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17年11月,江蘇省第29屆“教海探航”征文競賽頒獎儀式暨全國名師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活動在江蘇省揚州市寶應縣舉行。此次活動中,多位省內外名師的展示課和講座受到與會教師的好評。為進一步發(fā)揮名師的引領作用,我們約請了本次活動中授課的名師撰寫了相關文章,在“特別策劃”欄目中分四期連載,本期呈現的是道德與法治學科的內容。
【摘 要】本節(jié)課是筆者以“追星”為主題設計的一堂初中道德與法治活動體驗課。作為教材外的緊貼學生實際的一次教學初探,無論是在研備本課時還是在課堂實施中,筆者都力求打造的是一堂充滿思考的師生共同探究的共享課堂。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活動體驗;充滿思考;共同探究;共享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8)03-0028-04
【作者簡介】陳騫,山東省淄博第五中學(山東淄博,225028)教師,山東省兼職教研員,曾獲得2015年全國思想品德優(yōu)質課大賽一等獎。
近年來,德育課程的改革有兩個突出的特點:一是貼近生活實際,二是積極關注社會。首先,課程內容更關注生命、關注生活,德育課程的生活化日益明顯,更加符合青少年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特點及其生活經驗;其次,德育與社會的發(fā)展密切相關,德育工作的開展有賴于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的支持,同樣,若德育不能積極關注社會,為社會發(fā)展提供精神動力,那么德育同樣難以適應現實的需要。因此,主題寬泛、視角新穎的德育問題研究將給初中德育課程注入許多時代的新質,這既與德育回歸生活的趨勢相契合,同時也增強了初中德育課程的指向性、針對性和實效性?;诖耍P者選取了“追星”這一既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又能體現社會發(fā)展變化的主題,開展了一次初中道德與法治活動體驗課的實踐。
“追星”現象是社會發(fā)展、文化氛圍、媒體導向、價值心態(tài)與青少年身心發(fā)展特點等幾種因素綜合作用下的產物,是開放的現代社會的一種必然的復合性現象。所以,“追星”其實是一個很龐雜的話題。過去,一談起“追星”,我們很容易想到的是追星的各種負面影響和追星的一些極端案例,順承這種思路的課堂設計往往預設性很強,德育效果卻不理想。究其原因,大概是這樣的課堂忽略了情感體驗和道德實踐。
為提高教學實效性,筆者本著“有效設置情境——啟發(fā)學生思考——付諸道德實踐”的思路設計了本課,這其中,筆者認為最關鍵的就是中間的橋梁部分——“啟發(fā)學生思考”。要啟發(fā)學生的思考,首先需要教師在備課時對課題進行大量的研究和思考。為此,筆者除了搜集、研讀本課程的專業(yè)資料外,還研讀了社會學、傳媒學、發(fā)展心理學等相關專業(yè)的書籍,并通過讀書筆記的形式記錄了自己的思考軌跡,也由此,筆者發(fā)現,課堂的魅力不只是在課上,教師在備課時,這堂課就已然有了生命。另外,筆者還發(fā)現一堂課絕不只是學生在探究成長,而真的是師生共同探究,教學相長。綜上,描述這樣的理想課堂,筆者理解、提煉為:充滿思考的師生共同探究的共享課堂。具體教學設計如下。
一、課前暖場:美圖音樂秀
多媒體課件播放視覺美圖,配以美妙的純音樂《尋》。師生互動寒暄,做好課前準備。
【設計意圖】公開課與常態(tài)課有諸多不同,學生可能會因為換了新的環(huán)境而顯得興奮,也可能因為有聽課教師在場而過于緊張,授課教師應該充分利用課前的幾分鐘時間做好暖場,如借助多媒體的優(yōu)勢,通過悅耳純音樂+精選美圖的視聽呈現,為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預熱,待學生整體落座并進入較放松的狀態(tài)時,教師適時做簡單的自我介紹,跟學生寒暄問好,師生共同把情緒和狀態(tài)調整到最好。
二、激趣導入:猜歌總動員
教師出示歌詞提示,請學生和聽課教師一起猜歌名。
第一句提示: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第二句提示: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第三句提示: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
