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海燕
(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qū)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小學,江蘇 揚州)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把培養(yǎng)小學生的整體素質放在首要位置,這樣可以在教會小學生基本的語文知識的同時,也讓小學生在語文的學習中得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小學語文老師需要樹立素質教育的思想,把小學生作為教學主體,引導整個語文教學過程,激起小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培養(yǎng)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小學生的成長過程中,小學語文老師需要用平等的態(tài)度去對待每一位學生,采取民主的方式指引與組織教學。小學語文教學課程中有很多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方式,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老師需要有效地啟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生在學習上取得良好的成績時要及時對其給予表揚,提升小學生學習的自信心與意志力[1]。為了滿足小學生身心健康的發(fā)展需求,小學語文老師需要特別注意自身的一言一行。老師可以多利用開放性的問題去指引小學生進行思考,使學生對問題進行自主的探索與研究,充分激發(fā)小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小學語文教學要以小學生為主體,以素質教育為指導思想。因此素質教育下的小學語文課堂,需要具有素質化的教學結構。這就需要在素質化教育課堂中,分清老師與小學生之間的角色定位,摒棄以老師為主體的教學方式。語文老師是小學生在學習語文時的陪伴者與引導者,老師與學生之間是平等的,老師需要在教學中與小學生保持良好的關系,并且要尊重小學生。對于組織教改活動,小學生也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議,老師可以把小學生的合理化建議應用到課堂實踐中去。但是,目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節(jié)奏拖沓和教學方式繁瑣,嚴重影響了小學生的發(fā)展,因此在小學語文教改中對素質教育適應的必然要求就是要突破這些局限。
改革開放以來,就開始推行素質教育的觀念。但是由于考試制度的沿襲,貫徹實施素質教育觀念不太樂觀。有大部分老師根據(jù)考試的內容對學生進行應試教育,把素質教育的觀念拋到腦后。身為小學語文老師,首先要從根本上去轉變自身應試的教育理念,從小學生個人全面發(fā)展的角度去考慮小學語文教學應該怎樣開展。小學生學習語文是為了通過學習掌握有關的知識與技能,通過學習語文使其整體素質有一個全面的提高。想要改革小學語文教學,小學語文老師需要明確自身的教學目標[2]。素質教育中的小學語文教學不僅可以讓小學生獲得語文知識,也可以提升小學生基本的讀寫能力,學生也可以通過小學語文的學習提升自身認識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并且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小學生整體素質可以陶冶小學生真善美的情趣,使其學會如何做人。因此小學語文老師需要明確語文教學的目標,真正地把小學語文教學改革成培養(yǎng)小學生整體素質的主要途徑。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小學生可以通過語文學習與各式實踐活動,了解基本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式,讓其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遇到問題的時候,可以沉著冷靜地面對問題,有效地利用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式去解決。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式不是天生具備的,小學語文老師可以在其教學中對小學生進行有效的指引與輔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老師可以結合一些實際情景問題的設定,激發(fā)小學生的思維素質,指引小學生從多個方面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老師可以從多個方面去鍛煉小學生的思維能力,注重小學生邏輯思維的應用。因為無論是在語言和意境以及人物形象或者是情感結構方面,都離不開邏輯思維,尤其是語文課文的思維脈絡和整篇課文的結構理解。如果一篇課文離開了邏輯思維,那么這篇課文基本是支離破碎,使小學生無法對課文感悟,并影響了老師語文教學的課堂效率[3]。在長期的語文教學中,只要老師對教學內容講解到位,利用正確的方法,都可以使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得到極大的提高。因此在培養(yǎng)小學生解決問題的良好思維素質時,老師需要多花一些心思,這樣老師的教學水平會不斷地提升,小學生的整體素質也可以得到全面的培養(yǎng)。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需要以培養(yǎng)小學生語文素質為目標,以整體素質教育為指導思想,從小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角度出發(fā),注重小學生的心理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以及邏輯思維素質等整體素質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