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菁+邵曉霞
摘 要:根據(jù)新課標的要求,針對當前高中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以人教版必修三《百萬英鎊》為例,探討課本劇在高中英語教學實踐中的重要性以及其對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和英語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
關鍵詞:課本??;能力培養(yǎng);高中英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1-7836(2018)01-0081-04
引言
隨著我國“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21世紀的人才應該學會與不同社會背景、不同文化底蘊和不同政治思想的人們相處,學會在這個國際化的領域里立足與發(fā)展?!镀胀ǜ咧杏⒄Z課程標準》旨在強調(diào)英語學習的實踐性,充分為學生提供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讓學生自己體驗和理解真實語言,激勵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自主實踐和團隊合作等方式,逐漸學會語言的運用[1]。早在一千多年前,中國戰(zhàn)國時期教育家荀子在《儒效篇》中就指出:不聞不若聞之, 聞之不若見之, 見之不若知之, 知之不若行之。其重點在強調(diào)學習過程中實踐的重要性。但在實際的英語教學中,教師往往以“注入式”的教學為主,單調(diào)枯燥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對英語學習缺乏興趣,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相對較低。然而,課本劇的教學實踐模式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可以使學生真正參與到英語學習的真情實景中,深入故事,扮演不同角色,成為語言的參與者和體驗者。通過具有趣味性和互動性的課本劇學習,激發(fā)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的運用能力和實踐能力。本文試圖從劇前講解、劇中指導、劇后總結(jié)及教學反思等方面探討課本劇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實踐應用。
一、課本劇教學實踐的理論依據(jù)
(一)建構(gòu)主義學習理論
皮亞杰(Jean Piaget),瑞士著名心理學家,其首先提出了涵蓋學習方法、教學方法以及教育重組等多個方面的構(gòu)建主義教學理論。該理論還提出學習的主體是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和適宜的學習環(huán)境,最終達到實現(xiàn)當前所學知識構(gòu)建的目標。對于高中英語課本中的某些閱讀語篇來說,簡單的文本解讀,無法充分開發(fā)學生豐富的多元智能。在創(chuàng)設課本劇的教學環(huán)境中,學生通過閱讀原著,自編劇本,積極參與和模擬表演等過程,逐步完成了知識的獨立思考和有效構(gòu)建。這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多元智能,而且能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英語課本劇實踐,能夠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學習的樂趣,并讓學生對英語學習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因此,建構(gòu)主義學習理論對高中英語課本劇的教學實踐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2]。
(二)新課標的教學理念
《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強調(diào):高中英語課程要優(yōu)化學習方式,提高自主學習能力,關注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發(fā)展與人溝通和合作的能力,增強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際的能力,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增強社會責任感,全面提高人文素養(yǎng)。另外,要采用形成性評價和終結(jié)性評價相結(jié)合的方式,著重評價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以及在學習過程中表現(xiàn)出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課本劇的教學實踐,從讀、編、排、演、評的系列活動中,能夠達到新課標的要求。在此過程中,調(diào)動一切因素達到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的目的,符合新課標理念。
二、教學設計