師:有人覺得這不是一首歌,是一個人在睡覺打呼嚕。那到底有沒有這樣一首歌呢?(播放歌曲,揭曉謎底。)
師:這首歌是小虎隊的《愛》。1989年小虎隊開始巡回演出,當他們從臺北巡演到高雄時,瘋狂的粉絲們成群結隊地騎著自行車一路追趕,大呼其名,這種跟在明星后面追明星的現象被當時的報紙稱為“追星”。也正是從那時起人們開始用“追星”一詞來形容粉絲對明星的崇拜行為。
一首老歌可以把我們的思緒帶回那個年代,20多年前,唱這首歌的小虎隊,開創(chuàng)了“追星”這個概念,時光荏苒,如今的社會,依然有很多人在追星,人們?yōu)槭裁磿沸牵吭摬辉撟沸??怎樣追星?應該追什么樣的星?……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探究學習——追星。
【設計意圖】導入環(huán)節(jié)主要是通過短平快的方式引出本節(jié)課要探究學習的主題,一般可以直接陳述引入新課,而用新穎有趣的方式導入可能效果更佳。本節(jié)活動課以猜歌互動小游戲導入,讓學生開動腦筋并在歡聲笑語中開啟本課的探究,承接暖場,進一步營造和諧融洽的課堂氛圍。在課堂伊始奠定一個開放輕松的基調,為的是隨著探究的推進,一步步地構建師生對追星的思考。
三、活動探究:追星大家談
1.聊聊追星這件事。
(1)教師作為過來人先說——承接導入,講述教師自己跟學生同齡時的追星往事,通過真實故事的表述,重點突出授課教師的學生年代大家是怎樣追星的。
(2)學生作為新生代暢談——請不同的學生分別從不同的角度描述新時代學生追星的方式,可以自述追星經歷,也可以講自己看到的別人追星的情況等。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要讓師生就“追星”這個話題展開表達。每個人,因年齡、學識、思維方式、家庭教育等因素的不同,造成對同一個話題有不同的思考和看法。當每個學生都能積極思考并表達對一件事或是一個問題的見解時,這樣的課堂毫無疑問能帶給彼此不同的收獲。
在這里,教師率先表達,既是給學生做一個示范,同時又給了學生時間去思考,一舉兩得。聊追星涉及的話題范圍其實特別廣,在這里,主要從“追”字上做文章,師生分別表達各自的時代大家是怎樣追星的,教師根據學生的表達及時進行啟發(fā)式追問,引起師生對怎樣追星這個問題的初步思考。本環(huán)節(jié)重在客觀陳述兩個時代的追星現狀,暫不做過多價值判斷,但要通過師生互動交流,引導學生認識到追星本身不是問題,但追的方式把握不好,追星過度會給自己和他人乃至社會帶來不良影響。endprint
2.自古便有追星事。
師:“追星”一詞雖然只有二十幾年的歷史,但“追星”這件事一直可以追溯到很久遠的過去,接下來,我們一起來了解這樣一個故事——教師講述李白送別詩《贈汪倫》的創(chuàng)作緣由。之后出示兩個問題請學生思考并回答,在學生表達個人見解時教師及時追問,做到師生共同探究。
(1)對比古今追星,你能發(fā)現其中的哪些異同點?(2)若李白“穿越”到今天,故事將有怎樣的變化呢?
【設計意圖】《贈汪倫》是小學必學的詩歌,而這首詩歌背后的故事正好與本課的主題“追星”密切相關,用這個典故來設計活動,一來可以讓學生意識到“追星”這一現象可以追溯到更久遠的古代,二來可以使學生通過對比分析體會到古今追星的異同點。同時,在無形中滲透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給“追星”這個看似俗氣的概念賦予了文化味。
第二個設問其實是為了引導學生在上一問分析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究發(fā)現古今追星比較大的差別不在“追”上,而是在這個“星”字上。古人追星追的是文化人,是詩仙,現代人追星則多是追娛樂明星。當分析到此處時,啟發(fā)學生思考為何會有這樣的差別。師生通過共同探究會發(fā)現,影響我們“追什么樣的星”的因素主要來自于我們最經常和最容易接觸到的信息。因此,要處理好“追什么樣的星”的問題,我們獲得信息的媒介很關鍵,而如今的多元化媒介、爆炸信息時代,我們是可以選擇的。在師生共究的互動過程中,教師可適當拓展一些傳播學知識,以增強學生的理性分析和思考能力。當學生通過本環(huán)節(jié)活動感悟到追星無論是“追”還是“星”都可控時,便達成積極的效果了。
四、活動探究:追星啟示錄
1.明星面面觀。
(1)學生先在小組內交流:你心中最理想的偶像應具有哪些特質。
(2)根據PPT呈現的圖片(如圖1),師生共同探討偶像最重要的三個特質。
【設計意圖】在前面探究了我們在怎樣追星、追什么樣的星的基礎上,本環(huán)節(jié)進一步幫助、啟發(fā)學生深度剖析我們追星其實是在欣賞星的哪些特質,從心理學角度分析,我們之所以對某明星著迷,往往是把自己最完美最理想的形象刻畫、投射到這個明星身上了。簡言之,明星其實是我們理想的投射,明星呈現的被我們所關注、在乎的特質,其實是我們每個人想努力擁有的。
