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晴
(吉林大學珠海學院,廣東珠海 519041)
在現(xiàn)代漢語詞匯體系中擁有眾多特殊詞匯,逆序詞就是其中一種。一組AB-BA式逆序詞中的兩個詞,不僅構詞的漢字完全相同,有些詞對內部的兩個詞在詞意上也存在相關性,唯一的不同就是結構順序顛倒。而這些特點都讓AB-BA式逆序詞的識別與解析成為當前對外漢語教學的重點與難點。怎樣幫助外國留學生更好地學習和掌握AB-BA式逆序詞詞意及規(guī)律,就成為目前對外漢語教育工作者必須要關注的問題。
逆序詞,又可稱為反序詞或者倒序詞,通常是指一組內部書寫形式相同但是順序顛倒的詞,比如“家人-人家”“面前-前面”等。而AB-BA式是指在一組逆序詞中,兩詞的成詞漢字完全相同,僅漢字順序顛倒,且均為雙音節(jié)詞,包括雙音節(jié)合成詞(如“歡喜-喜歡”等)以及雙音節(jié)單純詞(如“嘮叨-叨嘮”等)。在AB-BA式逆序詞中,漢字A與漢字B在詞匯AB、BA中既可以是相同的語素,就像“亮光-光亮”,也可以代表不同的語素,就像“子孫-孫子”。從外國留學生的角度來看,僅僅是兩個字形相似的漢字或者僅有部分結構相似的兩個漢字,都可能造成他們辨析的困難,更別說AB-BA式逆序詞這種兩個完全相同僅順序顛倒的漢字了。另外,從AB-BA式逆序詞的結構來看,具有同形語素的一對逆序詞中,可能是同素異序詞,有時也可能是非同素逆序詞,而后者也可被稱之為同字異序詞。其中,非同素異序詞又可分為以下幾類[1]:第一,詞與非詞,就像礦工-工礦;第二,因詞義與讀音存在差別而形成的非同素反序詞,就像處長(zhǎng)-長(cháng)處;第三,非同素反序詞,兩個詞中的一個詞素并不同義。就像理(意為處理)事-事理(意為道理)。除此之外,AB-BA式逆序詞中還存在一種單純詞,即AB-BA都是單純詞或者其中一個屬于單純詞而另一個則是合成詞。就像獨孤-孤獨。獨孤是作為姓氏存在的單純詞,而孤獨則是合成詞。
在對外漢語教學AB-BA式逆序詞教學中,比較常見的教學方法有語素教學法、詞本位教學法等。有研究表明,絕大多數(shù)老師為了提高AB-BA式逆序詞教學效率,常常會單獨采取語素教學法或者詞本位教學法進行AB-BA式逆序詞教學。但是這兩種方法都存在一定缺陷與不足[2]:第一,語素教學法。在教學中使用語素教學法,其中一個理據(jù)就是構詞法。我們知道詞都是由語素根據(jù)一定方式組合而成,且這些方式均有規(guī)則可循。如果在教學中學生學習和掌握了這些構詞規(guī)則,就可以嘗試憑借自己掌握的語素以及構詞規(guī)則去摸索陌生詞的含義。然而這種方式卻很容易出現(xiàn)因學生把規(guī)則泛化而導致偏誤。就像 “語言-言語”“適合-合適”“情感-感情”這三對詞,各自的結構與構詞語素都一致,學生很容易就會認為這三對詞的詞意也是一樣的??梢姡Z素教學法并不適用于所有AB-BA式逆序詞的教學;第二,詞本位教學法作為較為傳統(tǒng)的詞匯教學方式,簡單來講,就是只翻譯此意而不講解構詞語素與結構的方式。在很多對外漢語教學中較為常見,并給外國留學生學習AB-BA式逆序詞帶來負面影響。打個比方來說,在《階梯漢語》中對“生產-產生”的釋義都是“to produce”,學生很容易就會誤認為這兩個詞的意義一致??梢姡虒W方法的單一性是目前AB-BA式逆序詞教學中較為普遍的問題。
在對外漢語教學AB-BA式逆序詞教學中,學習者的漢語基礎以及國籍各不相同,但是就整體上看,學習者的母語對其學習漢語逆序詞也會產生巨大影響。有些學生的母語中如果存在類似形式的詞語,那么他在學習、接受和理解逆序詞就會相對容易一些。但是就個別的差異情況,也可能會帶來負遷移[3]。另外,如果學習者在目的語環(huán)境中學習、理解和使用逆序詞,則明顯要由于非目的語環(huán)境的學生。
作為對外漢語教學老師,在AB-BA式逆序詞教學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诖?,老師需要就教學內容查漏補缺,準確把握教學節(jié)奏,以提高教學質量。除此之外,老師應有全局意識,對整套教材乃至對外漢語教學中常見的AB-BA式逆序詞對進行熟悉與掌握,準確快速定位AB-BA式逆序詞,并對這類詞匯的教學難度以及解析要點等有一個清楚認知[4]。如果教材中并沒有編制AB-BA式逆序詞辨析相關內容,且缺乏相應辨析詞典的情況下,老師可以根據(jù)學生學習發(fā)展規(guī)律,憑借自身知識儲備,適時、合理并科學的對這些內容進行補充,最后進行階段性歸納總結。
