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熊坡
本節(jié)課是Oxford English二(下)M2 U2 My favourite food的內(nèi)容,前面承接Do you like(doing)...?Yes./No.I like doing...的教學內(nèi)容,學生已經(jīng)接觸了動詞-ing形式。同時,牛津英語教材具有螺旋上升的特點,學生在一年級對一部分食物類單詞有了一定的感知,本課可以說是一(下)M 2 U 2 Food I like知識的延續(xù),食物名詞的可數(shù)與不可數(shù)形式對今后的學習有著重要作用。因此,根據(jù)課標、教材和學情,創(chuàng)設了Dora and her friends這個語境。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能在語境、語段中正確認讀和拼寫食物類單詞:salad,carrot,fish,chicken,banana;能在具體的語境中較熟練地運用句型:What do you like eating?I like eating...詢問和回答喜愛的食物;在語境中體會飲食均衡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
案例片斷一
通過欣賞圖片,聽本課的主線人物Dora的一段介紹,讓學生融入學習情境,為后面的故事發(fā)展作鋪墊。Hello.I’m Dora.I’m big and tall.My eyes are big.This is my friend,Mr.Monkey.Todaywearegoingtofinda restaurant.
“疑”是探求知識的起點,也是啟發(fā)學生思維的支點。在課堂上從“疑”入手,巧設懸念,啟發(fā)思維,在呈現(xiàn)故事的過程中,分階段層層設置:How can we find the restaurant?Who are in the story?Who is on the banana tree?Who is beside the lake?Who is in the forest?等一系列問題,層層推進引導學生逐步進入故事情境。設置思維發(fā)散點時,注重適應學生現(xiàn)有的知識發(fā)展水平,再者,所選擇的發(fā)散點還要新鮮有趣,符合兒童的興趣,能吸引學生聯(lián)想和思考。
案例片斷二
本課時的教學目標始終在Dora and her friends的故事語境中展開,進一步學習和理解本單元的核心詞匯和核心句型,并能用核心詞匯和句型,結合已有的舊知詢問和回答喜愛的食物。為了達成本課的教學目標,首先設置了叢林探險的主題,經(jīng)過了banana tree,lake,forest三個地點遇到不同的動物朋友。通過朋友們合力完成闖關游戲最終找到餐館這一完整的故事語境,來考查學生觀察、思考、理解故事情節(jié)和連貫表達的能力。
(出示小貓在湖邊釣魚的場景,通過主人翁和小貓的對話引出小貓最愛吃的食物fish)
Dora:Hello!Who are you?
Mr.Cat:I’m Mr.Cat.I’m small and cute.My head is big.I can jump very high.
Dora:Whatdoyoulike eating?
Mr.Cat:I like eating fish.
對于單詞fish的教學,先標上音標,聽音讓學生將單詞填寫完整,以Ask and answer,Say a chant和Sing a song等形式操練單詞,提升學生在語境中學習單詞的能力。
案例片斷三
讓學生選擇一種動物,然后和其他同學合作,說一說其喜愛的食物,提升學生的聽說能力和在情景中的對話能力。在整個故事文本的推進中,有意識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開放性設問,并通過引導、啟發(fā),促進學生主動思考,圍繞教師布置的話題,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在Post-task activities環(huán)節(jié),通過展示動物和其喜愛的食物的圖片,讓學生以Pair-work的形式自主對話。
A:I’mMr./Miss_______.I’m_____and_____.My____is/are____.I can________.
B:What do you like eating?
A:I like eating_____(s).
在作業(yè)布置環(huán)節(jié),除了朗讀、對話之外,以講故事的形式和同學交流所學內(nèi)容,如:
Assignment:Readandtell thestorytoyourparentsand classmates.
“成功的外語課堂教學應深入創(chuàng)造更多的情境,讓學生有機會運用已學到的語言材料?!痹谟⒄Z教學中,若能有效地創(chuàng)設語言情境,就能讓學生的潛能在心情愉悅、精神放松的狀態(tài)下得到最有效的釋放和開發(fā),讓學生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如在本節(jié)課中,教學設計始終在Dora and her friends的故事語境中逐層推進。首先,通過欣賞圖片,聽本課的主線人物Dora的一段介紹,引出本課時的話題,讓學生在叢林探險、尋找美味的餐館這一語境中,通過用“What do you like eating?”詢問其他動物朋友和用“I like eating...”回答自身喜愛的食物,初步運用核心詞匯和句型來描述喜愛的食物。借助多媒體創(chuàng)設生動的情境,把需要解決的問題巧妙又有意識地寓于語言情景交際中,激發(fā)學生探究學習的欲望,同時使學生明確目標,增強學習活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讓學生帶著需要解決的問題主動地去學習,為學習新知識做好準備。
《英語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習策略是提高學習效率、發(fā)展自主學習能力的保證。教師應當交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知道該怎樣學習,要有意識地把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滲透到課堂教學中。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幫助和引導學生總結歸納知識以及自己的學習過程,讓學生自主地反思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成功經(jīng)驗,從而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提高學習英語的效率。同時,加強對學生思維方式的訓練,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1.拼單詞:在日常教學中比較注重音標的拼讀和讀音規(guī)則的指導,對于較難的或不符合讀音規(guī)則的單詞,要求學生能看音標朗讀和拼寫單詞,如本節(jié)課中的fish,carrot等,對于簡單的單詞,我會讓學生嘗試聽音寫單詞,或者根據(jù)單詞寫音標,如banana,salad。有了正確的拼讀方法,學生就能夠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2.讀課文:在句子和課文的朗讀上,以學生的嘗試朗讀為主,讓學生自己找到朗讀的語感,并通過反復朗讀,體驗文章的情境和情感,最后能用適合的語音、語調(diào)有感情地朗讀。
3.聽文本:在教學中很多環(huán)節(jié)都要求學生先聽,通過聽短文填空的形式,讓學生初步感知介紹自己變化的語言結構。要求學生帶著問題去聽,以理解的目的去聽,而不是為了完成題目而聽。以問題入手,有了明確的目的,學生就有了探究和思考的積極性。
4.說一說:語言的輸出需要三個過程:機械操練,熟練運用直至語言的實踐,我覺得每個階段的過渡都需要一個強化過程。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和教學內(nèi)容面向全體學生精心設計有層次的操練,形成一個坡度,為學生的自主學習鋪設臺階。思維的培養(yǎng)只有一步一步具有條理性、邏輯性,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讓學生學會用英語思維來思考問題。
作業(yè)是學生課堂學習成果的延續(xù),除了常規(guī)的聽讀、背誦、默寫外,還需要設計一些具有開放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拓展作業(yè),結合學生生活,學以致用。如鼓勵他們課外多用英語交流,合作制作英語小報,排練英語情景劇,閱讀適合自己的英語課外讀物,提倡學生建立摘抄本,摘抄課外所學知識,并以小組的形式交流等等。
在平時的英語教學實踐中,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能使學生在英語學習中開闊思路,思維敏捷,豐富想象力,使學生真正成為英語課堂學習的主人。我們每位英語教育工作者在教學工作中對如何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這個重要的教學目標都要積極探索,深入挖掘,使我們的英語課堂充滿智慧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