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淑偉
摘 要:拼音、識字、說話、閱讀、寫話是低段小學語文的主要任務(wù),其中,閱讀教學是低段語文教學的基礎(chǔ)也是難點。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能為以后的語文學習奠定基礎(chǔ),低段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值得探討。主要對低段語文閱讀教學的體驗式學習的開展進行探討,以期與大家共同交流和探討這個問題,提高低段閱讀課堂的有效性。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低段閱讀;體驗式學習;實施策略
低段小學語文閱讀是語文教學的基礎(chǔ),其中,培養(yǎng)兒童的閱讀能力尤為重要。小學低段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閱歷淺,對情感的把控不夠準確,導致思維和講解不能有機統(tǒng)一,因此,閱讀效果不盡如人意。而體驗式閱讀可以彌補這些缺陷,促使學生深入理解和感悟。下面,筆者結(jié)合教學案例,談?wù)勗诘投涡W語文閱讀教學中開展體驗式閱讀的幾點體會。
一、鼓勵學生自主感悟文本中的情感
閱讀教學中,對于文本中的主題和文字間包含的情感,通常情況下是教師將自己的理解強加于學生,采用“給”的方式,或者教師按照教學大綱、教學參考書中的“參考答案”直接抄給學生,讓孩子們背誦,以備考試之用。
如,在進行《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學時,教師會以認讀生字、生字組詞、講讀課文的方式進行,尤其是對于這篇文章的主題,教師會告訴學生這篇文章主要寫了毛主席帶領(lǐng)人們挖井、解決了吃水難的問題,然后人們?yōu)榱思o念毛主席,在這口井的旁邊立了一塊碑,石碑上刻著:吃水不忘挖井人,時刻想念毛主席,充分表達了人們對毛主席的熱愛之情。這樣的“灌輸”方式是造成閱讀低效的主要原因,學生成為儲存知識的機器,閱讀能力、閱讀興趣被束縛。
教師應(yīng)改變這種做法,實施自主、合作、體驗的閱讀模式,教師應(yīng)通過設(shè)計問題等方式,引領(lǐng)學生思考和探究,從而感悟文本中的“情”,理解和感悟文本中的“意”。如教師在出示文題后,提出問題:誰挖井?為什么挖井?誰不忘挖井人?學生在閱讀中,讀到“立碑”的段落時,教師可以提出問題:誰立碑?為誰而立碑?立碑的目的是什么?這樣,學生不僅學會了閱讀,更學會了帶著問題閱讀,促使孩子們真正走進文本中,理解文本內(nèi)容、感知文本大意、掌握文本的主題。
二、通過活動增加體驗閱讀的機會
小學生的理解能力較差,并且思維方式以形象思維為主,因此,閱讀教學中,不妨設(shè)計趣味化、體驗式的活動,通過活動增加體驗閱讀的機會,提高閱讀教學效果。
首先,教師可以借助圖片,給學生直觀的感知。如進行《小公雞和小鴨子》的教學時,對于小公雞的嘴巴尖尖的、小鴨子的嘴巴扁扁的等公雞和鴨子的外貌描寫,多數(shù)學生由于沒有親眼見過公雞和鴨子,如果純粹讀課文,他們對于這個問題難以理解,也會產(chǎn)生疑問:公雞的嘴巴是尖尖的、小鴨子的嘴巴是扁扁的,是真的嗎?教師用多媒體呈現(xiàn)小公雞和小鴨子的圖片,讓學生仔細觀察小公雞和小鴨子嘴巴和腳趾的特點,并讓學生嘗試用適當?shù)脑~語描述一下它們的嘴和腳趾的形狀和特點,于是,學生對小公雞的“嘴巴尖尖、腳趾分開”、小鴨子的“嘴巴扁扁,腳趾相連”增加了直觀感知,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次,開展表演活動,也可以促使學生主動參與,促使學生經(jīng)歷學習、體驗和感悟。如《小公雞和小鴨子》的閱讀教學時,鼓勵學生兩人為一組,分別扮演小公雞和小鴨子,將課文內(nèi)容展示出來,這個過程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理解力,還培養(yǎng)和發(fā)展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更通過表演,讓學生經(jīng)歷故事的發(fā)生、發(fā)展和高潮,提高學生的表現(xiàn)力和感悟能力。
