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奪
摘要:隨著計算機應用的快速普及,教育部把信息技術納入了中小學必修課。幾年來,信息技術課的學科地位、課程性質、學科內容等都發(fā)生很大的變化,在這種新形式下該如何開展信息技術教育,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造能力的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高素質人才。已成為信息社會十分關注的問題。然而,各地的信息技術教學實際情況千差萬別,信息技術教學又沒有既定方法,也沒有相對固定的模式。所以怎樣上好信息技術課,是我們教育工作者面臨的重要課題。下面,我就從這幾個方面闡述在教學方法中的一點心得。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教學;培養(yǎng);創(chuàng)造能力
近幾年,隨著現代遠程教育工程的進一步實施和學校不斷加大設施設備的投入,廣大中學相繼配備微機室,多媒體室,交互式電子白板等,也陸續(xù)開設了信息技術課程,由于各方面條件制約,如何上好信息技術這門課,給廣大中學信息技術教師帶來了嚴峻的挑戰(zhàn)和考驗,我根據自己作為一名中學信息技術教師的幾年的教育教學經驗,提出一點思考和想法,供大家參考。
1、協(xié)作探究,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強自學能力
學生們的計算機水平差異較大,根據他們的綜合能力,將班級分成幾個小組,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法,每個小組成員的計算機素質大體相當,有強有弱,這樣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強者能夠帶動弱者完成任務,既克服了學生層次上的差異,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協(xié)作精神。比如,課上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當堂完成一張賀年卡,小組成員們分工合作,有收集素材的,有風格與圖案設計的,有文字編寫的等,在制作過程中他們積極研究,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的思維活起來,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能力。學生交作品時,我都會認真點評。能使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同時在點評時有意識地向學生展示一些有創(chuàng)意的作品,然后他們以組為單位派出代表上臺講解這個作品的由來,怎么做的,為什么這么做,所要表達的寓意何在,能起到什么效果,還有制作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和存在的不足。這樣一來,不但能起到引領示范的作用,而且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強自學能力,更利于培養(yǎng)學生之間協(xié)作探究能力。
2、給學生自由操作的時間
信息技術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一定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上機操作時間和空間。講課不要面面俱到,要給學生的思考和嘗試留有余地。我不喜歡滿堂灌。首先,學生從這種課上獲得的知識是輕輕松松聽來的,不是經過動腦筋下功夫學來的,理解不深刻,掌握不牢固,對提高學習能力不會有很大幫助;其次,這種替學生想,“攙”學生走的教學方法,剝奪了學生自己發(fā)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權利,使學生體會不到學習的真正興趣,久而久之,學生會覺得學習既無味又無用。我一般用15分鐘的時間將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講完,然后用大屏幕展示一個小作品,讓大家以此為例,參照樣本或是自由想象,在規(guī)定時間內制作出自己的作品。適當強調,適當引導,個別學生操作有問題的幫著指點一下。作品當堂完成并拿典型向大家展示、點評。通過學生給學生講解或學生自己操作,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描述操作步驟,敘述操作結果。這不僅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法,更重要的是它體現了教學的一種新觀念,即學生是教學過程的主體,應該鼓勵學生盡可能參與探索,養(yǎng)成“發(fā)現問題——思考——想辦法解決問題”的良好思維習慣,鍛煉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講授信息技術課時也應注意以下幾點:
1、合理的安排課堂教學非常關鍵。
形式多樣的課堂教學不僅可以解決課堂的枯燥無味,更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學時采用一些特殊方法,如:懸念法,在教Excel中統(tǒng)計、排序這一內容時,可問學生:本次期中考試成績單中將各科成績匯總,還要排名次,應該怎么辦?然后引出Excel的統(tǒng)計、排序方法,通過Excel應用軟件來完成任務,輕松又準確。這是任務驅動式教學法;比喻法,對于教學中一些難以理解的內容可采用此種方法,成果演示法,在教學過程中采用競賽法,讓獲勝的學生上臺演示或介紹自己獲勝的原因等。所以老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安排教學。
2、教師必須有豐富的課外知識。
俗話說“要想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就應該有一桶水”。信息技術教師本身就應該有吸引人的新信息,在講述許多知識時必須通過大量的實例,才能使學生明白。例如在講述“信息的傳遞”這一課時,書中提到了一些從古到今的傳遞方法,這時老師可適當講述其中的一些典故,讓學生明白信息傳遞的原理,而這些老師只能從課外得到。
3、注重青少年信息道德的培養(yǎng)。
在信息技術蓬勃發(fā)展之時,人們往往只看到了它所帶來的巨大利益,卻忽視了信息技術中某些不利因素給青少年成長造成的干擾和不良影響。例如:在互聯(lián)網上除了大量豐富的學科知識外,也有許多不健康的內容,有時還有計算機犯罪,計算機病毒肆虐等,而這些正是信息技術教育中容易忽略的問題。因此在學習網絡這一章時,我不僅向講解英特網的優(yōu)秀之處,而且不斷向學生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信息意識和信息倫理道德。另外教師除了本課程教學外,還要以自己的模范行動來教育學生,使他們能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能夠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正確把握人生的方向,以形成良好的信息技術道德。
總之,未來21世紀信息社會的發(fā)展,教育信息化的實現,對教育既是機遇又是挑戰(zhàn),從培養(yǎng)模式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培養(yǎng)目標上,要求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具有高度創(chuàng)新能力和使用信息化手段能力;在培養(yǎng)內容上,教育需要對課程結構和教學內容進行改革。主要側重在使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使每個受教育者都具有自我獲取知識和更新知識的能力:在培養(yǎng)方法上,教育需要更新觀念,要尋求新的模式和傳播手段,以適應終身教育,全民教育的需要。
參考文獻:
[1]徐曉東.《信息技術教育的理論與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2]葉金霞.《中學信息技術教學與實踐研究(修訂版)》,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