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昌竹
《夸父逐日》是一篇文言文,因為文體的特殊性,所以我在朗讀教學的設計上也作了一些特別的嘗試,希望學生可以借此品味出文言文的獨特味道。課堂上,我依次出示《夸父逐日》文本的不同呈現(xiàn)方式,讓學生始終處于高度興奮的學習狀態(tài)。每一個學生的眼睛都是發(fā)亮的,每一個學生的嘴巴都是笑咧著的。他們在享受朗讀學習帶來的快樂!
一、在課堂挑戰(zhàn)中產(chǎn)生朗讀興趣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認為:教學的藝術(shù)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我設計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朗讀教學方式,帶給學生的體驗其實就是一種無形的激勵和喚醒。在挑戰(zhàn)面前,他們開始大膽地朗讀,充滿興趣地朗讀。
【教學片段1】
師:今天,來看一個神話,它有點特別,是用文言文寫成的。試試看,自己能不能讀通順。
(給學生出示《夸父逐日》的課文版本)
師:你們注意到?jīng)]有,文言文的字數(shù)很少,但蘊含的內(nèi)容很多,讀慢一點才更容易聽懂。(生慢讀)
師:小組內(nèi)再讀讀看,一人讀一句,相互聽一聽,是不是都能讀順。(分組讀)
師:看來大家都能讀順了,是嗎?換一個版本,會讀嗎?自己先練練看。
(出示去掉標點符號的版本)
(生舉手挑戰(zhàn)讀)
師:這版文言文不僅沒有標點,而且是自上而下、從右往左寫,誰能讀?
(出示去掉標點符號的豎版文本)
師:我還要換一種呈現(xiàn)形式,你們覺得文本會變成怎樣的?
生:不會變成繁體字吧?
師:如你們所想,瞧,誰可以讀繁體字版本?
(在豎版文本的基礎上,將簡體字變成繁體字)
師:看樣子繁體字也還不算難,要知道《山海經(jīng)》最早出現(xiàn)在戰(zhàn)國時期,那時候的字就是這樣寫的,這字體大家認識嗎?
(出示《山海經(jīng)》成書時代的篆書字體)
師:誰認識這種字體?
生:我學書法的時候見過,這是篆書。
師:是的,篆書,誰能讀?(生挑戰(zhàn)讀)
師:篆書都難不倒你們,不過啊,如果文本流傳時不小心沾上了墨跡,你們還可以讀嗎?
(出示帶有墨跡沾染,進而影響完整閱讀的篆書版本)
師:你們真的認識篆書,能根據(jù)不完整的篆書來識字嗎?
生:不能,因為我們讀著讀著,就能背下來了。
【我的思考】
語文教學是需要注重語言積累的,朗讀就是一種積累。而積累不能靠死記硬背,應該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發(fā)展思維的同時,進行誦讀的積累。通過這一次次文本呈現(xiàn)方式的變化,逐步提高了學生課堂上朗讀的難度,他們必須自主地去學習,去誦讀,去記憶,這是課堂上真實學習的體現(xiàn)。學生在這樣的環(huán)節(jié)中,真正地融入情境中,去開發(fā)自己的潛能。
更重要的是,“埋藏在每個青少年心中飽滿的種子(興趣)”萌發(fā)了。托爾斯泰就曾指出: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有聽課老師如此說:“學生的老師不是趙老師,是興趣,而趙老師激發(fā)起了孩子的興趣?!笔前?,難怪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點都不錯。課堂上,只要我們能帶給學生學習的興趣,就給予了他們學習的內(nèi)驅(qū)力。
二、在自主體驗中發(fā)生朗讀學習
教育學家波利亞說: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自己去發(fā)現(xiàn),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規(guī)律、性質(zhì)、聯(lián)系。課標中也明確提出目標“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的確,“限制和順從不能養(yǎng)成創(chuàng)造性”(羅伯遜),我們想要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思維的學生,就應該讓他們自主體驗。這樣,個性才得以釋放,思維才得以飛揚。這樣的課堂才會帶給學生情感、智慧和人格成長所需的甘露。
【教學片段2】
師:咱們再看一篇神話,它也是出自《山海經(jīng)》。自己先讀讀看。
(出示《刑天舞干戚》的文言文)
師:你們讀順了嗎?這有四個朗讀的難度系數(shù),先自己做做挑戰(zhàn)的準備。
(出示四個難度系數(shù):初級、中級、高級、頂級)
(學生自選挑戰(zhàn)朗讀)
【我的思考】
葉圣陶有一個很好的比喻:教育好比牽著孩子教他學走路,要隨時準備放手。這個比喻在朗讀教學中也非常貼切。朗讀教學并不能僅停留在教師的引導、一步一步地帶領學生去嘗試不同版本的文本朗讀上,還應該把朗讀的選擇權(quán)交給學生。
因為兒童不是一個簡單的標簽,而是一個個有差異的生命體,他們的學習方式、學習能力都是有所差別的,所以,倘若學習的路徑全由教師設定,那這種學習一定是有局限性的。
因此,在學習完《夸父逐日》后,后半節(jié)課我又出示了另一篇文言文《刑天舞干戚》。這次還是朗讀,還是提供了好幾種呈現(xiàn)方式。但是,增加了一個內(nèi)容——難度系數(shù)。學生可以在自主練習的基礎上,進行自我能力的評估,并自主選擇挑戰(zhàn)的難度。
古語道:“熟則能悟,悟則能化?!睂W生熟讀成誦后,自然而然地也理解了故事的梗概,認識了刑天這個形象。在此基礎上,把全文背誦下來又有何難?從初級難度到中級難度,再從高級難度到頂級難度,他們一步步提升挑戰(zhàn)的難度,并一步步登上更高峰。更可貴的是,這整個學習的過程都是一種自主體驗、一種自我學習。我們可以看到,是兒童自己在讓學習發(fā)生。
這讓我想到阿蘭在《教育漫談》中說的:“莫讓兒童像嘗蜜餞那樣學習,要讓他贏得自己的真快樂?!笔堑?,學生的真快樂就源自他們主體的真實體驗。
作者簡介:江蘇省南京市逸仙小學語文教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