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少揚
摘 要:在學習電場以及靜力問題過程中,由于學習習慣或是學習方式的影響,使得同學們對這部分內(nèi)容的學習效果并不是很理想,給同學們后期的學習帶來了很大的影響。本文對學習電場以及靜力問題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分析,并進行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的探討。
關鍵詞:高中物理;電場及電力問題;解題思路;方法探討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6148(2018)1-0022-3
1 電場問題的解題思路與方法
電場問題涉及到多個物理量,包括電場力以及電勢等概念,同時還包括場強以及電勢能等問題。在學習這一部分內(nèi)容時,首先要明確這些概念。只有在充分了解的基礎之上才能進行接下來的學習,同時也才能提升解題能力,培養(yǎng)解題思路。所以,對題目的準確理解是解決電場問題的最基本要求。在問題的設問中,往往會透露出一定的信息,而這些信息中就蘊含著解題的切入點,這些隱含的條件為同學們求解問題提供了一定的途徑。因此,在審題時,要對題目以及其中的各類條件作出有效判斷,也就意味著我們要將有效的信息準確無誤地提取出來,而將無用的信息剔除出去,并借助所提煉出來的關鍵信息進行電場問題的判斷。特別是在電場電荷組成形式的判斷上有著重要的意義。
其次,還要對相應的物理量符號進行把握,其中包括對該符號物理含義的確定。然后,在疊加原理和矢量以及標量中間作出選擇,就問題進行明確的判斷和計算。
例1 某形狀不規(guī)則的導體置于靜電場中,由于靜電感應,在導體周圍出現(xiàn)了幾種電場分布,電場線用虛線表示,等勢面用實線表示,如圖1,關于a、b、c三點說法正確的是( )
A.將電子從a點轉(zhuǎn)移到b點,電勢能減小
B.a點的電勢高于b點的電勢
C.將電子從a點移到c點,再從c點移到b點,電場力做功為零
D.a點的電場強度大于b點的電場強度
在對這一問題進行分析時,共有三種判斷方式:(1)公式法,這一方法主要是根據(jù)Ep=qΦ,將q、Φ的大小同正負號一同帶入公式,Ep的值越大,電勢能越大,Ep的負值越小,電勢能越大;(2)能量守恒法,在電場中,如果只有電場力做功,電荷的動能和電勢能相互轉(zhuǎn)化,動能增加,電勢能減小,反之,電勢能增加;(3)做功判斷法,這一方法主要是電場力做正功,電勢能減小,電場力做負功,電勢能增加。通過上述方法能夠準確地求出題目當中的答案,即B選項。
另外,從電荷這一概念來看,從問題的性質(zhì)上來說屬于綜合性的問題,且同力學方面的知識有著密切的關聯(lián)。所以,在學習過程中還要對電荷這一概念進行仔細學習,并達到一個熟練掌握的程度。只有這樣,才能在解題的過程中游刃有余。但是,正是這些綜合性的問題,給同學們的學習造成了極大的阻力。對此,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要保持一顆平衡的心態(tài),認識到學習知識不是一朝一夕的,知識之間更不是獨立存在的,而在某些方面存在著一定的關聯(lián)。只有認清這一點,同學們才能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地積累知識,并通過相互串聯(lián)的方式使其在大腦中逐漸形成一整套的物理知識體系,然后再通過反復練習將這些知識熟練運用,最終達到解題能力得到有效提高的目的。
電場問題同力學有著重要的關聯(lián),對此,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要以力學問題的解題方法和集體思路為出發(fā)點進行思考:首先,對問題中某個帶電體進行明確,并將其作為研究對象;然后,對這一帶電體的外力進行分析;其次,除了對題目中的有效信息進行充分提取,還要就其中所暗含的信息進行挖掘,這些信息的鎖定對解題有著重要的作用;緊接著,當確定了題目中的物理量以及物理過程以后,便可以根據(jù)有效的力學規(guī)律進行解題;最后,由于電荷這一問題的存在使得題目最終的結果需要根據(jù)具體情況分別討論,所以,同學們在這一環(huán)節(jié)要切實把握好解題的完整性。
例2 如圖2所示,實線表示某靜電場的電場線,虛線表示該電場的等勢面。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1、2兩點的場強相等
B.1、3兩點的場強相等
C.1、2兩點的電勢相等
D.2、3兩點的電勢相等