本文以NSEFC Book3 unit3 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的四部分教學材料(Reading【Act1, Scene3】、Using Language【Act1, Scene4】、Reading and Speaking Task【Act2, Scene4】、Writing task)為例,探討課本劇的教學實踐[3]。
(一)教材分析及整合
1.教材分析
《百萬英鎊》是美國著名幽默諷刺作家馬克·吐溫的一部經(jīng)典短片小說,曾被改編為電影,選入我國中學英語教科書,是一部享譽海內(nèi)外的優(yōu)秀作品。小說以一對老富翁兄弟荒誕的賭注開場,以落難倫敦,身無分文但機智、誠實的美國商人亨利·亞當斯身攜百萬大鈔的奇特經(jīng)歷為主線,以亨利贏得一位漂亮小姐的芳心為結(jié)尾,詼諧幽默且辛辣諷刺地刻畫了20世紀初資本主義社會金錢至上的拜金主義社會風氣[4]。
2.教材整合
在新課標的要求下,為了劇本的完整性和系統(tǒng)性,需要對教材進行整合及加工。也就是說,把零散的Reading、Using language以及workbook 中Reading and speaking task、續(xù)寫故事中的Writing task,四部分內(nèi)容整合為一個整體。讓學生大膽想象,進行續(xù)寫,然后分組表演。
(二)學情分析
高一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一定的詞匯,基本具有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要準確用英語表達其思想和內(nèi)容,還有一定的難度。他們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進一步提高。另外,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對學習內(nèi)容也有較強的好奇心。在學習上也有較強的主動性,有分組討論話題的意識和習慣。
(三)教學目標
根據(jù)新課標的五個目標,即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tài)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筆者把這次教學實踐的教學目標設定為四個:基礎性目標,創(chuàng)造性目標、情感態(tài)度目標和綜合性目標[5]。
1.基礎性目標
通過閱讀,學生能抓住文章主題,簡要分析人物形象并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
2.創(chuàng)造性目標
在達到基礎性目標的要求后,通過續(xù)寫故事以達到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
3.情感態(tài)度目標
通過學習和表演劇本,學生感受作者在寫作中的語言諷刺特征以及資本主義社會金錢至上的拜金主義思想,從而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4.綜合性目標
在達到基礎性目標的基礎上,進行課本劇實踐,學生能夠自編自演腳本,再現(xiàn)人物性格特征,以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合作能力、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審美能力等綜合語言運用能力。endprint
(四)教學策略
本案例采用聽說法、交際法、情景教學法,面向全體學生,同時關注學生的個性化需求。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參與教學實踐。在此過程中,小組成員互相幫助,共同完成課本劇的教學實踐,從而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三、課本劇的實施過程
第一部分:劇前指導——準備課本劇
(一)課內(nèi)指導學生理解教學內(nèi)容
1.教材內(nèi)容整合
根據(jù)《課標》的要求,分析教材,合理調(diào)整教學內(nèi)容的順序,是完成課本劇的前提。為了體現(xiàn)課本劇的完整性,將零散的【Act1, Scene3】、【Act1, Scene4】、【Act2, Scene4】和課文續(xù)寫部分整合為劇情相對比較完整的課本劇,為學生準確理解百萬英鎊的人物性格特征以及人物語言奠定了扎實的基礎。根據(jù)實際的教學需求,調(diào)整教學內(nèi)容,創(chuàng)造性地完成課程標準所提出的要求,這是英語教師所必備的基本素養(yǎng)。
2.指導學生閱讀并找出戲劇四要素
為了學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故事內(nèi)容,試圖讓學生快速略讀課文并找出戲劇四要素:
時間:The summer of 1903
地點:London
人物:Henry、Roderick、Oliver、servant、owner、Portia and so on
事件:Two wealthy brothers made a bet whether with a one million pound note a poor man could survive a month in London
3.人物語言及人物性格特征分析
由于教學內(nèi)容的體裁是文學名著改編的短劇,人物對話是其語言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加之語言難度不大,因此整合教學內(nèi)容后,教學的重點不是對詞匯、語法的講解,而是對語言藝術的理解;人物語言特征分析以及幽默諷刺的語言所產(chǎn)生的效果,成為課本劇教學的首要目標。通過欣賞作者的語言藝術,加深對課本劇的理解。
