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涼城縣一中 王蒙嬋
對于高一的學生來說,在這個時期他們的特點是:自我約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如果教學中忽視這些特點,單純沿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使用傳統(tǒng)教學方法進行機械地講解,把他們純粹當成知識的容納器,填鴨式地向他們灌輸在他們眼中枯燥無味、冷冰冰的語法、詞匯,他們便不感興趣,因而也就談不上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那么,怎么來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呢?
課堂環(huán)境如何,對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影響極大,教師的責任在于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為了做到這一點,教師要以滿腔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課堂教學,儀表要灑脫,精神要飽滿,表情要輕松愉快,目光要親切,態(tài)度要和藹,舉止要大方、文雅,言吐要簡潔,語言要純正、地道、流利,書寫要規(guī)范、漂亮等。為了淡化傳統(tǒng)教學給人們的印象,要“寓教于樂”“動靜結合”“學用結合”“師生配合”。課前,可根據(jù)教學內容,進行自由演講、或者集體唱一首英語歌曲,從而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興趣,完成教學前的預熱活動。
學生的學習興趣往往跟教師教學的生動性和啟發(fā)性有密切關系。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多運用學生喜歡的直觀教學手段(如實物、圖片、幻燈、錄音、錄像、簡筆畫及模型等多種形式)進行課堂教學,激發(fā)興趣,寓教于樂。我們應善于挖掘教材的趣味性因素,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今,課本里有許多色彩鮮艷的彩圖,圖文并茂,這本身就是一種語言,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能喚起情感共鳴,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融洽的師生關系對于教學來說,有關鍵的促進作用。青少年的心理特點告訴我們,這個年齡段的學生“親師性”較強。如果他們對某個老師有好感,他們便對這位老師的課感興趣并分外重視,肯下大氣力,花大工夫學這門課。反之,如果他們不喜歡某一位老師,由于逆反心理,他們也就不愿學或不學這位老師的課。所以,教師要深入學生,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喜怒哀樂情緒的變化,時時處處關心學生,有的放矢地幫助學生。
總之,高中是人一生中的重要奠基階段,同時也是可塑性最強的一個階段,必須引起足夠重視。忽視了這個階段的教育,就是失掉了人生成才一個極好的時機。而正確地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建立起學習的主動性,就會為學生今后的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為今后的學習鋪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