再者,在閱讀教學中,也可以融入游戲等趣味化的活動,以孩子們習慣的游戲,促使孩子們產(chǎn)生閱讀的興趣和參與的欲望,助推閱讀教學走向高效。如在《小公雞和小鴨子》教學時,教師在課堂之初,可以融入猜謎語的游戲,以游戲激活課堂,激活學生的思維,調(diào)動學習的積極性。如嘴巴尖尖,頭頂紅冠,愛吃小米和蟲子,說起話來嘰嘰嘰——打一動物;嘴像小鏟子,腳像小扇子,愛在水中游,捉魚翹尾巴——打一動物。學生討論后,猜出謎底,教師再用多媒體呈現(xiàn)小公雞和小鴨子的圖片,讓學生對照圖片,再讀謎面,感受謎面描寫的生動和形象,也利于孩子們驗證自己猜出的謎底是否正確。
體驗式閱讀的實施,教師應(yīng)注重課堂的優(yōu)化,設(shè)計和組織趣味性的活動,激活閱讀課堂,讓體驗閱讀真正為閱讀增趣提效。
三、通過細節(jié)導讀促學生體驗閱讀
細節(jié)決定成敗。凡是有經(jīng)驗的教師,都善于在細節(jié)處巧妙“導讀”,通過有效的“導讀”,引發(fā)學生的深入閱讀,促使學生融入文本情境中,從而實現(xiàn)體驗閱讀的目的。
如閱讀《小公雞和小鴨子》時,教師可以根據(jù)文本的細節(jié)而設(shè)計問題,引發(fā)學生的深入思考。如教師呈現(xiàn)出下面的圖片:
讓學生觀察圖片,說說圖上有什么,說說他們來到了什么地方。繼續(xù)呈現(xiàn)小公雞捉到蟲子吃,而小鴨子捉不到蟲子急得直哭的圖片,讓學生思考為什么小公雞能捉到蟲子,而小鴨子不能。讓學生根據(jù)情境想象,開展“拓展想象”的說話活動,如小鴨子捉不到蟲子,急得直哭,心想______。讀到小公雞捉來蟲子給小鴨子吃,說說小公雞真是個______……在閱讀文本的細節(jié)處,教師巧妙設(shè)計多樣化的問題,引導學生從細微處觀察、思考、想象,完全融入文本的情境中,充分理解課文內(nèi)容。
除了文章中論述的幾個體驗式學習的策略之外,教師還可以設(shè)計拓展性的閱讀活動,如組織學生開展拓展閱讀、講故事比賽、搜集名人名言等活動,這些活動的開展,拓展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實現(xiàn)了課內(nèi)外的整合,是體驗閱讀的深化和延伸。如閱讀了《小公雞和小鴨子》后,讓學生課后閱讀一些童話故事、寓言故事、成語故事等,再舉辦講故事大賽,以比賽促閱讀;開展搜集類的活動,如閱讀了《古對今》后,鼓勵學生在課后搜集和整理“對子”;閱讀《要下雨了》后,鼓勵學生在雨天觀察動物等的表現(xiàn)……豐富的課外活動的開展,豐富了學生的閱讀和學習的體驗,讓學生從中得到了學習的快樂,也為語文的學習打下了基礎(chǔ)。
體驗學習,既是新課標提出的主要學習模式,又是由語文學科的特點決定的、也是小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需要。低段語文學習的主要目的是積累字詞,培養(yǎng)和發(fā)展閱讀水平,體驗式閱讀能夠引領(lǐng)學生感受文章,思考文章,體驗文本的內(nèi)涵,形成優(yōu)秀的語文邏輯思維,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花奉.小學語文體驗式閱讀教學實踐分析[J].考試周刊,2018(68).
[2]張澤文.學生閱讀能力的生長點:小學語文體驗式閱讀教學的策略研究[J].讀與寫,2018(14).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