在具體教學過程中,采用如下步驟:
(1)分組閱讀人物對話
以人物為線索,指定每個小組閱讀一個人物的對話,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獲取劇本中不同人物角色的有關信息。
(2)分析人物對話的內(nèi)容描寫
讓學生發(fā)現(xiàn)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特征的對話,經(jīng)過討論,學生能夠基本了解角色內(nèi)容,但因為每個學生掌握的都是單個指定的人物對話信息,教師應及時歸納,讓全班學生對每一個角色都有較為全面的了解,為后續(xù)的課本劇實踐打下基礎。
(3)分析人物動作、表情的描寫
學生通過分析Owner和Henry在文本中的動作描寫,感受Henry在出示百萬英鎊前后Owner的巨大反差。在鮮明的對比中,讓學生對Owner和Henry有較深刻的認識。
(4)通過人物對話、表情、動作歸納人物的性格特征
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經(jīng)過分析,思考、討論,大致能歸納出課本劇中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Henry 作為課本劇的主人公,有penniless ,honest, lucky等性格特點;Owner具有snobbish的性格特征;Portia在這個課本劇呈現(xiàn)出naive, clever的人物性格。
(5)聽錄音,注重人物對話的語音語調(diào)
美國著名的語言教育家Krashen曾說:“無論兒童或成年人,在語言習得中,頭等重要的是聽力理解?!甭犑谦@得語言信息及感受的主要途徑,也是提高其他技能的重要途徑之一,在歸納出重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后,通過聽錄音,模仿其語音語調(diào),加深學生對課本劇人物性格特征的理解,為后續(xù)課本劇實踐打下堅實的基礎。
(6)分角色反復朗讀
在分析人物語言和人物性格特征的基礎上,學生大致已熟悉人物角色的個性特征。為了讓學生能有效進行課本劇實踐,反復誦讀人物對話語言是關鍵,這樣可以使書面上的符號語言變成有血有肉富有感情的真實語言。在熟讀的基礎上,讓學生分角色朗讀,開始課本劇實踐的基本練習。
(二)課外拓展教學內(nèi)容
1.閱讀原著
根據(jù)維果茨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在學生現(xiàn)有能力水平的基礎上,提出更高水平的要求,才能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學生學習《百萬英鎊》后,讓學生閱讀原版英文小說,不僅可以完善教材內(nèi)容,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有利于學生對課本劇的深刻理解,為課本劇實踐做好鋪墊。
2.觀看原聲電影
大量的文學作品被改變?yōu)殡娪?,馬克·吐溫的《百萬富翁》也不例外?,F(xiàn)代信息技術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為學生觀看原聲電影提供了便利條件,彌補了課堂教學的不足,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學習英語的環(huán)境。通過電影可以了解文學作品,視覺的沖擊可以使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同時,電影藝術的聲情并茂可以感染學生。在觀看電影時,動態(tài)的畫面場景可以加深學生對人物性格、語言、表情、動作的印象。同時,電影中演員入木三分的表演,淋漓盡致地勾勒出了拜金主義者的丑態(tài),為后續(xù)的課本劇實踐起了示范作用。
(三)編腳本
在Reading,Using Language,Reading and Speaking Task三部分的學習中,學生基本完成了基礎性目標的要求。Writing task教學活動重在劇本內(nèi)容的延伸和創(chuàng)新,體現(xiàn)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高中生正處于語言積累階段,通過語言模仿和內(nèi)容創(chuàng)新,劇后續(xù)寫環(huán)節(jié)可以幫助學生不斷提高自身的寫作能力。因此,在寫作任務中,當Portia得知Henry破產(chǎn),重新陷入身無分文的境遇時,故事又會出現(xiàn)怎樣的結(jié)局呢?根據(jù)問題提示,鼓勵學生大膽想象,編寫出不同形式的腳本。
以下是從學生續(xù)寫中篩選出的符合原文主題的三種結(jié)局:endprint
1. Portia leaves Henry without hesitation when Henry becomes poor again. Portia loved Henry, not because Henry was a wise man, but because he was rich. Henry cant bear this fact and he kills himself at last. It is a tragedy ending.
2. As soon as Portia heard the news, she said that she should borrow some money from her stepfather — Oliver. But they were refused by him.