在分析當下學生追星現狀時,我們看到,受歡迎的明星都打扮得光鮮亮麗,這無可厚非,但如果僅僅停留在這個層面去追星就未免顯得膚淺。因此,筆者根據課下調查數據設計了“優(yōu)質偶像六大特質”,讓學生從中選出最重要的三個,這樣就不會只把關注點集中在外表、顏值上了。至于怎樣的答案是最好的,筆者認為這不是關鍵,開放性的設計可以呈現出真實的表達,學生的表述只要言之有理,三觀端正,教師都應該給予一定的認可。
2.明星鑒定站。
師:剛才大家都盡己所能地描繪了自己心中明星的完美的形象,接下來我想介紹一位老鄉(xiāng)給大家認識,看看這個老鄉(xiāng)算不算是個明星?出示束星北的材料。
他叫束星北,江蘇揚州人,他是偉大的理論物理學家,被譽為“中國雷達之父”。他畢生致力于我國教育事業(yè)與科學研究,他講課富有思想性和啟發(fā)性,培養(yǎng)了一批優(yōu)秀的物理人才(如李政道、吳健雄、程開甲等)。他是我國早期從事量子力學和相對論研究的物理學家,后轉向氣象科學研究。晚年,他還為開創(chuàng)我國海洋物理研究做出了貢獻。彌留之際,他毅然決定將自己的遺體無償捐給醫(yī)學院,做解剖和醫(yī)學實驗材料之用。
學生活動后,教師向學生推薦兩本深度了解束星北的書籍:《束星北檔案》和《胡楊之魂——束星北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
【設計意圖】素材資源的搜集和選取是初中德育學科經常面對的課題,異地授課時教師選取授課所在地的素材資源可以天然地拉近學生與素材資源之間的距離。另外,束星北先生的素材資源具有比較強的代表性,在上個環(huán)節(jié)總結的優(yōu)質偶像所具有的六個特質上束星北先生全都符合,但就是這樣一位優(yōu)質偶像卻并不像這些被追的明星那樣為人所知。由此引發(fā)學生對“追什么星”的進一步思考,再通過共同研究分析會發(fā)現,明星曝光率高主要是因為媒介的宣傳助推,智能手機的普及、4G網絡的覆蓋,使得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媒介過于同質化,而紙質書其實是一個很好的信息獲取媒介,讀紙質書往往能讓人更加系統(tǒng)、理性地分析和思考問題,所以在這個環(huán)節(jié)筆者推薦了兩本書給學生,希望學生可以從紙質書里深度了解這位不為人知的優(yōu)質偶像。
3.明星在身邊。
師:我崇拜的偶像周華健唱了很多好聽的歌,其中有些歌不僅好聽,歌詞也很感染人。他的歌曲《真心英雄》里有這樣一句歌詞“燦爛星空,誰是真的英雄,平凡的人們給我最多感動”,讓我懂得古今中外有數不清的明星,而用心觀察我們會發(fā)現,那些平凡的人們也像明星一般在閃閃發(fā)光,明星,其實就在我們身邊。下面就請大家一起來“數星星”,說說咱們班里有哪些明星吧。
學生思考后發(fā)言。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依然是在追星的“星”字上做文章,從一開始的為心中的優(yōu)質偶像畫像開始,先是理論分析和表述優(yōu)質偶像的重要特質;然后呈現家鄉(xiāng)明星束星北的事跡材料,引發(fā)大家對“星的內在及其給國家社會他人帶來的貢獻”的深度思考。順水推舟,本環(huán)節(jié)借一句歌詞,把大家關注的視線引向身邊,尋找身邊的明星?!罢l是明星”“明星是誰”兩個很簡單的問題,其實指向的既是身邊人,也暗示自己也是明星,明星是我們對一個人理想描畫的投射,我們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渴望自己也能成為明星。這個活動也是在“導知以行”,通過這個活動讓本節(jié)課的體驗和感悟能延伸和落實到課下行動中去。
五、課堂尾聲:追星伴我行
師:在跟大家共同探究的這幾十分鐘里,我好像是重回到了那個還在追星的少年時代。要先跟大家道聲謝謝(教師鞠躬)。那么,今天,我問自己:我還追星嗎?我想答案是肯定的。只不過,曾經我追的是周華健,如今我追的是她(PPT出示筆者女兒的照片)。
龍應臺曾說: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而我要說:孩子,你是我心中最亮的星,無論你身在哪里,無論我年紀幾何,我都要追。
【設計意圖】課堂伊始,教師作為過來人陳述了自己學生時代追星的情況,在課堂的尾聲,立足當下的時光談追星,一來首尾照應,二來更是為了動態(tài)地呈現一個追星少年的成長歷程——從追星到希望自己成為明星,再到守護自己的小寶貝明星——我們在成長,追星伴我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