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芳
(張家港開放大學 江蘇 張家港 215600)
近年來,我國高職教育事業(yè)得到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新的職業(yè)教育思想和理念不斷更新,一大批高職院校發(fā)展迅速,呈現出一片繁榮景象。作為高職院校,將知識、能力、素質融為一體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已經得到業(yè)界的廣泛認同。
(一)高職歷史教學現狀簡析。在高職教學體系中,歷史常常被看作無足輕重的課程,得不到學生、甚至得不到老師的重視,很難發(fā)揮其實效性和應有功能。這當然是有其原因的:首先是高職學生生源質量較差,包括歷史學科在內的文化課水平不高。其次從學生心理方面看,進入高職院校的學生普遍感到前途渺茫,對文化知識的學習缺少積極性、信心和興趣。老師和學生大多數也都認為,職業(yè)教育當然是以專業(yè)技能的學習為主,像歷史這樣的文化課,學了也沒有什么用處。諸如此類的思想認知,導致歷史教學在職業(yè)教育教學體系中直接被邊緣化。
(二)高職歷史教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歷史學是認識和闡釋人類社會發(fā)展進程及其規(guī)律的一門科學,在人文素質教育中有著其他學科無法替代的功能,是人類文化傳承的重要途徑,對于幫助學生拓寬視野、提升思想境界、提高綜合素質、形成獨立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一個優(yōu)秀的技能、技術型人才,除了具備精湛的技能和技術,還應具備廣博的知識和較高的綜合素質。如果高職院校只重視學生專業(yè)技能、技術的學習,就會使得學生知識結構單一,缺乏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性,從而使得學生整體素質不高、專業(yè)素質不強,就不能適應當今社會經濟的發(fā)展。
(三)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努力創(chuàng)新高職歷史教學模式,充分發(fā)揮歷史教學的育人作用,從而激勵學生努力學習各種知識與技能,培養(yǎng)出順應時代潮流的合格技能、技術型人才,這就成為高職歷史教學的使命所在。廣大高職學生通過對歷史課程的系統學習,初步掌握了一定的歷史知識,再通過所學知識與生活實踐的相互結合與印證,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以史為鑒、在現實生活和工作中尋求突破的動能,使高職生努力成長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
高職教育應注重歷史課中的地理信息,以歷史課程中相關的地理線索為著力點,使史、地學科能夠相互交叉、滲透、融合。歷史主要講的是國家和民族的生活史,通過將生活史融入到當時的地理坐標中,并與當代的地理坐標進行對照,能夠增強歷史知識的現場感,使得歷史知識在學習過程中不枯燥、不虛無,從而讓學生產生想去了解、想去獲取歷史知識的欲望和動力。
(一)優(yōu)質課件能夠突出教學重點,增加教學的直觀性。一個優(yōu)質課件,可以將歷史的知識點、知識鏈銜接好,并通過文本、圖片、表格、聲音、動畫、視頻等形式,讓學生看到需要掌握的知識體系中的重點和次重點,對于學生來說更形象、更具體。
(二)多媒體的視聽、互動功能,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多媒體教學簡直就是為歷史學科教學量身打造的。歷史上遺留下來的文字、圖片、動畫、視頻資料以及實物資料,可以說是浩如煙海。充分利用這些資料,可以更加直觀的方式讓同學們記住歷史。
(三)多媒體在教學過程中的局限性及注意事項。多媒體在歷史課教學中,可以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但是在實踐過程中,這種教學方式也逐步暴露出一些缺點和不足。比如從教師的角度來看,一個課件的制作需要大量的勞動,長期使用課件還會對課件產生依賴;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多媒體教學方式開始時還感覺比較新鮮,如果多了反而產生厭倦感。還有就是由于課件豐富的信息量,容易導致學生疲于記筆記的現象。
(一)通過歷史與現實生活的相互映照,達到以史為鑒、樹立干事創(chuàng)業(yè)信心的目的,提高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高職歷史教學在讓學生了解歷史的同時,還要“以史為鑒”。 “落后就要挨打”、“弱肉強食”都是歷史的教訓。雖然現實生活不一定會那么嚴峻,但是如果每日“不思進取”、“混天撩日”,那么在參加工作、走上社會后,很可能就會面臨窘境。作為高職生,客觀地講在起點上已經弱于普招生,如果再不努力學習、刻苦實踐,差距必然越來越大。但是,如果能夠發(fā)奮圖強、奮起直追,將來一樣會成為優(yōu)秀的人才。
(二)通過歷史與現實生活的相互映照,增加高職生的生活智慧,為以后參加工作、開創(chuàng)嶄新事業(yè)打牢基礎。從哲學的角度講,現代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歷史的重復與再現。歷史對于我們而言,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借鑒其中的人與事,不至于重蹈前人覆轍。因此,對高職生來說,學好歷史可以增加其生活智慧,增加其工作或者創(chuàng)業(yè)的成功幾率,這些都是毋庸置疑的。
(三)通過歷史與現實生活的相互映照,讓學生學會以歷史的眼光看問題。學習歷史有利于把高職生培養(yǎng)成為高素質的、具備一定的技能、技術的社會公民,讓高職生學會以歷史的眼光看問題、辯證的看問題,并自覺地運用歷史意識分析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認識到自己的長處以及不足之處,從而鍛造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質,最終成長為對社會有用人才。通過對歷史的學習,增強他們的使命感與責任感,使其自覺的承擔歷史賦予的責任和義務;讓他們更加深刻的認識這個世界,從而確立自己的奮斗目標,并利用所學專業(yè)知識造福社會,為祖國建設增磚添瓦,為全體中國人早日實現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歷史學科的設置,對培養(yǎng)一個合格的技能、技術型人才是十分必要的。隨著目前國家對職業(yè)教育的日益重視,各高職院校應及時拋棄陳舊觀念、更新思想、與時俱進,以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不斷創(chuàng)新高職院校歷史學科的教學模式和思路,為培養(yǎng)我國素質全面的技能、技術型人才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