3. Portia made a big decision and sold all her possessions to help her husband Henry to overcome the difficulties. Portia said to Henry, “money is not everything. Dont lose heart. I would still love you.” They lead a simple and easy life from then on.
(四)分組排練課本劇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強調(diào)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zhì)教育。要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情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建立自信,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發(fā)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提高人文素養(yǎng),增強實踐能力并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精神。因此,教師要求學生全體參與,根據(jù)學生的語言表達、表演技能等將全班學生分為四個小組,每組十人。
1.定角色
(1)人物角色,可以由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特長毛遂自薦,也可以由本班同學推薦合適人選,也可由教師安排指定。
(2)在選擇角色時,還要合理安排男女比例,以免影響整體的課本劇實踐。
(3)在定好人物角色后,依據(jù)個人能力的高低,在每組中選出一名負責本組課本劇的編導,編導需要及時組織本組演員熟記劇本內(nèi)容,盡快進入角色,切磋演技,合作互助,組織排練。
2.備服裝道具
根據(jù)所學內(nèi)容,每組學生需要準備劇本道具。如:信封、一張支票(假的)、餐具、服裝等。
3.擬定評分標準
為了公平公正地評價課本劇實踐效果,由學生討論制定評分標準。具體如下:
評分項目共四項,分別是劇本、演員、語言以及服裝道具。第一,結(jié)構(gòu)完整,改編忠于原文,并融入自己見解的劇本,評分標準為40分;第二,在課本劇表演中,各演員能夠分工明確,配合默契,表演自然大方且符合劇中人物性格特征的學生,評分標準為30分;第三,在課本劇表演中,語速適當,聲音洪亮,語音語調(diào)自然的學生,評分標準為20分;第四,服裝道具新穎且有創(chuàng)意的學生,評分標準為10分。
4.指導彩排
利用課余時間,“總導演”(教師)指導彩排(包括劇務、攝像)。根據(jù)排練的得失,“觀眾”及時寫出對劇本的修改意見或?qū)ρ輪T演技的建議,并通知各組認真研究,重新調(diào)整,充實完善,提高課本劇實踐活動的質(zhì)量。
第二部分:劇中指導——欣賞課本劇
美國的艾帕爾·柏拉別思曾指出:信息的總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調(diào)+55%的面部表情和動作。學生對課本劇等表演形式較為喜歡,樂于接受。把英語課文以課本劇的形式表演出來,往往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
選定某節(jié)課,邀請幾位英語教師和平行班的英語課代表擔任評委,各組抽簽決定出場順序。依據(jù)出場順序,演員正式登臺亮相(講臺或舞臺),一展風采。在課本劇的實踐過程中,演員演得投入,觀眾觀得用心,在學生流利的英語表達中,掌聲不斷,笑聲迭起。
第三部分:劇后指導——評價課本劇
(一)教師指導,評佳選優(yōu)
表演結(jié)束后,需要依據(jù)評分項目進行課本劇評價環(huán)節(jié),依次評選最佳劇組、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配角、最佳表演獎、最佳語音獎、最佳編導、最佳旁白等獎項,讓同學們把掌聲送給每一個參與表演的同學,讓每一個人都有成就感。這種美好的體驗,會成為學生以后積極參與英語學習的動力。
(二)教師指導,寫出實踐的體會
活動結(jié)束后,教師為了了解學生對本次活動的喜愛程度,要求每人寫出參加活動的感受。代表性的片段如下:
1.“演員”賈麗霞同學在課本劇表演后的體會
活動井然有序地結(jié)束了,同學們似乎很興奮,我也不例外。這一活動不僅鍛煉了運用知識進行課本劇實踐的能力,而且激發(fā)了我們學習英語的濃厚興趣。對于我來說,這是一次跨越,改變了以往無趣的教與學模式,使我受益匪淺,同學們對這次活動的喜歡也是顯而易見的,希望老師今后多舉辦這樣的活動。
2.“觀眾”馬琛同學在課本劇后的體會
當我推開教室門時,我吃驚地望著這塊小小的天地,使我感到從未有過的喜悅,那場面雖然沒有鮮花陪襯,但能引起同學的共鳴。這是我十年的學習生涯中度過的最快樂的時光,用英語主持,用英語表演。雖然這次錯失良機,但下次我一定會積極參加,身臨其境地感受這種英語氛圍。
