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據(jù)拉康的三境界說理論,女主人公悲劇命運發(fā)生的原因包括自我身份認同的錯位、對男權體系的矛盾認知與無法達成的欲望。在她的想象界中,布蘭奇近乎完美的想象世界與現(xiàn)實截然相反,導致自我身份認知的錯位。在象征界中,她對父權制社會的統(tǒng)治地位認知不清,排斥的同時還依賴于男權體系,造成矛盾。在現(xiàn)實界中,她強烈地想要滿足自己的欲望,去做妓女,經(jīng)常與陌生人調情,尋求安全的感覺。然而,她并未找到一個安穩(wěn)的棲息之地,她的欲望永遠無法滿足,悲劇便就此發(fā)生。
關鍵詞:《欲望號街車》;三境界說;父權體系
田納西·威廉斯是美國最著名的劇作家之一。他的戲劇探索了如何在舞臺上展示一個人物的內心生活和記憶,挑戰(zhàn)了常規(guī)的自然主義戲劇?!队柦周嚒方?jīng)常被認為是20世紀最好的戲劇之一,也被認為是威廉斯最杰出的作品。
本文旨在從拉康的三境界說的角度分析女主角的悲劇命運產(chǎn)生的原因。拉康是法國的精神分析學家和心理學家,“他的理論影響了許多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的法國知識分子,特別是那些與后結構主義相關的知識分子。他的著作對后結構主義、批判理論、語言學、20世紀法國哲學、電影理論和臨床心理分析有重大影響”。拉康最重要的心理分析理論之一是三境界說。本文就是基于他的三境界說分析布蘭奇的心理狀況,探討她的悲劇命運產(chǎn)生的原因。
一、 想象界:背離現(xiàn)實的淑女身份
根據(jù)拉康的三境界理論,“想象界不受現(xiàn)實原則的支配,作為欲望的主體,在想象界出現(xiàn)并自己創(chuàng)造著自己的自我。想象界具有幻想功能,使人在非現(xiàn)實中與幻想相結合”。然而想象界中自我的形成并不是毫無根據(jù)的幻想,而是“受他者的影響”。
布蘭奇悲劇性的成因之一就是她沉溺在想象界當中,導致自我身份認知的錯位。在幼時家庭環(huán)境和教育的影響下,她將自己誤讀為一個理想的南方淑女形象。這一自我認知與現(xiàn)實形成極大的反差,繼而使她排斥現(xiàn)實世界的自己。布蘭奇是已經(jīng)衰落的南方貴族家庭的后代,在貴族教育下,成長為一個典型的南方淑女。在她的想象界中,她的身份是高貴淑女,應當過著富足優(yōu)雅的生活,更是應當嫁給一個高雅守禮的紳士,受到所有人的追捧和尊重。然而,現(xiàn)實完全不同于她的想象。她家的豪宅在父母去世后被出售,家人留給她的唯有數(shù)不清的債務。這種經(jīng)濟狀況無法支持她像個南方淑女一樣生活。她和艾倫結婚,卻得知對方是個同性戀,所以出言諷刺,造成了艾倫的自殺。顯而易見,在婚姻方面,布蘭奇的自我認知也與現(xiàn)實相差甚遠。艾倫死后,為了生活,布蘭奇選擇做一個老師,這是一個相對體面的工作。然而,她內心的想象界追求他人的愛慕與追捧,無法接受一個南方貴族需要做老師的事實,就在與一個十七歲的男孩發(fā)生關系后失去了工作。此后她只能去小酒店,成了一個妓女,最終被當?shù)厝蓑屩稹?/p>
在被驅逐后,布蘭奇依舊試圖重新建立想象界中的自我定位,迫切地想改變現(xiàn)實局面。然而,她對自己的誤讀完全背離現(xiàn)實,為此付出的努力注定是徒勞無功的。布蘭奇離開南方,到達北部的新奧爾良,去追逐她的“天堂福地”。在她的旅途中,乘坐一輛名為“欲望”的街車,然后轉乘到另一個叫做“墓地”的街車上。地名與街車的名字象征著她自我身份認知和現(xiàn)實之間的沖突。她以為這個地方是她的天堂,希望可以拋開過去,作為一個南方淑女,過上舒適和幸福的生活。但這只是她的“欲望”而非現(xiàn)實?!肮埂币辉~,象征著未來的悲劇。住在她妹妹的房子里時,布蘭奇不改南方淑女的做派。她不愿承認現(xiàn)實的殘酷,編造與紳士約會的事情??偸钦驹诤诎道铮陲椚諠u衰老的容顏。即使斯坦利拆穿她,告知米奇她的骯臟過去后,布蘭奇依舊不愿承認現(xiàn)實。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布蘭奇悲劇命運發(fā)生的原因之一,是她在想象界對自我身份的誤讀,進而導致自我身份的錯位,排斥現(xiàn)實中貧苦妓女的身份。
