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慶市宜秀區(qū)白澤湖鄉(xiāng)白澤小學 宣 霞
素質教育始于20 世紀 80 年代,是當代中國面向新時期教育發(fā)展要求所采取的教育改革的實踐,三十多年來,始終在不斷地摸索、調整,可以說是一場引人注目的教育改革。語文教育則擔負著大量的兒童認知使命,可以說開啟了歷史、政治、地理等文科類學科之門;同時,他也促進受教育者全面、生動、活潑發(fā)展。一言以蔽之,作為小學階段的一門基礎性的學科,小學語文就是一門重要的科目,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作為我國現(xiàn)行的主要教育政策,素質教育必須根據(jù)學生和社會未來發(fā)展的要求,適時作出調整。這一理念不是空洞的口號,他揭示了教育者要在言傳身教中促進學生全方位發(fā)展,著力提高學生社會責任感、鼓勵學生進一步形成勇于探索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善于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在這個飛速發(fā)展的時代,只有我們突破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我們才能向前邁進一大步。素質教育的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有一種新奇的感受,讓學生能主動融入到課堂中,更好的吸收教師解釋的知識。
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知識的傳授往往是第一位的,使得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非智力因素比重降低。學生在此種學習環(huán)境下會漸漸產生依賴的心理,一味地被動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一切以分數(shù)作為評判的標準,學生在這種教學環(huán)境下長期都被考試分數(shù)所壓抑,心理負擔十分沉重。
但素質教育的發(fā)展,要求教師應當重視學生“知識、技能、情感和態(tài)度”的培養(yǎng),讓學生在打牢基礎知識的同時,促進技能和能力的發(fā)展,以語文學科的學習為例,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大都以“作者介紹、背景介紹—認生字詞—劃分段落—歸納主題—總結手法”這傳統(tǒng)的五步式為基本特征, 雖然教師也時常意識到這一模式過于生硬,但也已經習以為常。
小學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這個階段的學生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都非常的強,抓住這個關鍵期,培養(yǎng)他們的這種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我們需要采用各種教學方法,加強小學生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和鞏固。
教師是一個崇高的職業(y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好的老師不僅需要傳道受業(yè)解惑,還需要教學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小學生還處于比較幼稚的階段,所以在課堂上難免會出現(xiàn)一些開小差、小聲說話等一些事情,教師要做的不是一味地批評、指責,這樣只會讓學生害怕老師,學生需要的更是老師的關懷和鼓勵。
一個進行開放性教學的課堂對于學生來說勢必更有吸引力,在素質教育的理念下,小學語文課不能僅局限于書本知識,而是應當對其內容進行適當延伸,從而形成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空間。
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的時候應當做到以下幾點:首先,從教師角度來說,就是充分尊重小學生的想法,適當引導而不是扼殺小學生想象力。舉例來說,在學習《只有一個地球》這一課,教師就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讓學生更多的參與進來,答案可能與教師備課時不一樣,比如,有的學生會回答知道地球上的資源十分珍貴,我們應該要珍惜這些資源。有的學生回答,他明白了我們就應該從身邊的小事入手,隨手關燈,節(jié)約用水,珍惜身邊的一切。答案并不都是唯一的,學生可以發(fā)散思維去暢所欲言。其次,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善于激發(fā)學生全面發(fā)展能力。有的學生喜歡體育運動,那么就可以讓他做體育課代表,在班級做一個好的示范作用,同時,鼓勵她向其他學科發(fā)起挑戰(zhàn),引發(fā)對其他學科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最后,還應當加強對學生的督促,一旦發(fā)現(xiàn)小學生在學習中有不良的學習習慣,需要教師耐心的引導和糾正學生的習慣,要讓學生懂得做事應分清主次,集中注意力將手上的事情做完。
知識來源于生活,語文學科更是如此,語文學科想要學得好,更要注重對生活細致的觀察。例如,當小學語文教師在輔導學生寫關于動物的作文的時候,就要引導學生注重觀察生活中的事物,除了動物的外觀,更要把握住小動物的生活習性,以及在與動物相處的過程中有哪些讓你印象深刻的事情。歌德曾說過:“取材不在遠,只消在充實的人生之中”。由此可見,語文是來源于生活的,需要我們細心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對身邊事物細致的觀察不僅可以陶冶我們的情操,還有助于語文的學習。
在當前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教學手段需要多樣化,利用多媒體等現(xiàn)代教學手段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例如,在學習毛澤東的《七律·長征》這一課時,我們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讓學生更好的融入到課文中來。在正式講課之前,先摘取紅軍長征過程中的影視資料進行播放,讓學生先形成對長征這段經歷的深刻印象。切實感受到在那個強敵環(huán)伺的艱苦歲月里,我們的紅軍戰(zhàn)士如何依靠著堅定的信念,靠著自己的雙腿爬雪山過草地,吃草根吃樹皮,最終取得了勝利。從視頻且回到課文中,也就有利于學生在學習這一課時更能體會到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過程中的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的勇氣。在教學進行中也可以穿插著播放當時紅軍飛奪瀘定橋,渡過金沙江,翻過大雪山等等一系列事件。利用好現(xiàn)有的多媒體設備,補足傳統(tǒng)教學方式所欠缺的。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需要準確理解把握素質教育的內涵和意義,始終保持一顆學習的心態(tài),不斷提升完善自己,只有將素質教育的理念融入到語文的課堂中去,才能改變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為國家培養(yǎng)合格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