解析 本題考查電場線和等勢面的相關知識。根據(jù)電場線和等勢面越密集電場強度越大,有E1>E2=E3,但是E2和E3電場強度方向不同,故選項A、B錯誤,沿著電場線方向電勢逐漸降低,同一等勢面電勢相等,故選項C錯誤,選項D為正確答案。
2 靜力問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
物理當中的靜力問題大致可以分為共點力的平衡、變化問題以及固定轉(zhuǎn)動軸的物體的平衡與變化以及力的合成與分解這三種問題。所以,在針對這類問題進行解題時,首先要明確問題的類別,然后才能根據(jù)這基本出發(fā)點對受力問題進行研究。在這里要特別注意的是應采用分離法。但是,如果當這一方法在運用過程中過于簡單,那么在具體的解題過程中還要進行解題思路的轉(zhuǎn)換,也就是借助整體法判斷受力情況。此外,還可以首先對其他對象的受力情況進行分析,而后將隔離體的具體情況得出來,在這一實現(xiàn)過程中主要運用到的是反作用力和作用力原理。當所求問題得出答案后,便可畫出相應的受力圖,接下來,在進行力的正交分解時要借助矢量疊加的原理。最后,通過平衡方程式的方式將物體x、y方向的受力情況表示出來,最終求出相應的物理量。
例3 如圖3所示,一物塊靜止在粗糙的斜面上?,F(xiàn)用一水平向右的推力F推物塊,物塊仍靜止不動。則( )
A.斜面對物塊的支持力一定變小
B.斜面對物塊的支持力一定變大
C.斜面對物塊的靜摩擦力一定變小
D.斜面對物塊的靜摩擦力一定變大
試題分析:圖4為物體的受力分析圖。由于摩擦力方向未知,因此沒有畫出。
由受力分析圖正交分解法可以看出,在垂直斜面的方向上多出了F的分量,所以斜面對物塊的支持力一定變大,但是不能確定力F在斜面方向的分量與重力G在斜面上分量之間的大小關系。所以,斜面對物塊的靜摩擦力的大小也不確定,方向也不確定,故選項B正確。endprint
3 物體受力情況以及解題思路
通常情況下題目中所給的力較多,但是很多是干擾項,這就要求同學們最開始要明確研究對象,而后根據(jù)實際情況以及問題要求進行力的分析和判斷。此時,若是要進行部分受力情況分析就需要用到隔離法,然后將作用力原理、反作用力原理以及整體法等作為備用的解題手段。此外,還需要借助受力圖進行輔助分析,特別是在作圖的過程中,要充分保證作用力的大小,具體可以利用或長或短的作用線來區(qū)分,并將力的三要素標注出來,如果對力的方向難以明確,那么就可以自行設置一個方向,作為假定條件來輔助解題,然后將數(shù)值正負號確定出來,主要是根據(jù)物體受力情況以及平衡方向來判定。
例4 如圖5所示,放在斜面上的物體受到垂直于斜面向上的力F作用始終保持靜止,當力F逐漸減小后,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體受到的摩擦力保持不變
B.物體受到的摩擦力逐漸增大
C.物體受到的合力減小
D.物體對斜面的壓力逐漸減小
試題分析:對物體受力分析可知,物體受重力、摩擦力、拉力F及斜面對物體的支持力N的作用。將這些力正交分解,根據(jù)力的平衡可知:
F+N=Gcosθ,f=Gsinθ。
當拉力F減小時,N會增大,而G是不變的,θ也是不變的,故摩擦力f也是不變的,物體受到的合力為0,所以選項A正確,選項B、C、D錯誤。
物體的作用力表現(xiàn)出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當該力不足三個或者是剛剛滿足三個這個條件時,就可以選擇利用圖解的方式進行解題,這種方式是針對這類條件最便捷的解題方式;另外一種情況是當該力超過三個時,可以借助解析法進行解題。但是,不是所有的解題方法都是一成不變的,需要在解題過程中根據(jù)具體情況靈活運用,其中就包括正交分解法,只有將這些方法全部掌握以后,才能根據(jù)具體情況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以最快的速度算出答案。同學們只有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不斷地總結,并加強對此類習題的訓練,同時積極地從中總結出規(guī)律和經(jīng)驗,形成一整套系統(tǒng)的解題方法,才能在后期的學習中靈活運用,從而培養(yǎng)出解決電場問題以及靜力問題的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
參考文獻:
[1]李新紀. 分析高中物理電場及靜力問題解題的思路與方法[J]. 通訊世界, 2017(4):248-249.
[2]段啟帆. 高中物理電場及靜力問題解題的基本思路與方法[J]. 教育科學:引文版, 2016(11):37-37.endprint
物理教學探討2018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