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春桃
(湖北省漢川市實驗高中,湖北 漢川)
我們所說的研究性學習,就是使學生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用類似于科學研究的方式,自主地去獲取知識,并能夠應用到實際當中去。這樣的學習方式能夠大大地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明確英語學習的教育目的,促進有效的合作交流學習的養(yǎng)成,從而間接地提升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尤其是在思維和表達能力的提升上。那么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采用哪些方法構(gòu)建研究性學習呢?本文就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簡單的探討。
興趣最好的老師。尤其是涉及英語學科,因為在生活中不經(jīng)常使用這項語言,難以時常練習。因此興趣對于英語學習的驅(qū)動力可以說是最大的。一旦學生有了足夠的英語學習興趣,學生就會自動地將被動學習化為主動探索,從而熱情高漲地參與英語教學活動。通過研究性學習的開展,學生不僅能夠掌握基本的英語教學知識,還能從英語學習中體會到文化的不同,最終發(fā)現(xiàn)其中的樂趣。
一直以來,英語學科的學習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甚至可以說對學生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要想真正學好英語,首先就要求學生能夠長足地堅持、不斷地積累。英語學習成績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量的積累,才能達到質(zhì)的蛻變。高中學生已經(jīng)學習過相當一段時間的英語,要想真正提升自己,讓學習充滿動力,一定要通過研究性學習的方式,讓學生自主參與其中,將自己掌握的知識融會貫通。如何將自己以前學過的知識融入現(xiàn)學的新知識當中,從而溫故知新這才是高中教學的重點。而要想讓學生形成歸納和推理的能力,研究性學習無疑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研究性學習更加強調(diào)的是學生學習的開放性,對于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都有非常高的要求。在研究性學習的時候,教師起到的是學習建議者、提供者的角色。而學生往往是主要參與者、分享者、促進者的角色。也就是說,為了更好地讓學生能夠自主自愿地參與到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是教師必須要具備的一項基本技能。教師可以將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主要定位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設(shè)定教學任務,教師必須要在課前一設(shè)置好本堂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讓學生能夠在教學目標和任務的指引下,進行明確的研究活動的開展。其二,要綜合利用一切可利用資源,比如說最簡單的多媒體教學設(shè)備的插入、即興演講、模擬情境等形式。這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應用和理解,也能夠為學生的研究性學習提供一些方向性和創(chuàng)新思路。
研究性學習是近年來教育的熱點,它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以科學研究的方式去獲取知識和應用知識,同時積極地與其他教學法相互結(jié)合,發(fā)揮其最大作用。小組合作的教學方式已經(jīng)被非常廣泛地應用在教學中,而涉及英語研究性學習來說,同樣也適與于小組合作式學習的合作開展。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激發(fā)每一位學生的參與性,發(fā)揮每一位學生的特長,從學習能力、研究方向、領(lǐng)導力等多重方面對學生進行分組,并為每一組設(shè)定不同的學習目標,引導他們自主參與研究性學習。最后可以通過比賽、發(fā)言、成果展示等諸多方法來評價研究性學習的方式和成果。通過這樣的研究性學習的開展,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口語表達交際能力,同時也完成了英語作為交際性用語的本質(zhì)屬性。
英語教學過程中開創(chuàng)研究性學習最重要的一點是真正地讓學生掌握語言的交際能力。這不僅要求教師在教學方法上有所創(chuàng)新,還要求教師要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能力去解決問題。尤其是對于教材中的一些涉及人文類、科普類、文獻類的文章,教師就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查找資料,解決所有的生詞和句法的難點,在拓寬知識面的同時也能夠理解課文內(nèi)容。然后在進行課堂內(nèi)容講授的時候,讓學生將自己的所感所得分享給同學們。通過這樣的形式展示成果,提升能力能夠大大促進研究性學習教學質(zhì)量的提升,同時也真正地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
研究性課堂的開展,不僅是教師需要在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上進行創(chuàng)新,同時也需要學生積極參與,不斷進取。研究性學習的核心就是素質(zhì)教育要求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更加強調(diào)學生的學習體驗,更加注重學生能動性的發(fā)揮。筆者在這里也真心希望每一位教師都能注重觀察學生,在合適的時機給予學生鼓勵,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能夠做到獨立思考、積極進取,讓研究性學習發(fā)揮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