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麗紅 上海中醫(yī)藥大學 副教授
在我國,泡菜已有上千年歷史,因口味酸爽,能開胃增加食欲,備受人民喜愛。酸菜是泡菜的一種。泡菜是使用低濃度的鹽水,或用少量食鹽來腌漬各種鮮嫩的蔬菜,再經(jīng)乳酸菌發(fā)酵,制成一種帶酸味的腌制品,只要乳酸含量達到一定的濃度,并使產(chǎn)品隔絕空氣,就可以達到久貯的目的。泡菜中的食鹽含量為2%~4%,是一種低鹽食品。泡菜主要靠乳酸菌的發(fā)酵生成大量乳酸來抑制腐敗微生物。
泡菜(酸菜)不僅開胃,而且其中含有一定的膳食纖維和一定量的鈣 、鎂 、鉀等礦物質(zhì),經(jīng)過發(fā)酵后,會產(chǎn)生一些B族維生素,而且對于有些疾病患者,特別是胃腸道疾病患者有好處。此類患者胃腸道消化功能弱,宜多食粥,促進胃腸道功能的恢復,在食粥的同時,偶爾配點泡菜,還能增加患者胃口,改善食欲。因此衛(wèi)生合格的泡菜(酸菜)并非一無是處。
由于泡菜在腌制過程中會產(chǎn)生亞硝酸鹽,會增加人體患癌的風險,很多人因此很糾結(jié),泡菜(酸菜)到底能不能吃?致癌性又有多高呢?
有研究表明,泡菜(酸菜)中亞硝酸鹽的含量與腌制的時間密切相關。如酸白菜中亞硝酸鹽的含量在腌制第12天時出現(xiàn)高峰,在第12天~16天時出現(xiàn)回落,在第16天時達到最低值,之后又出現(xiàn)小幅上升。因此,在平時食用泡菜(酸菜)時,要注意食用的時間,這樣既可以享受美味,又可以減少亞硝酸鹽的攝入量,減少致癌風險。
雖然現(xiàn)在研究發(fā)現(xiàn),過多食用泡菜(酸菜)對健康不利,但完全杜絕也是不現(xiàn)實的。
那我們該怎樣合理的加工、烹調(diào)泡菜(酸菜)呢?
加工前處理一下:泡菜(酸菜)在加工前期沒有處理過,含有一定量的亞硝基化合物;一般用水煮、日照、熱水洗滌等方法可減少其中的致癌物。因此,吃泡菜(酸菜)前,可用熱水煮2分鐘,或用熱水清洗的方法處理,可在一定程度上去除其中殘存的亞硝酸鹽,減少致癌性。
泡菜(酸菜)最好腌制10天后再吃;如果自家只腌制了2天~3天的泡菜(酸菜),最好不要食用;如果泡菜(酸菜)已經(jīng)長了白膜,也不要食用;變味變色的酸菜不能食用。
泡菜(酸菜)中的亞硝酸鹽能夠在胃中轉(zhuǎn)變成致癌性很強的亞硝胺和亞硝酰胺,進而成為誘發(fā)癌癥的因素。而維生素C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胃中亞硝酸鹽轉(zhuǎn)化為亞硝胺,因而可抑制亞硝胺的致癌作用,減少患癌的機率。所以在吃泡菜(酸菜)時,可以適當多吃點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如新鮮的綠色、橙色、黃色的瓜果和蔬菜,如獼猴桃、柑橘類水果、蘋果、柿子等。
多項研究證明,泡菜腌制中所加入的鮮姜、辣椒、蒜、蔥等配料均可以降低亞硝酸鹽水平。大蒜能顯著降低亞硝酸鹽的含量,蒜汁中的有機硫化物,檸檬汁中的維生素C和其他還原性物質(zhì)都能夠阻斷亞硝酸鹽合成亞硝胺致癌物。因此泡菜在制作時,放入蔥、姜、蒜、辣椒汁也有利于降低亞硝酸鹽的含量。
當然,尤其要注意的是,泡菜(酸菜)食用量要適可而止,不能天天食用,而且一次不能吃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