3.主持人張斌同學的感想
這次節(jié)目真的很精彩,作為一位主持人,我更是深有感觸,雖然我這次主持得并不是太好,但我以后會更加努力地練習口語,多聽多說,爭取下次做一位好的主持人,希望班級以后多舉行這樣的活動,讓我們得到更多的鍛煉,展現(xiàn)自我。
四、教學反思
(一)課本劇提高了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endprint
英語學習的最終目的是學以致用。英語課本劇的教學實踐是將所學應用于實際生活。課本劇的實踐要求學生對課文有正確的理解,同時,要大膽嘗試,讓學生把課本內(nèi)容轉(zhuǎn)化成表演形式的口頭對話,讓靜態(tài)的課本知識變成動態(tài)的課本劇表演。此外,進行課本劇表演還需要學生協(xié)同合作,相互配合。所以,課本劇實踐,不僅能提升學生的語言知識技能,還能提升學生的組織管理能力。
(二)課本劇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英語教學不僅要教給學生語言知識,更應該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要求學生形成獨立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英語課本劇從編排到表演,積極鼓勵學生閱讀原著,要求人人參與,為學生提供展現(xiàn)自我的機會。學生的思維不該只局限于課本,通過課本劇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潛能,放飛創(chuàng)新意識的翅膀。
(三)課本劇提升了學生的參與性與自主性
美國學者克斯雷指出:“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最好的方法是角色扮演?!庇⒄Z課本劇熔古今于一爐,中外于一體,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是從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到自主、合作和探究性教學模式的轉(zhuǎn)變,使學生從被動的學習者轉(zhuǎn)變?yōu)檎n堂活動的積極參與者,增強了自主學習的意識,成為自己課堂的主人。
(四)課本劇能夠提高學生的自身道德修養(yǎng)
《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明確指出,教學中應該遵循英語教學規(guī)律,將思想教育融會貫通于語言中。學生通過讀、編、排、演,能夠汲取課本劇的精華,從而接受品德教育。學生在自編、自導、自演的過程中,可以分辨是與非,真與假,丑與美,從而提高其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通過《百萬英鎊》的課外實踐,學生看清了拜金主義的丑惡嘴臉,明白了金錢不是萬能的道理。在課本劇的表演中,學生投入豐富感情,進而使學生情感受到美的熏陶,提升其審美情趣和思想道德品質(zhì),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為未來的人生打下良好基礎[6]。
結(jié)束語
綜上可知,英語課本劇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實踐使學生對英語學習有了新的體驗。教學雙方各司其職,各就各位,表演者表現(xiàn)了美,創(chuàng)造了美,觀看者欣賞了美,感受了美。在課本劇的實踐過程中,人人不賦閑,個個擔重任,是實踐“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這一教學理念的有效途徑,促進學生全面全能發(fā)展,為英語教學注入了新鮮的血液,這種教學方法是熔語言、造型、視聽、表演藝術于一爐,融訓練聽說、培養(yǎng)興趣、寓教于樂、寓學于樂為一體的“催化劑”和“調(diào)味品”,使教者樂于教,學者樂于學,為一線的英語教師提供了開闊的視野,值得在教學中積極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2]尹雪嬌.高中語文課本劇教學及實踐策略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13.
[3]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英語3(必修模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4]許潔婷.建構(gòu)主義學習理論指導下的高中英語戲劇教學設計初探[J].新課程(中),2014(9):107—110.
[5]王薔.英語教學法教程: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樊慧.課本劇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教學與管理,2013(3):136—13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