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丹
摘?要:在教育教學中,我們經(jīng)常會碰到一些學困生。通常初一時就會出現(xiàn),初二時面積擴大,升入初三后,學困生問題更為嚴峻。學困生通常是那些由于主客觀原因在學習方面暫時落后的學生,他們往往會被老師和同學們遺忘。作為教師,我們要特別注意了解他們的特點及產(chǎn)生的原因,對癥下藥,共同把他們轉(zhuǎn)化成符合課程標準的“合格生”。
關(guān)鍵詞:原因;信心;興趣;差異;英語
中圖分類號:G633.4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8)23-017-1
隨著我國對外開放政策的不斷深入,國際間的交往日趨頻繁,學會英語是走出國門的“通行證?!币虼?,學好英語是大勢所趨,但目前中學校園里傳頌著一句口頭禪:“一怕學英文,二怕寫作文,三怕古詩文?!辈簧賹W生隨著年級的提升,學習興趣逐漸下降,到了九年級,甚至部分“學困生”幾乎放棄了英語的學習。造成“學困生”的原因是多方面,但學生本身造成的原因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一是意志脆弱,信心不足。部分學生面對挫折灰心消極,成績一直徘徊不前。
其實,學生在學習英語時遇到各種困難并不奇怪,在困難面前,教師應鼓勵學生以堅強的意志迎難而上,最終戰(zhàn)勝困難,取得學習的成功;
二是動機不明,三心二意。部分學生認為自己將來在國內(nèi)工作,學習英語沒有意義。因此,他們的學習態(tài)度欠佳,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對老師提出的問題置若罔聞,對課外作業(yè)敷衍了事,從而導致成績直線下降。
三是思維古板,學法陳舊。譯林版《牛津初中英語》教材內(nèi)容豐富,閱讀量大,要求學生在鑒賞語篇時充分挖掘潛能。但有些學生只靠死記硬背解決問題,不能真正理解詞匯的意義和語句的用法,從而不斷擴大了“學困生”隊伍。
四是虛榮作祟,蒙混過關(guān)。教師每上完一節(jié)課,都要針對一些詞匯、語句等知識進行默寫過關(guān),但不少學生沒有把精力花在學習上,反而絞盡腦汁靠作弊蒙混過關(guān),長此以往,他們將荒廢時光,一無所獲。
水盡山窮疑路絕,柳暗花明見一莊。在初中英語教學實踐中,雖然教師不能把每一個學生都培養(yǎng)成為優(yōu)秀的英語人才,但盡量減少“學困生”的數(shù)量還是可以實現(xiàn)的。作為一名初中英語教師,我們務必與時俱進,開拓創(chuàng)新,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徹底轉(zhuǎn)化“學困生”。筆者采用了以下幾項轉(zhuǎn)化“學困生”的策略:
一、為人師表,激勵學生樹立信心
初中生的身心特點決定了他們的模仿性很強,尤其對教師的言行舉止特別關(guān)注,因此,站在七尺講臺上的園丁們首先要堅定信心,為扭轉(zhuǎn)“學困生”的被動局面不斷更新教學手段。譬如,我在平時針對“學困生”的成因進行全方位分析,既分析社會、家庭和學校的客觀因素,又探究學生的主觀因素,逐步采用“揚長避短和對癥下藥”相結(jié)合的方法,堅持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努力構(gòu)建師生親密互動的橋梁,讓學生饒有興趣地參與英語學習活動。
興趣是激活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原動力,凡是對所學內(nèi)容興趣濃厚者,學習積極性也不斷提高,學習效率同步提升。其實,缺乏興趣是造成“學困生”隊伍擴大的重要原因,于是形成了“遇到困難→不感興趣→成績下降→更不感興趣→學習成績更糟糕”的惡性循環(huán)。可見,教師只有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才能做好“學困生”的轉(zhuǎn)化工作。
二、師生互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構(gòu)建師生民主、平等和諧的關(guān)系是新課程改革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但不少“學困生”認為自己的基礎(chǔ)差,遠遠跟不上群體發(fā)展的步伐,他們在課堂上被動接受知識,對老師形同陌生之人,學習興趣幾乎消失殆盡。為此,在師生互動合作探究中,教師可以走“激趣促學”之路,重點培養(yǎng)“學困生”的學習興趣,諸如可以采取配樂朗誦、小游戲、歌曲導入、猜謎活動、即席表演和借助多媒體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等形式構(gòu)筑輕松愉悅的師生互動氛圍,逐步引導“學困生”樹立共同的參與意識。譬如,我在執(zhí)教譯林版《牛津初中英語》7A Festival一課的導入時,先直接打開多媒體課件展示了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中涌現(xiàn)的粽子、月餅、年糕、水餃、小籠包、北京烤鴨等美味佳肴以及其它代表性的實物,然后提出問題:“Do you know which physical objects are presented on the table in some of our traditional achievements? Do you know why we must have these delicious dishes?”頓時,教室里沸騰起來了,同學們暢所欲言,并紛紛舉出小手回答問題,教學效果比較理想。
三、尊重差異,督促學生積極參與學習
“好、中、差”學生只是暫時的現(xiàn)象,隨著時間的推移,“學困生”可以成為“中等生”,“中等生”可以轉(zhuǎn)化為“優(yōu)秀生?!币虼耍處熞欢ㄒ獦淞ⅰ耙陨鸀楸尽钡慕虒W理念,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尤其對“學困生”加強鼓勵和引導,千萬不能歧視、諷刺或嘲笑,并善于發(fā)現(xiàn)他們的閃光燈予以表揚,盡量多使用Great! Wonderful! Worthy of the full of children! I believe your strength and intelligence will be more perfect next time等激勵性的評價。曾記得我班有一個矮個子男孩,他回答問題時的語音和語法經(jīng)常發(fā)生錯誤,許多學生對這個“小伙伴”的回答往往哄堂大笑,弄得小男孩哭笑不得,針對如此情景,我及時批評了那些嗤之以鼻的學生,在充分肯定了小男孩勇于舉手發(fā)言的精神的同時,我和顏悅色地糾正了他的一些錯誤,課后還與他促膝談心。功夫不負有心人,期末考試的成績揭曉,小男孩考試成績達到了優(yōu)秀行列。
總之,轉(zhuǎn)化初中英語“學困生”的工作任重而道遠,我們要進一步探析“學困生”的主觀成因,巧妙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不斷優(yōu)化學法指導,努力減輕他們的精神壓力,讓更多的學生在英語知識的星空中快樂地翱翔。
[參考文獻]
[1]王春梅.學困生的學習障礙與教育對策[J].校園英語,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