二、 象征界:對父權體系的矛盾認知
拉康認為象征界是一種秩序,同語言相聯(lián)系。進入象征界就會具有性別身份。拉康認為象征界就是“父親的法律”;是父系的領域。進入象征界即經(jīng)歷缺失和接受自身的限制。對女性來說,進入象征界就意味著需要接受男性的權威性和優(yōu)越性,它也意味著放棄想象界中原始的理想幸福。反而言之,如果女性抵制和拒絕接受男性權威,她就不能被社會規(guī)則和法規(guī)接受,甚至導致無法在這樣的社會生存。
在這部戲劇中,斯坦利是父權體系的象征,他們的家就是父系的領域。他在布蘭奇的生日聚會上大聲宣布:“你可別忘了!我才是這里的國王”。在他看來,他是這個小房子的控制者和絕對的權威,沒有人可以挑戰(zhàn)他的地位。女人對他來說,只是玩偶而已。一旦女人惹惱了他,就可以隨意毆打,即使對懷孕的妻子也毫不憐惜。
斯特拉則是順應象征界中父權體系的代表,她十分清楚父權制的統(tǒng)治地位,并接受男性的權威性和優(yōu)越性。斯坦利作為家中的男性,為這個家庭提供物質保障,而斯特拉負責服務,只能依靠丈夫的收入維持生活。所以,在丈夫施加暴力時,她能做的只是逃上樓去躲避。即使她姐姐勸她離開斯坦利,為了自己能夠生存,她還是選擇回到丈夫身邊。在充斥著暴力的父權社會,女人想要生存,只能選擇服從和忍耐。
而布蘭奇對于父權體系的認知卻十分矛盾。一方面,她不僅排斥男性的權威,而且不斷對其進行批判和挑釁。她批判妹妹家的惡劣條件和妹夫的粗魯無禮,希望能帶妹妹離開這里,逃離父系的領域。然而,斯坦利絕對無法忍受女人挑戰(zhàn)自己的權威,他看不慣這個又老又窮的女人成天在自己的家中裝腔作勢,保持淑女的姿態(tài)。于是他殘酷地揭露了布蘭奇在南方的混亂生活,并告訴了對她有好感的米奇。處于弱勢的布蘭奇敗下陣來。布蘭奇排斥象征界的父權社會,并沒有意識到斯坦利是父權制的代表。不自量力的挑戰(zhàn)只能以失敗告終。
而另一方面,雖然布蘭奇排斥父權社會,卻在內心深處依賴男性,依舊沒有脫離想象界中完美的自我。在她的想象界,擁有南方淑女身份的自己十分渴望嫁給一個可以依靠的優(yōu)雅紳士。繼而優(yōu)雅守禮的男性可以給自己帶來美好的生活。她先是寄希望于艾倫,在發(fā)現(xiàn)艾倫無法滿足自己的想象時,轉而尋找一個十七歲男孩和士兵們的追捧和愛情。最后又寄托希望于米奇身上,希望他可以給她美好的生活,即便是瘋了以后,她還在期待一個紳士將她帶向幸福之地。布蘭奇的挑釁充滿了對現(xiàn)實中父權社會的無知,沒有意識到女性在父權體制下只能服從和忍耐,因此挑戰(zhàn)失敗是必然的結果。同時,父權社會又根植于她的思想體系,寄托希望與男性。endprint
根據(jù)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布蘭奇悲劇命運的另一個原因:她對于父權體系的態(tài)度自相矛盾。一方面對于男權社會的統(tǒng)治地位認知不清,所以她的挑戰(zhàn)無異于以卵擊石。另一方面,她又依賴男權體系,渴望男性能夠給自己提供美好的生活。
三、 現(xiàn)實界:難以滿足的欲望人生
現(xiàn)實界是拉康理論中最復雜的部分,它是指“永遠‘在這里,永遠在現(xiàn)在。雖然各屬不同的邏輯類型,但想象界與象征界卻包含在現(xiàn)實界之內?,F(xiàn)實界不是指客觀現(xiàn)實界,而是指主觀現(xiàn)實界,它是欲望的淵藪”。而布克曾在其著作中提到,“欲望則源于步入象征界時的缺失,是由于個體被分離后,渴望回歸到原始的完整狀態(tài)而產(chǎn)生的。這種缺失將主體置于一種擁有持續(xù)不斷的不可能實現(xiàn)的渴望動態(tài)”。這就造成一個欲望無法達成后,主體轉而追逐另一個目標,直到欲望達成為止?,F(xiàn)實界這一領域是人性中最深刻的。它在意義上是“最深的”和最不可接近的領域。同時,這一理論也提供給文學作品存在的意義,即文學作品能夠填補個體內在的缺失,滿足欲望。
