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許多語文教師的閱讀和寫作教學是孤立存在的。閱讀課上教師花大量的時間去分析課文,而不能在閱讀課上訓練學生的寫作;每到作文寫作時,教師要費盡心思去指導,可學生寫出來的文章卻不盡如人意。這種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分離而造成的。因此,在實際教學中要把閱讀與寫作教學有機結(jié)合。
關(guān)鍵詞:閱讀;寫作現(xiàn)象;方法與對策
葉圣陶先生告訴我們:不要把閱讀和寫作看成是兩回事。這就告訴我們每一個語文教師要在語文教學中把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聯(lián)系起來,兩者是同時發(fā)生在語文課堂中的。而現(xiàn)實是怎樣呢?恐怕我們大多數(shù)的語文教師都要說: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是彼此孤立的。請看:語文教師每一節(jié)課都要花大量的時間去進行閱讀教學,由字詞讀音到釋義,由文章結(jié)構(gòu)到寫作手法,由體會作者情感到欣賞文章的語言,而很少有教師能把閱讀中提煉出來的有寫作價值的東西馬上應(yīng)用在課堂上訓練學生的寫作。
每到作文寫作時,老師辛苦地下力氣指導,但學生的寫作卻不盡如人意。二十幾年的語文教學越來越讓我感覺到:學生之所以走到今天作文言之無物的地步,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我們語文老師把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分離開來,所以就有了這樣的結(jié)果:語文成績低,教師苦不堪言,學生、家長很不滿意。
近幾年,我在語文課上盡量做到閱讀與寫作同時兼顧,這一做法,還是很有效果的。我主要根據(jù)文本的體裁、主題、文章的寫作手法等不同的角度,在語文課堂上進行閱讀教學的同時,對學生進行寫作訓練,使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相結(jié)合,這些方法主要有:
第一,模寫式方法。
每一篇課文都有可借鑒的東西,教師不要貪多,課堂上不可能把寫作借鑒的東西都完成,教師一定要抓住一個重點,突出某一方面,讓學生應(yīng)用到寫作中。初中語文《落日的幻覺》這篇說明文,主要講夕陽落山時我們看到的一些景象其實都是錯覺。如果這節(jié)課就講科學知識、說明方法、說明順序等,學生會厭倦,教師也會覺得這樣的課堂是毫無意義的。文章有一段文字是描寫夕陽落山的景象的,是這樣寫的:太陽靜靜地躺在西方地平線上,變得如此之大,顏色是那樣深黃、殷紅;它緩緩墜落,接近地平線時竟縮身變扁。若天空有云,你會看見燦爛的晚霞。重點欣賞這段文字后,我讓學生也寫寫落日,有個學生這樣寫道:春天的傍晚,溫風習習,湛藍的天空先是一碧如洗,太陽落山的地方被一大片紅艷艷的晚霞所覆蓋。漸漸地,霞光氤氳開來,映紅了緩緩流動的江水,映紅了江邊隨風飄飛的柳絲,也映紅了江邊散步的人們的臉龐……此時,天空與大地像喝醉了酒的老漢,臉上泛著淡淡的紅暈。一切是那么靜謐美好,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氣,一股清涼沁入心脾,好舒服,好愜意!
第二,感悟式方法。
初中語文課本中有不少文章都能給學生以強烈的感染力,學生內(nèi)心有感動,就會趁勢寫出自己的感悟來。如杰克·倫敦的《熱愛生命》一文,小說主要寫了一個美國淘金者在冰天雪地的北極圈遇難后,被同伴拋棄在荒原上獨自一人戰(zhàn)勝饑餓、恐懼,以及病狼的威脅,在生命奄奄奄一息的情況下咬死了病狼,最終獲救的故事。這樣的故事很能喚起人的情感傾訴的欲望。學生閱讀后就可以乘機讓學生寫感悟。有個學生寫到:這個悲壯的故事,生動地展示了人性的偉大和堅強,主人公在重重困難面前想要放棄生命,選擇死亡,是多么容易的一件事。但他卻沒有選擇死,而是選擇了抗爭,這與現(xiàn)實社會的人形成多大的反差啊!我們經(jīng)常能從媒體中得知自殺的新聞:原因都是什么職場壓力,學習壓力,就業(yè)壓力,感情危機……這些壓力與淘金者的遭遇相比是多么的渺小??!盡管感悟寥寥數(shù)語,但感悟中不乏有深刻的哲思,來自心靈深處的思考,這比單獨一節(jié)課來讓學生創(chuàng)作關(guān)于生命的文章有意義得多。
第三,聯(lián)想與想象式方法。
學生目前作文中最大的一個難點就是作文缺少文采。他們不會使用恰當?shù)脑~語,也不會在作文中巧用修辭,特別是在寫作時不會聯(lián)想和想象。如此種種造成了語言平淡乏味。中考作文有一個要求就是“表達要有文采”,為了讓學生的寫作有文采,教師一定要在平時的課堂上用足功夫,而使文章有文采,聯(lián)想和想象是解決的方法之一。課堂上讓學生多閱讀、多體會、貼近生活,大膽想像。如學習《木蘭詩》一課時,課堂上我讓學生選擇任意一個情節(jié),運用聯(lián)想和想象的手法,進行創(chuàng)作。有的學生這樣寫道:“蘭兒,有什么煩心事?你已經(jīng)唉聲嘆氣半天了?!薄澳?,女兒只是因為昨天看見軍中的文告,可汗正為打仗的事征兵,每一張文書上都有阿爺?shù)拿盅?!”“蘭兒,沒事,不要怕,不要為你阿爺擔心……”母親的話音未落,木蘭起身跪在母親面前,堅定地說道:“不,木蘭絕對不能讓父親出征,木蘭愿意代替父親出征,我這就去準備!”還沒等母親回過神來,木蘭的身影卻早已不見。
第四,再創(chuàng)作手段。
初中課本中有好多文章都是言已盡,意未絕,讓人浮想聯(lián)翩。所以語文教師要充分挖掘文章的言外之意讓學生進行再創(chuàng)作,這就是我們平時說的續(xù)寫。續(xù)寫既能拓展學生的思路,又能更深層次閱讀,達到個性化的理解。如《孔乙己》一課,小說的結(jié)局雖然戛然而止,但給人以無限的想像空間,很適合續(xù)寫。這課學完后我曾經(jīng)讓學生續(xù)寫,有個同學寫道:孔乙己被人救了,他在流浪的時候,竟然結(jié)識了范進,被范進收留。
由于諸多原因,讓閱讀與寫作分離開來,閱讀教學就是閱讀教學,寫作就是寫作,這樣的做法造成了閱讀低效,寫作水平不高。因此我們每一個語教師都應(yīng)在實際教學中努力做到二者同時進行,為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為語文教學而躬身前行!
參考文獻:
[1]夏丏尊,葉圣陶.閱讀與寫作[M].岳麓書社,2011.
[2]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一體技法80篇[M].光明日報出版社,2012.
作者簡介:王慧,吉林省長白縣八道溝鎮(zhèn)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