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紅軍 宋濤
摘要:語文,是一門有著較強的思想性、教育性和文學性的學科,存在著有別于其他學科的特色,這就是它的感情色彩。
關鍵詞:課堂氣氛;思想感情;理解課文
一篇好的文章,本身就包含著作者的思想感情,特別是選入教材的典范文章,就更孕育著作者豐富的情感因素,而作者的思想感情能否被學生所接受,很關鍵的一個方面是能否創(chuàng)設一個符合文章思想內容的課堂氛圍,引導學生進入作品的境界之中,進而達到受到教育、陶冶情操并產生共鳴的目的。
我以講授《最后一次講演》為例,談談自己在創(chuàng)設課堂氛圍,引導學生入境方面的一點嘗試。
一、 情化自己,進入角色
教師只有自己首先進入角色,才能深刻透徹地理解課文。這就要了解課文的背景,挖掘教材的深意,深刻感受作者的歡樂、憂愁、憤懣和惱怒,與作者的思想感情合拍。備《最后一次講演》一課時,我首先查閱了大量的資料,了解作品的時代背景,反復揣摩作品的思想內容。對于文中的設問、反問、感嘆等不同句式所包含的內在含義都反復地品味,加深了對其藝術特色的理解。
通過備課,我深深感受到:這是一篇冷峻如鐵、熱情似火的講演,它具有雷霆萬鈞之力,山呼海嘯之勢。它使反動派聞風喪膽,人民群眾歡欣鼓舞。如果課堂氛圍創(chuàng)設得恰到好處,就能超越時空,引導學生進入那時那地的境界之中,一定是一堂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課和最佳的藝術欣賞課。于是我把全文背誦下來,反復揣摩每一個句子。我被聞一多先生英勇無畏的精神所打動,被國民黨特務的無恥行徑所激怒,產生了一吐為快的感覺。就這樣,教師首先進入了角色。
二、 創(chuàng)造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想象
本文措詞慷慨激昂,充滿正氣。如何通過精彩的、傳神的朗誦再現(xiàn)聞一多當時的神采,是一個關鍵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如果像一般課文那樣師生各讀各的書,學生只通過聽覺感受老師的情感,師生不能及時地交流感情,勢必會影響教學效果。因此,創(chuàng)設一個和文章背景相吻合的氛圍是非常必要的。我從三個方面進行了精心的準備。
首先,背誦全文。這樣,老師變“照書范讀”為“表情朗誦”。學生不僅僅通過聽覺而且還通過視覺與教師交流,以便更透徹地了解作品。
其次,利用多媒體制作畫面,設計了一個以滿天烏云為背景的畫面,以渲染一個和文章內容相一致的氛圍。
最后,我還注意了自己的衣著。穿一套深色衣服,顯得莊嚴、凝重。這樣,在直覺上給學生一種極為嚴肅的感覺。這樣,一個莊嚴肅穆的課堂氛圍就設計出來了。學生想象力在這特殊的環(huán)境中很好地得到了激發(fā)。
三、 精心設計導言,引導學生進入角色
一堂課良好的開關,就等于成功了一半。為了把學生帶入角色,我精心地設計了這樣一段導言:
同學們!在那陰云密布、特務橫行的白色恐怖日子里,在一個黎明的前夕,民主戰(zhàn)士李公樸被國民黨特務暗殺了。這一消息震動了全國,也激怒了民主戰(zhàn)士聞一多先生。在追悼李公樸的大會上,面對會場里特務們的無恥挑釁,聞一多先生怒不可遏,拍案而起,怒斥特務們的無恥行徑。就在他做完這次講演回家的路上,罪惡的槍聲響了,聞一多先生倒在了血泊之中。他的這次講演竟成了“最后一次講演”!同學們,聽到這里,你難道覺得這僅僅是一篇普通的講演稿嗎?不!這是聞一多先生殷紅的鮮血和赤誠的生命??!讓我們重新回到那莊嚴的會場,再一次聽一聽這義正辭嚴的講演吧!
這時,教室里安靜極了。同學們都很激動,沒有人翻書,只是靜靜地注視著我,顯然都已入境了。學生此時的情緒也影響了我,我忘記了置身于教室,完全進入了演講者的角色。
朗誦時,我把握住了本文“激越沉憤”的基調,抓住了人稱變換和大量設問句、感嘆句和反問句交叉運用的特點,輔以簡潔有力的手勢,并利用目光和學生交流。這樣處理,恰到好處地把作品、教師、學生三者的情感緊緊地聯(lián)系在一起,相互產生了強烈的共鳴。更有戲劇性的是,每當朗誦到了高潮時,同學們都報以熱烈的掌聲。這些掌聲,和書中的完全一致。這足以表明,學生完全進入了角色。隨著教師的講演,學生的精神始終處于積極活躍的狀態(tài),或激動,或憤慨。當朗誦到“我們要發(fā)揚云南的光榮歷史”時,大家不約而同地隨聲應和,完全符合課文中括號里“聽眾表示接受”這一當時的會場情景。當朗誦完最后一句“我們不怕死,我們有犧牲精神!我們隨時像李先生一樣,前腳跨出大門,后腳就不準備再跨進大門”時,同學們全體起立,長時間地熱烈鼓掌。許多同學已是淚光閃閃。他們完全沉浸在課堂的氛圍之中。至此,聞一多先生灼灼放光的形象就栩栩如生地矗立在大家面前了。
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師生都處于亢奮狀態(tài),聞一多先生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疾惡如仇的優(yōu)秀品質和義無反顧的英雄氣概,強烈地感染了學生,本文完美的藝術特色和深刻的思想內容都在這一特定的、典型的課堂氛圍中得到了形象的、立體化和直觀的表現(xiàn)。
有位同學在課文練習中寫到:……我完全置身于老師設置的課堂氣氛中了,聞一多先生仿佛就站在講臺上。這哪里是課堂啊,這分明是那個聲討特務的會場。這堂語文課我將終生難忘。
通過這一教學實踐,我深深體會到,創(chuàng)造與課文內容一致的良好氛圍,引導學生進入教材展示的意境之中,可以直觀地交代文章背景,立體化地展示人物形象,準確地表現(xiàn)中心思想。這種方法,在其他文體的教學中也可以使用。
參考文獻:
[1]范淑敏.營造良好課堂心理氣氛的策略[J].新作文(教育教學研究),2010年01期.
[2]趙慶娟.創(chuàng)設積極課堂心理氣氛的途徑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年06期.
[3]張宇駿.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J].中國學校體育,2013年S2期.
作者簡介:
毛紅軍,宋濤,黑龍江省伊春市,黑龍江省伊春市伊春區(qū)八一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