對于布蘭奇來說,她的行為就是對欲望的不斷追求。在欲望無法達成后,持續(xù)不斷地轉變對象,繼而強烈地追逐。她一直存在的現(xiàn)實界就是對其想象界中南方淑女身份欲望的不斷追求,而這個欲望永遠無法滿足。她想要在豪宅中,過著衣食無憂的淑女生活,然而房子早就被變賣抵債。她想要一個幸福的婚姻,但只發(fā)現(xiàn)艾倫是一個同性戀并在利用她。然后,她無法滿足的欲望改變了方向,轉而通過“性”的手段尋求滿足。所以她與十七歲的男孩和士兵們發(fā)生關系,成為妓女,最終被驅逐。她無奈之下投奔了妹妹。此后,她的欲望再一次點燃,希望能嫁給米奇那樣的紳士,進而滿足自己的欲望。然而,布蘭奇的美夢再一次被斯坦利擊碎了。在斯坦利強行與她發(fā)生關系后,無法達成欲望的布蘭奇最終陷入了瘋狂,每天都生活在她的想象中。最后,她被送進精神病院。在故事的結尾,我們還可以推斷,布蘭奇唯一剩下的事情就是等待死亡。
布蘭奇的欲望就是她的南方淑女身份,并將希望先后寄托在艾倫、士兵、妹妹、米奇身上。然而,這一身份只是她在想象界對自己的誤讀,也導致了在象征界中的種種挑戰(zhàn)的徒勞無功,最終使現(xiàn)實界的欲望無法滿足,也讓她走向瘋狂和死亡。由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布蘭奇的悲劇原因也包括從未滿足的欲望。
四、 結論
本文運用拉康的三境界說理論,分析田納西·威廉斯的著名作品《欲望號街車》,研究女主角悲劇的原因。通過以上分析,可以得到三個結論。首先,在她的想象界中,布蘭奇完美的想象與現(xiàn)實完全不同。她認為自己是一個優(yōu)雅單純的南方淑女,而現(xiàn)實卻是,她是個沒落貴族的后代,失去了一切,已經(jīng)淪落成為一個妓女。她排斥現(xiàn)實的自己,自我身份認同的錯位導致了她悲劇的發(fā)生。第二,在象征界中,她排斥父權制社會,沒有認清父權體系的統(tǒng)治地位,并無知地處處挑釁男性權威。但與此同時,她又將希望寄托在男性身上,依賴父權體系過上美好的生活。因此,布蘭奇悲劇發(fā)生的第二個原因就是對父權制社會的矛盾認知。第三,在現(xiàn)實界中,她強烈地想滿足她做“南方淑女”的欲望。但她追逐欲望的努力一直付諸東流,最終遭受打擊,精神失常。因此,布蘭奇悲劇發(fā)生的第三個原因,就是她的欲望永遠無法滿足。
參考文獻:
[1]Jan,Marta.“Lacan and post-Structuralism”[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analysis47.1(1987),51-57.
[2]胡經(jīng)之.西方文藝理論名著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
[3]M.Keith,Booker.A Practical Introduction to Literary Theory and Criticism[M].London:Longman Publishers USA,1996.
[4]Tennessee,Williams.A Streetcar Named Desire[M].Oxford:Heinemann Educational Publishers,1947.
作者簡介:
呂征,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哈爾濱工業(yè)大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