在AB-BA式逆序詞教學中,單獨使用語素教學法或者詞本位教學法均有利有弊,所以,老師可以將這兩種方法有效結合,來提高教學效率。第一,老師在實際教學中需要有意識地融入語素的概念,培養(yǎng)學生的語素意識。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時不時地為學生講解構詞語素的意義,并介紹語素之間的組合方式,鼓勵學生根據(jù)語素義以及構詞規(guī)則擴展詞匯量;第二,為防止學生對規(guī)則的泛化,老師需要適時的利用詞本位教學法來予以遏制。打個比方來說,在學習AB-BA式逆序詞時,如果遇到一些無法通過結構以及語素辨析來加以區(qū)分的逆序詞時,比如“情感-感情”“語言-言語”“合適-適合”等,老師就要正確引導學生以詞為單位來進行學習理解,以確保理解的準確性。另外,學習AB-BA式逆序詞可以先從逆序詞對中的某一個詞學起,循序漸進,直到學生掌握了這一詞匯后,在學習另一詞匯。比如說在學習“喜歡-歡喜”時,既可以先學習“喜歡”一詞,并為學生講解“喜歡”的意義與用法,先不著急告知學生“歡喜”一詞,避免混淆。到了學習后期,學生的詞匯量已積累到一定程度,此時遇到“歡喜”一詞時,“喜歡”的意義與用法已經爛熟于心,這時老師再將“喜歡”與“歡喜”放到一起,講解二者的差異,兩詞的區(qū)分對于學生會相對容易一些[5]。
在逆序詞這個大家族中,不僅有詞義與語素義都相同的逆序詞、詞義不同但語素義相同的逆序詞,同時還有存在不同語素義的逆序詞,針對不同類型的逆序詞也應采取不同教學策略,具體來說:第一,針對詞義與語素義都相同逆序詞的教學策略。由于這類逆序詞的詞義與語素義完全相同,是AB-BA式逆序詞教學中比較簡單的一類。詞義與語素義均完全相同的逆序詞有“叫喊-喊叫”“兄弟-弟兄”“力氣-氣力”“代替-替代”等。在教學時出現(xiàn)AB式時,老師就可以同時為學生講解BA式,并明確指出二者各方面均相同,而不必擔心學生因語素義差異造成理解與使用上的困難。同時也不用像以往逆序詞教學中,必須要等到BA式出現(xiàn)后再將二者放到一起進行對比分析。第二,針對詞義不同但語素義相同逆序詞的教學策略。這類逆序詞雖然詞語的語素義完全相同,但是因兩個詞的詞義存在差異,因此,在教授時間順序上,老師可以在講解AB式時,將BA式也教給學生。詞義不同但語素義相同的逆序詞有 “人工-工人”“變質-質變”“女兒-兒女”“科學-學科”“青年-年青”“罪犯-犯罪”“前提-提前”等。 但是由于二者語素義相同,我們不能依靠語素教學法對詞匯進行對比分析。這時,就要依靠構詞法的不同、詞性差異或者結構搭配差異等進行對比分析。第三,針對存在不同語素義逆序詞的教學策略。這類逆序詞中,一組詞內至少存在一個不同的語素義。存在不同語素義的逆序詞有 “故事-事故”“人生-生人”“子孫-孫子”“鄉(xiāng)下-下鄉(xiāng)”“法語-語法”等。在教學時出現(xiàn)AB式時,老師要考慮到BA式中出現(xiàn)的發(fā)生變化的語素及其語素義是否在之前的教學中出現(xiàn)過。如果出現(xiàn)過就可以將兩個詞同時教給學生;反之則要充分考慮到學生接受新語素義的能力及程度。如果學生能夠接受,老師就可以將BA式也同時教給學生,并對兩詞進行對比分析;反之則要等到學習BA式時在進行對比。
綜上所述,AB-BA式逆序詞作為對外漢語教學的難點。學好AB-BA式逆序詞對于外國留學生學習漢語有著重要意義?;诖耍嚓P老師明確當前AB-BA式逆序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采取有效措施,縱觀全局,把握教學節(jié)奏,循序漸進,適時補充,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轉變教學觀念,積極探索外漢語教學中ABBA式逆序詞的具體教學策略,從而切實提高自身教學水平。
[1]經典.對外漢語教學逆序詞研究[D].山東大學,2011.
[2]黃舒韻.對外漢語教學中對同素逆序詞處理的多面考察與分析[D].廣州大學,2016.
[3]劉艷芹.面向對外漢語教學的逆序詞研究——以《等級劃分》中的新增逆序詞為例[D].湖南師范大學,2016.
[4]于曉偉.基于對外漢語教學的現(xiàn)代漢語同素逆序詞考察[D].廣西師范大學,2016.
[5]胡瑋.同素逆序詞及其對外漢語教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