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狐昌浩
摘 要 在我國如今的教育中,詩歌教學成為了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和重點,我國的詩歌文化源遠流長,詩歌創(chuàng)造的年代都不同。詩歌中不僅僅包含了不同的詩人的思想情感,還展現(xiàn)了詩人不同的歷史背景和經(jīng)歷?,F(xiàn)在的語文教材中所選取的詩歌有很多是著名的詩歌,選取詩歌的內容非常廣泛,而且簡單明了、文章和圖片相結合,這樣的詩歌教學內容能夠促使小學生更加方便、快速的了解詩歌。
關鍵詞 小學語文教材;詩歌教學;圖文結合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19-0105-01
詩歌是我國最為古老的一種文學體裁,詩歌用簡單的語言,具體的形象表現(xiàn)是人的情感,并且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隨著我國教育的不斷改革,在當今的語文教學中,它的目的已經(jīng)不光是要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了,最為重要的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道德修養(yǎng)等,通過學習詩歌讓學生的思想認識能夠有所提高,并且弘揚我國的文化傳統(tǒng)。
一、小學語文教材中詩歌的特點
(一)題材廣泛,博取名篇
我國的詩歌的發(fā)展史經(jīng)歷了漫長的是時間,從最早期的《詩經(jīng)》逐步的發(fā)展到了現(xiàn)代詩、新詩等,在當今的語文教材中大多都是收入的一些膾炙人口的經(jīng)典詩歌,涉及的很多的題材在語文教材中,學生們通過閱讀和了解不同類型的詩歌,進而更深的去體會到我國詩歌文化的魔力。盡管詩人們處在不同的時代,但是他們創(chuàng)作出來的詩歌都賦有著深遠的意境。
(二)圖文結合,方便理解
小學生的年齡都是比較小的,他們在學習關于詩歌的新知識的時候,理解會比較差,所以教師在進行詩歌教學時要從具體、形象的事情入手。在小學語文的課本中最為常見的就是課本中的圖片還文章的結合,特別是低年級學生的教材中,學習的詩歌的時候一般都會配有一張和詩歌內容相符的插圖。在教師上課的時候,因為課本中的插圖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會讓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課本上,還可以讓學生們在學習詩歌的時候能夠快速的理解詩歌所表達出來的意義。例如,《早發(fā)白帝城》一文中就有著生動的插圖,學生們通過插圖可以感受到詩人從江上往高出去看,看見了白帝城彩云繚繞,如在云間,景色絢麗。千里之遙的江陵一天的時間就到達了,自然也就理解詩歌中的“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這種圖文結合的形式讓學生更加方便快速的理解詩歌的意義。
(三)語言優(yōu)美,通俗易懂
因為小學生的年齡小和認識的字也比較少的原因,所以出現(xiàn)在小學語文課本中的詩歌都是比較容易的,而且大多數(shù)都離不開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例如《詠鵝》(駱賓王)詩歌中了描寫了一個鵝個水中嬉戲的場景,“鵝,鵝,鵝,曲項向天歌”這兩句話描寫了鵝是怎樣叫,鵝聲音是什么樣子的?!鞍酌【G水,紅掌撥清波”這兩句則是將動態(tài)與靜態(tài)還有色彩的完美結合,將鵝的形象靈活的展現(xiàn)出來。
二、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詩歌教學策略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教師在為學生上詩歌課的時候,要注意到學生的自身情況,要將一些能引起他們興趣的事情,這樣才能在課堂上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讓他們認真的聽課。因此,創(chuàng)設課堂情境對于語文教學來說是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的。所以教師在為學生們講解詩歌的過程中要和日常生活相結合,在情境下引導學生去感受詩歌所表達的意義。
(二)全面介紹,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詩歌
詩歌的語句雖然很短,但是詩歌所表達出來的內容卻是非常的豐富,每一首詩歌都是不同的詩人在不同的時代創(chuàng)造出來了,他們所經(jīng)歷的時代、社會等都和我們現(xiàn)在的社會、平時的生活方式不同,所以學生很難去理解詩歌中所包含的情感。教師在為學生講解詩歌的時候,首先要給學生介紹這首詩歌的作者、背景、素材等,這樣在給學生上課是就會起到了一舉兩得的效果。例如在教學《贈汪倫》這首詩歌時,先為同學生介紹汪倫的身份背景,然后在位同學們介紹汪倫和李白之間的發(fā)生過的事情,最后在適當?shù)囊朐姼?,讓學生們感到學習詩歌的樂趣。
(三)多感并用,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想象力
詩歌與我們現(xiàn)在的生活相比的話已經(jīng)歷史太悠久了,在語文教學中,因為小學生學習詩歌的時候感覺理解不了其中的意思,所以學生們會慢慢地對學習詩歌失去興趣。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們應該采用靈活的教學方式,通過圖文結合、配音樂、看視頻等的教學方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對詩歌產(chǎn)生學習的興趣,并且要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例如,教師在講解《望廬山瀑布》這篇文章時,在學生都掌握了詩歌的內容后,教師可以問學生一些關于瀑布的問題,并且鼓勵學生踴躍的發(fā)言,之后在利用計算機網(wǎng)絡為學生們播放一些關于瀑布的風景的視頻,還可以配上一些音樂,然學生感到身臨其境,用心去感受詩歌中展示出來的景色。同時,語文老師還可以利用課本中的插圖來為學生講解,通過插圖讓學生更直接的感受到詩中表現(xiàn)出的景色,也能夠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例如,教師在講解《絕句》時,可以先讓學生自己去看看插圖,然后讓學生描述一下插圖中所畫的內容,自己動腦思考一下然后構思出一個完整的故事。腦海中有兩只黃鸝在柳樹上唱歌,一只只的白鷺飛上了藍天,詩人坐在窗口看著西嶺上的雪,門前停著來自萬里之外的船。這時候在為學生講解詩歌,學生就會很快的理解詩歌的內容了。
參考文獻:
[1]何昱.小學古詩誦讀教學的實效性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2.
[2]邵巧治.像呼吸一樣自然——兒童詩教學探索[J].語文教學通訊,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