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東
【摘要】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要想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使學生能夠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就必須要注重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內驅力,讓學生不再是被動地學習,而是讓他們自己行動起來,積極主動的想學、樂學。本文從“聯(lián)系生活,主動思索;結合熱點,感悟時代;組織實踐,提升素養(yǎng)”三個方面論述如何緊扣歷史課堂觀察的“魂”——內驅力來提升歷史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關鍵詞】高中歷史 歷史教學 內驅力 魂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3-0037-01
歷史學科是高中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門功課,其重要性并不僅僅是關系到學生的學習考試成績,更加重要的是它關系到學生基本素養(yǎng)、世界觀、歷史觀的形成。但是,對于歷史的學習,簡單依靠外部的力量——教師的推動,難以產生卓有成效的效果,只有讓學生的內驅力得到不斷的激發(fā),才能夠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以充分調動,讓學生在學習方面具有持久性,從而不斷地感受到學習歷史的趣味性,使歷史課堂教學達到師生雙贏的效果。
一、聯(lián)系生活,主動思索
歷史是社會發(fā)展的軌跡,與學生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只有讓學生的歷史學習具有重要的生活元素,學生才能夠感受到“歷史就在身邊”,才能夠讓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得以充分激發(fā)。因此,教師需要將歷史課堂與生活元素完美結合起來,引導學生主動思考,讓學生的內驅力在潛意識中得以激發(fā)。
比如,我在聽其他教師講授《中國近代社會生活的變遷》一文時,觀察到有的教師很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入手,從學生的身邊取材來進行課堂教授。教師會讓學生們說一說自己小時候所見到的城市建筑、交通工具、生活習俗,并將其與當前自己的生活進行對比,讓學生從對比中了解時代的發(fā)展和變遷,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主體來進行知識點的總結。從前自行車作為重要的交通工具,如今的汽車已經快要成為家庭的必要代步工具;從前的高樓僅僅是多層,如今的建筑則高聳入云;從前人們的飲食非常單一,如今不僅可以吃到國內的各種美食,還能夠吃到很多國外的經典食品。這些變化都讓學生從直觀方面感受到了時代的發(fā)展變遷,以及我們社會生活所產生的巨大變化,使得學生的學習更加生動形象,同時也讓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以充分發(fā)揮。
此外,教師還可以將歷史的學習與學生們所喜歡的課外讀物結合在一起,讓學生能夠從文本閱讀中感悟作者寫作的重要時代背景。教師還要注重引導學生對生活予以細節(jié)觀察,通過生活的鏈接,讓學生的歷史素養(yǎng)得以提升。
二、結合熱點,感悟時代
“熱點”事件往往都容易受到學生的關注,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如果能夠將歷史教學與當前的時政熱點事件相結合,必然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點,引導學生更好地關注歷史事件,通過“熱點”問題來激發(fā)學生的歷史思維,正是與學生興趣相契合的一種教學方式。因此,教師在進行歷史教學的過程中不可忽略“熱點”事件的應用,通過“熱點”激發(fā)學生內在驅動力。
有一次,在參加蘇州市高三歷史教研活動時,有幸聆聽了一位教師講授《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這節(jié)課就很注重將課本知識與當前的新聞熱點相結合。習近平總書記對于我國傳統(tǒng)文化極為重視,其在多次講話中都強調了要將我國傳統(tǒng)文化發(fā)揚光大,要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揚光大與中國夢的實現相結合,從深層次剖析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地位和中國夢實現之間的關系,以及其在中國未來發(fā)展中的重要意義。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正是當前的時代熱點,該教師將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與本單元的教學重點相結合,不僅讓學生們認識到了當前時代的重要特征,也讓學生對于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發(fā)展有正確的認識和理解。此外,這位老師還讓學生課后對更多的“熱點”資料搜集整理,促使學生去感悟時代發(fā)展的痕跡,促進學生挖掘更為廣泛的熱點話題。
時政熱點具有極高的討論價值,教師需要在授課過程中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進行討論和探究,讓學生在討論研究中感受熱點事件中所隱含的歷史痕跡,拓展學生積極探索熱點問題的思考方向和途徑。
三、組織實踐,提升素養(yǎng)
理論知識的學習與夯實離不開重要的實踐過程,只有讓實踐教學融入到課堂教學之中,才能夠讓學生的歷史綜合素養(yǎng)得以提升,才能夠讓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以提升,才能夠讓學生的內驅力予以形成。因此,教師需要注重實踐教學的組織和構建,通過實踐教學提升學生歷史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歷史知識的學習更具深度。
前不久,在講授高一歷史必修一第16課《抗日戰(zhàn)爭》一課時,為了更直觀地增強同學們對日本帝國主義在中國制造的罪惡的了解,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并讓同學們勿忘國恥、牢記歷史、珍愛和平,12月12日,在國家公祭日的前一天,我?guī)ьI我班級的同學去實地參觀了侵華日軍蘆莘厙周大屠殺紀念館,在這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同學們切身體會到了戰(zhàn)爭的可怕及和平的可貴,這種感受和認識是課本上難以體會到的,在參觀結束之后,再讓同學們談談對抗日戰(zhàn)爭的認識,抗日戰(zhàn)爭勝利的歷史意義,以及對今天日本軍國主義有死灰復燃的趨勢與動向有了一個清醒的認識,活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得到強烈的反響,進一步地激發(fā)了同學們的愛國熱情和進取意識,增強了歷史榮辱感和民族使命感。這樣走出課堂走入歷史的教學形式既提高了學生們的參與性,同時也使學生的直觀學習效果更加顯著。
內驅力的形成離不開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更加需要教師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通過趣味課堂、智慧課堂的構建,讓學生的學習更具成效,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以提升,讓學生感受歷史的深刻內涵,讓學生抓住歷史脈絡的“魂”,真正實現提高歷史教學核心素養(yǎng)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季建紅.高中歷史深度學習與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J]. 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7,(04):64-65.
[2]張迎弟.歷史生態(tài)課堂的內容建構與內涵分析[J].中學歷史教學研究,2013,(02):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