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寧波市象山縣象山荔港學校)
分層教學,就是針對學生的個性特征、心理傾向、不同的知識水平和能力水平,有區(qū)別地制訂教學目標,提出教學要求,設計教學內容,控制教學進度,改進教學方法,創(chuàng)立評估體系,促使每個學生在最適合自己的環(huán)境中求得基礎性學力、發(fā)展性學力、創(chuàng)造性學力的最佳發(fā)展,數學學科按A、B、C三個層次進行授課,可以使每個學生都能學有所獲。本文重點研究分層教學法在初中教學中的應用,以供同行參考。
現代教育理論明確指出,學生是教育的主人,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合適的條件,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目前,這種教育理念已經得到了教育者的高度認同。然而,我們不能忽視,雖然我們的教育理念發(fā)生了變化,但是學生之間存在的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每個初中生都有自己的特點,他們的學習能力也不盡相同。以數學學習能力為例,有的初中生對數學課程有著強烈的興趣,喜歡運用數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但是也有一些初中生特別害怕學習數學課程,覺得數學知識非常深奧。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教師采取“一刀切”的教學方式,勢必會導致好學生吃不飽、落后生吃不好的情況。鑒于此,我們教師應該探索全新的教學方式,采取分層教學法,將學生合理分為幾個層次,對A層次的學生不僅要加強基礎教學,還要對學生適當拓展教學內容,使學生的數學學習需求得到滿足;對B層次的學生,要求他們能解出大部分數學題;對于C層次的學生,數學教師以教授數學基礎知識為主,幫助學生鞏固基礎知識,照顧學困生的學習能力。這樣一來,所有的學生都能得到發(fā)展,實現數學學習能力的提升。
我認為,初一學生剛入學時,雖然有一定的差異,但是還不夠明顯,這時候不太適合使用分層教學法。可以在學生即將進入初二時實施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梢愿鶕W生初一下學期的期末成績作為分層依據,將學生分為三個層次,A層次的學生成績較好,B層次的學生成績中等,C層次的學生成績較差。面對三個層次的學生,我們教師要制訂不同的教學目標,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
比如以“角平分線與垂直平分線”中關于角的平分線性質為例,我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先為所有學生制訂了一個共同目標,使兩個班級的學生都能達到這個目標,我的建議是將共同目標設置為:記住角的平分線的性質定理和判定定理,并用這些定理解決數學問題??紤]到A、B、C三個層次學生的差異性,我為A層學生設置的子目標是熟練掌握運用全等三角形的方法,證明性質定理和判定定理,并熟練解決問題為B層學生設置的子目標是:了解性質定理和判定定理的證明過程,并能解決大部分與此定理有關的題目;為C層次的學生設置的子目標是了解性質定理和判定定理的證明過程,并能解答一些簡單問題。有了不同層次教學目標的指引,我還為學生設置了不同層次的教學內容,并對三個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讓學生回答,A層次的學生要多回答一些比較難,需要舉一反三的問題,B、C層次的學生多回答一些簡單的,可以鞏固基礎知識的問題。這樣可能滿足三個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
實施分層教學法后,我們教師要準備三份不同的教案,要充分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教學活動,A、B、C三個層次的學生的數學學習基礎不盡相同,教師在教案里要注明針對不同學生的教學方法,要為接受能力不同的學生安排不同的教學內容。對于A班的學生,不僅要達到記憶、理解和應用三個維度的目標,還要適當拓展學習內容,能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還要注重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使他們感受到數學學習的趣味性,我對A層次學生的要求是學生通過自學就能明白教材中的大部分內容。對B、C層次的學生,我注重發(fā)展學生的記憶和理解能力,使學生能簡單應用數學定理解決問題;我還注重加強師生互動與生生互動,使學生得到我的點撥后就能完成學習內容。之后,我還為三個層次的學生布置不同的作業(yè),基礎性作業(yè)、提高性作業(yè)和綜合性作業(yè)都按照一定的比例編排。
不管是學優(yōu)生,還是學困生,我都重視對他們的鼓勵與肯定,特別是學困生,我一直密切關注他們。我意識到,只有以尊重、信任、愛護為前提,我們教師才能走進學困生的內心,找到他們學習落后的原因。我經常在課后找學困生聊天、談心,使學生放下對我的心防,我逐漸介入他們的數學學習,為他們介紹一些學習數學的好方法。久而久之,學困生的學習態(tài)度變得更加認真,學習成績也有所提升。
總之,在新課改背景下實施分層教學法不可能一蹴而就,可能會遇到各種困難,但是只要我們有信心,必能貫徹落實這種全新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1]李志軍.實施“分層教學,分類指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J].當代教育論壇,2006(18).
[2]張麗華.初中數學中實施分層教學的策略與措施[J].數理化解題研究(初中版),201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