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陳瑤璇
俗話說,“早餐吃好,午餐吃飽,晚餐吃少”。對很多人來說,實施過程中,難度最大的恐怕是最后一句。面對美食的誘惑,該如何做到“晚吃少”呢?
“吃少”有三個原則
按照科學(xué)的膳食方式,晚餐應(yīng)以“少”為原則。在運動不足的情況下,晚餐吃多了易營養(yǎng)過剩,導(dǎo)致肥胖,還可能使脂肪沉積到動脈血管壁上,引發(fā)心腦血管疾病。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南沙中心醫(yī)院消化內(nèi)科主治醫(yī)師孫小娟指出,晚餐要以少、清淡、易消化為原則,最好選擇面條、粥、鮮玉米、豆類、素餡包子、小菜等食物,適當吃些粗糧。盡量不要吃甜點、油炸食物,最好不要飲酒,以免刺激腸胃,影響睡眠;也別吃寒涼的食物,尤其在晚上7點后,此時人體體液代謝功能下降,吃涼食不易消除疲勞,還會影響睡眠。
“吃得少”如何搭配更營養(yǎng)
(1)主食簡單。主食作為熱量大戶,要盡量簡單,最好以粗雜糧或全麥為主,因粗糧富含膳食纖維,能增加胃腸動力,有助消化,其飽腹感也較強,易讓人產(chǎn)生“已飽了”的信號,有利于控制主食攝入量。但胃病或腸胃潰瘍的人,吃粗糧要有節(jié)制,避免大量膳食纖維刺激腸胃。粗糧最好各品種摻著吃,比如今天吃玉米面饅頭,明天換紅薯,保證營養(yǎng)更豐富。
(2)以粥代飯。粥中水分多,比吃同樣多的一碗飯,攝入的能量要少,飽腹感卻高。孩子和老年人,消化系統(tǒng)較弱,煮的粥應(yīng)軟爛些才好。另外,粥里加點山藥、蓮子、南瓜等容易消化的食材也不錯。
(3)拌個沙拉。晚餐要有意識地多吃蔬菜,既減少熱量,又保證營養(yǎng)。但煎炸烹炒的菜,油都少不了,因此推薦涼拌、蘸醬法。多選深綠色蔬菜,如菠菜、小白菜等,它們富含維生素K、維生素C和葉綠素,可焯水后涼拌。也可選生吃的蔬菜,如小番茄、黃瓜、生菜等。搭配菜肴的總體原則是葷少素多。晚餐最好在晚上八點前完成,晚餐肉類最好只有一種。
“七分飽”是多少
孫小娟說,如何吃到七分飽,需不斷感覺和調(diào)整。如吃飯時間特別有規(guī)律,第一餐吃七分飽,第二餐到來前又不覺得肚子餓就可以了。食物進入人體,血糖升高到一定水平大腦中樞就會發(fā)出停止進食的信號,這個過程大約需兩分鐘的時間完成。過快進食,大腦發(fā)出信號前,你就已吃得過量了。如吃飯時邊吃邊聊,或邊看電視邊吃飯,會不知不覺增加飯量。因此,吃飯時最好細嚼慢咽,只有這樣才能感受到自己對食物的變化及飽感程度的區(qū)別,才能更好地掌握七分飽的量。
在量上如何控制“七分飽”呢?孫小娟說,吃主食時,按以往的食量再留下兩三口。如吃餃子,往常吃20多個,以后吃17-18個。往常吃米飯用大碗,還要盛滿碗壓實,現(xiàn)在改用小碗、松散,盛完飯后再撥出一口。吃副食,主要應(yīng)當限制葷食、控制高油高蛋白高鹽的食物攝取量,適可而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