技術是現(xiàn)代農藝技術專業(yè)的一門專業(yè)主干課程,該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應用性和靈活性,它的教學成效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專業(yè)素質以及對工作的適應能力。這就要求任課教師無論是教學內容還是教學方式都必須走出課堂,面向生產實際,將教學內容與當前的生產生活實際結合起來,把培養(yǎng)學生農業(yè)生產的實際技能貫穿其學習過程的始終。
現(xiàn)代農藝技術專業(yè)的學生大都來自農村,他們的基礎知識差,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貪玩,對學習不感興趣,但對各種農作物的生產管理都有一定的了解。針對這樣的學生,如果采用傳統(tǒng)的課堂傳授知識,學生不愛學,學習效果也不佳。對于這門課程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模式,學生才能想學和樂學呢?
“走向田間”教學模式是指構建基于農產品生產過程,教學內容和崗位需求相適應的課程體系,將專業(yè)實訓教學遷入到校內外實訓基地進行,實施“走向田間”教學模式。一是調整時間安排,針對季節(jié)特點,教學計劃以工學交替的形式根據植物生長規(guī)律科學合理地安排。二是調整項目安排,根據學校實訓室的功能情況,在不違背專業(yè)整體教學計劃的前提下,不同班級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不同的項目教學,以充分發(fā)揮實訓基地的功能。三是以觀察、實踐、探究組織教學形式,把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教師進行總體安排和具體指導,學生以觀察、實踐、探究為主,小組集體撰寫項目實施報告。在教師評價、小組互評項目報告的基礎上梳理專業(yè)知識,強化專業(yè)技能。
二、“走向田間”教學模式實施條件
第一,“走向田間”教學模式實質是生產性實踐教學,是為了讓學生在農業(yè)生產第一線了解、熟悉生產,親自參加生產,是培養(yǎng)嚴謹的工作作風、創(chuàng)業(yè)意識、實現(xiàn)知識積累向能力生成轉化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對形成畢業(yè)生綜合職業(yè)能力,實現(xiàn)向工作崗位過渡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結合植物生長規(guī)律,合理安排課程時間,同時要建好校外校內實訓基地。
第二,教師應根據市場和社會的需要、學生特點以及科學技術發(fā)展,不斷更新教學方法和手段,以生動有趣的形式揭示新知識、新技術。教師還應提高實踐水平,實訓指導力量。
三、“走向田間”教學模式的應用
“玉米生產技術”是《農作物生產技術》的第四章內容,這章內容上課的時間是4月份,正是春玉米播種的時節(jié),筆者將這章內容采用“走向田間”的教學模式,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已有的知識結構設計教學。這章的教學設計是先讓學生分組并討論制訂玉米從整地、播種到收獲整個過程的方案,然后根據方案整地、選種、播種、到生長期的管理,最后根據收獲的玉米產量和管理過程進行考核。利用這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促使學生積極思考,變被動學為主動學,讓課堂更高效。
本節(jié)課的設計思路是利用校內實訓基地的一塊空地,先把這塊地分成三塊,再把學生也分成三組,每組一塊種上玉米,從整地、選種、播種和管理都是每組學生負責,最后教師根據學生在整個種植過程的表現(xiàn)和收獲的玉米產量進行考核。
1.學生分組、討論制訂玉米生產方案。(1)將學生分成3組,每組6名學生,每組選一名組長,組長將每位成員進行分工。(2)先讓學生觀看玉米種植的視頻,然后讓學生結合課本知識,利用網絡查詢資料,每小組討論,根據培養(yǎng)和考核要求,制訂玉米種植的方案。每組將寫好的方案交給任課教師,經教師審核確定方案基本可行后,可以按照方案實施。
2.選種、買種。根據方案讓學生對農資市場進行調查,調查今年市場上有哪些玉米品種?這些玉米品種的特性、產量、種植密度等分別是什么?結合課本玉米的分類知識,將所調查的玉米品種進行分類?最后根據我們實訓基地土質情況和當地的氣候特點選擇適合的品種我們種植。
3.播前整地。學生利用鐵锨和皮尺把實訓基地的地塊分成大小均等的三塊,每組一塊。各組成員根據分工拉線、打畦、翻地。
4.播種。由于地塊比較小,學生選用點播法,根據品種的種植密度要求和種植深度播種。
5.田間管理。(1)間苗、定苗:一星期左右,玉米苗出土了,由于每位同學的操作和天氣干旱等原因,有的組出苗率較高,有的組出苗率較低。結合課本知識,每組學生對自己的地塊進行間苗和定苗。拔掉多余的苗,移栽到空缺的地方。(2)澆水:學生平時利用空余時間去實訓基地,根據干旱情況澆水。(3)除草:結合玉米地的雜草情況及時除草。
6.收獲和考核。經過100多天的生長,最后玉米獲得了豐收。三組產量不分上下,在整個管理過程,學生表現(xiàn)得積極主動,動手實踐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考核都優(yōu)秀。
四、“走向田間”教學模式的應用效果
1.“走向田間”教學模式的應用讓學生易學。在“走向田間”教學的每個環(huán)節(jié),而每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都圍繞本章內容的教學目標來進行,能讓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學習,變學會為會學。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1)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方案的制訂,讓學生主動去學習,查閱知識,積極思考,小組配合。方案的是過程讓學生以“主人”的角色融入到課堂中,學生樂學課堂也更高效。(2)理實一體化,實踐動手能力增強。傳統(tǒng)教學,學生理論知識學習與實踐脫節(jié),會理論不會操作,時間長了理論知識就淡忘了。但“走向田間”教學將理論運用與實踐,在實踐中理論知識掌握更扎實,學生動手能力得到提高。
2.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樂學。在整個教學過程,課堂氛圍變得更和諧,學生在參與討論時更投入,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生的表現(xiàn)欲望。
總之,在“玉米生產技術”這一章節(jié)的教學中應用“走向田間”教學模式,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新性,培養(yǎng)了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教學質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