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紅
摘 要 在緊密聯系的全球化環(huán)境中,經濟全球化已成必然趨勢,孩子們的學習是為了更好的選擇生活,就需要具備國際化的意識和胸懷,國際一流的知識結構,國際化水準的視野,具備跨文化理解能力,溝通能力,合作精神,創(chuàng)造力和批判性思維的國際菁英。通過多年的英語教學實踐經驗,依托世界權威教材,接軌國際化教育,本文主要對現象教學法在英語課堂中的應用進行了探討,希望對英語教學效果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英語課程;現象教學;綜合素質;國際菁英
1 引言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國際化交往的頻繁,掌握一門外語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向技能,尤其是在世界各地應用最廣泛的英語,無論是出國旅游、學習、工作、日常生活,我們都不可避免的的會接觸到英語,所以英語課程的重要性也越來越高,可是在學習的過程中,很多人無法提起興趣,學習效果很差,這主要還是因為英語教學的枯燥乏味,所以針對這一情況,本文將會結合芬蘭最新國際教育理念,重點講解現象教學課程,其主要是以跨學科方式,圍繞時代生活和社會現象展開教學,讓孩子們浸泡在真實的現象活動場景中去交流,合作,辯論,理解。根據學員各階段性格、心理特征,并結合學員興趣特長,安排主題課程。讓學員在豐富主題場景中提升語言的學習與表達興趣,潛移默化的提升學員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英語教學效果。
2 研發(fā)現象教學課的意義
“世界變化太快了,中小學今天教的知識,幾年后可能就會過時,誰也不知道孩子們參加工作時的世界是什么樣?!倍矣⒄Z已經不是一門考試必備科目,而是一門選擇性學科,學習英語再也不是為了應付考試,取得高分,而是一門能夠提升自我綜合素質的技能,它的作用更多的是實踐應用。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課堂枯燥乏味,老師主要還是采用傳教式的教學方法,注重語法分析、單詞背誦,雖然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大多數課堂都已采用了多媒體技術,結合動畫、音頻等形式,提高英語課堂的趣味性,但學生只是處于一個旁觀者的狀態(tài),并沒有真正的參與進去,所以在與人溝通交往過程中的實際應用效果不佳。因此,在英語教學中采用現象教學方法是強調以學習者為主體地位的教學,讓孩子能夠逐漸成為可以自我學習,進行自我反思,并得到自我發(fā)展的21世紀人才,成長為能夠適應未來社會變化的人。社會既是大熔爐又是大課堂,理論聯系實際是教育的客觀現實。不能應對現實的人,談何作為? 所以本文就結合芬蘭先進的國際教育理念,研發(fā)了適合英語課堂的現象教學體系,這樣學生不僅能夠在實踐中學習英語,提高英語的應用表達能力,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學習和探索的能力,以后無論社會如何發(fā)展,知識如何更新,孩子們都能適應社會的發(fā)展,不斷學習進步。
3 現象教學的優(yōu)勢和特點分析
現象教學的核心是跨學科探索式教學。由于任何一個現象所涉及的問題往往是復雜多樣的,涉及學科的多少,主要由現象引申出的問題決定這種教學方法更傾向于讓學員觀察真實生活中的情境或者現象,比如,在學生的真實生活中出現或發(fā)生的一個事件或狀況,通過跨學科的思維方式和方法去分析這個事件或狀況。在分析過程中,最重要的是整個分析、調查的過程需要以學生為主導?,F象教學最重要的作用是通過用現有知識對現象進行分析的過程中,學生能發(fā)現他們的知識漏洞和不足,激發(fā)他們的自主學習力。讓孩子爭做學習的主人是“現象教學”的亮點。傳統(tǒng)學科教學孩子是端坐教室里,是被動的聽眾,沒有真正的參與到學習中,所以無法真正理解所學內容,更沒有辦法活學活用,引發(fā)更深刻的探討。而“現象教學”從一開始,就讓孩子參與:主題的選定、課程的設計,甚至是具體的組織實施,孩子全員全程參與。老師的主要職責是輔助,做知識和生活的導師,關鍵時進行幫助或指點。現象教學,由問題驅動,多學科協(xié)同,老師和孩子共同參與,較好地解決了學習動力問題。整個過程中孩子的問題意識、動手與實踐能力都是不可或缺的。
4 現象教學的課程實施方式
上課方式舉例:
Topic: Green food claimer(綠色食品大搜尋)
Target: how to choose healthy & unhealthy food
Way:
分小組去尋找: Healthy food and unhealthy food ? (給人物)
小組討論:Why is it healthy or unhealthy (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來思考)
學習概念:What is healthy/unhealthy? (老師給出科學的概念)
Why should we choose healthy food? (引導思考why,和自身有什么關系)
How to choose healthy and unhealthy food?(引導該如何去選擇)
How to apply it on your daily life?(引導學員在自身生活中如何實踐)
課程特色體現:將跨學科知識應用于英語教學實踐中,通過生活中真實場景的模擬,讓學生能夠更直觀的進行交流表達,其中涉及到的食物成分比例和組成是屬于化學知識、數量統(tǒng)計以及價格的計算屬于數學知識,而這些都是用英語進行的表達,英語老師只是引導、輔助的作用,學生才是參與的主體,能夠在實踐中自主學習與思考,而且無論是英語的實際應用能力還是口語表達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也就是所謂的寓教于樂,在游戲或者活動中進行教學。
5 結束語
英語作為一門國際化語言,在人們工作、生活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而且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與進步,成為一名高素質的世界公民才可以為社會做出更多的貢獻,但是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方式國語枯燥、乏味,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本文提出的現象教學法不僅能夠在實踐中提升學生的英語水平,還能夠在學習和應用英語的過程中激發(fā)學生的擴散性思維,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這樣才能夠適應社會的發(fā)展,與時俱進。
參考文獻
[1]陳如平.打造新樣態(tài)學校[J].教育科學論壇,2016(24).
[2]陶西平.在交流與借鑒中創(chuàng)新——每一個學生成功法與反思教育[J].未來教育家,2016(08).
[3]田慧生.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全面深化課程教學改革[J].課程·教材·教法,2015(01).
作者單位
黑龍江職業(yè)學院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 1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