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舒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者與教育對象是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兩個基本因素,他們之間的關系是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最基本的關系。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教育者對教育對象進行教育,要注重一定的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教育的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文化多元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面臨著新的問題,筆者從思想政治教育主客體出發(fā),闡述新背景下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存在的問題,并給出一定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文化多元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體
(一)思想政治教育者即主體——教師
“思想政治教育者是指依據(jù)一定社會或階級的要求,對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的思想品德施加教育影響的個體或群體。簡而言之,思想政治教育者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發(fā)動者、組織者和實施者。”思想政治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主體,在學校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無疑就是教師,作為教師在對學生的教育過程中不僅僅是教還要育,在教師實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教師的各項基本素質在教育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同時影響著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在整體綜合素質較高的教師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才能承擔起作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職能,適應不斷發(fā)展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
(二)思想政治教育對象即客體——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對象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所作用的對象,思想政治教育者施加教育影響的對象,也就是受教育者?!彼枷胝谓逃膶ο笫侨?,是社會的每一位成員,不同層次的人接受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學校,學生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同時也是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對象,他們是祖國的未來,肩負著重要的使命,對其施加一定有質量的思想政治教育,正確引導其發(fā)展,是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在學校中,對不同的年級、不同性格的學生實施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學校的職責所在。學校對學生實施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學生在以后進入社會中可以更快地融入社會,更好地被社會所接納,成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有用之人。
二、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存在的問題
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為了教學過程的順利進行,教育者會對受教育者提出一些具體的要求,但由于受教育個體自身存在差異性,有不同的發(fā)展需要,由此,教育者實施的教育與受教育者的實際需要就會出現(xiàn)偏差,影響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一)教育者的理論要求與受教育者個體需要的差異性錯位
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由于教育者片面強調受教育者對自己所講思想政治理論及其相關概念的認同,采用“我講你聽”的傳統(tǒng)教育方式,無視受教育者個體需要的差異性,忽視疏導、情境教育等對受教育者形成完善人格的價值,把集體作為教育對象,不分具體情況搞“一刀切”導致了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弱化。由于受教育者個體在文化素養(yǎng)、生活閱歷、家庭環(huán)境教育等方面存在差異,因此對同一事件的認識、評判結果也會有所不同,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期望值也會存在一定程度的差異,但在具體的教育過程中,教育者往往對受教育者提出整體的要求,忽視受教育者個體思想、認識的實際需要導致教育個體獨立個性和判斷力的缺失。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只有找到教育者的理論要求與受教育者個體需要之間的契合點,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有所改進。
(二)教育者實施的教育與受教育者現(xiàn)實生活需要脫離
陶行知先生指出:“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書本?!币虼烁鶕?jù)受教育者的現(xiàn)實需要、貼近受教育者的現(xiàn)實生活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源頭活水。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受教育者有自己的現(xiàn)實生活需要,有自己的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但有時候,教育者會把思想政治教育看作喊喊口號的政治宣傳、搞形式主義,這樣就導致了思想政治教育與受教育者的現(xiàn)實生活需要相脫離,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大打折扣,只有貼近受教育者的生活實際、結合受教育者的生活需要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所創(chuàng)新。
三、對學校中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現(xiàn)存問題的解決措施
(一)切實把思想政治教育當成一門學科,系統(tǒng)化、理論化
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經(jīng)越來越不適應社會發(fā)展的要求,越來越受教育對象的抵觸。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大多根據(jù)教育者的主觀經(jīng)驗,而忽視研究受教育者本身的特點,缺乏對受教育者思想特點和行為特點的分析與認識,因而在具體實施教育活動的過程中,教育者容易犯主觀主義錯誤,究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對思想政治教育這門科學的全面認識,特別是在全球化條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特點的認識和把握?,F(xiàn)階段研究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創(chuàng)新,不是建立一門亙古不變的學科,而是如何使思想政治教育滿足當前全球化背景下的需要。另外,思想政治教育又不能不形成一些原則性的、基本的理論,教育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但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基本規(guī)律還是需要系統(tǒng)化、理論化的。在注意吸收西方經(jīng)驗的同時,要注意和本國思想政治教育的具體實踐相結合,逐漸形成有中國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體系。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民主性和受教育者的主體性
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說,就是做人的工作,就是對人的思想、道德、觀念等進行引導、教育、塑造,隨時解決人的思想、情緒上遇到的問題,不斷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質和精神品質。只有當他在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中,發(fā)揮了自主性、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時,他才真正成為主體,具有了主體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在一定意義上說在于“接受”,在于喚起對象的主體性,在于促進對象的自我教育。在新形勢下,民主性、主體性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突出的新特點。不論在市場中,還是在網(wǎng)絡里,也不論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還是在集體生活里,極端民主、單子式的主體性、個體主體性的過分張揚,只會走向事物的反面。然而,現(xiàn)代思想政治教育面對的是民主意識增強、主體性空前覺醒的對象,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堅持以人為本,弘揚民主性、主體性;不認識民主性特點,沒能建構主體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便難以適應形勢發(fā)展的要求。堅持民主性、主體性特點,也是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科學發(fā)展觀的要求和體現(xiàn)。
(三)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適應時代發(fā)展潮流
經(jīng)濟全球化、信息網(wǎng)絡化為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提供了難得的機遇,也對思想政治教育實現(xiàn)手段的現(xiàn)代化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借助時代的發(fā)展,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載體,思想政治工作載體的不同會產(chǎn)生不同的效果。應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教學,擴大教育的覆蓋面。信息網(wǎng)絡化大大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量,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更加豐富,為廣大師生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網(wǎng)絡教學所具有的即時性、互動性特點,使每一位同學都能以各種不同方式闡述自己的觀點,教師也可以為每一位學生答疑解惑、傳道授業(yè),從而使教學雙方的溝通和交流得以加強。教師也可以及時地、有針對性地對授課內容進行調整和補充,從而使教學的針對性得以增強。同時,信息網(wǎng)絡化增添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動性和多樣性。與互聯(lián)網(wǎng)相關聯(lián)的多媒體課堂,把文字、聲音、圖像、動畫效果融為一體,營造出一個立體的、動態(tài)的、活潑的教學氛圍,使受眾身臨其境,全方位地感知信息,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
參考文獻:
[1]陳萬柏,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7.
[2]常海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現(xiàn)狀分析[J].赤峰學院學報,2011(2).
[3]汪麟.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難題與創(chuàng)新[J].重慶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7).
[4]尤華.多元化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13(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