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國
摘要:隨著信息網絡高速化發(fā)展,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社會也對人才的培養(yǎng)提出了更高要求。2000年開始,我國政府就已經大力在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信息技術科的開設則是主要形式。因此,通過傳統(tǒng)模式下的教學現(xiàn)狀,具體案例等以及現(xiàn)有的教育成果來進行分析研究,從而來談如何探索新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中職教育;信息技術課;教育模式;應用
中職教育對于我國教育組成而言,是傳輸高技能專門人才的通道,承擔著重要的角色。這類學校的特點就是學習高中文化,實施特定職業(yè)技能培訓,沒有升學壓力,直接面向工作崗位[1]。其具有中國特色的職業(yè)教育,目的是為了解決大量年輕化勞動力過剩,而將低級勞動力轉變?yōu)楦呒寄軐I(yè)性人才,推進我國現(xiàn)代化發(fā)展。也正是跟隨國務院溫總理決議,把職業(yè)教育作為經濟社會上發(fā)展的重要基礎和教育工作的戰(zhàn)略要點。但是在面對新挑戰(zhàn)的情況下,探索出新的信息技術課教學模式,為中職的信息技術學生找到更好的機遇才是眾所樂見的。
一、信息技術課教學模式的現(xiàn)狀與探索
現(xiàn)在,雖然信息技術課已經普及到了每個學校,大部分都能夠熟練使用,很多同學只是會社交軟件游戲簡單應用操作等,但是用來工作學習相關技能操作的卻只占一小部分,而且這其中都是在高中[2],甚至以后的工作生活中重新學習再應用的。這就可以看出信息技術作為一門學科在教學研究已經落后于時代,在傳統(tǒng)教育模式中,教師一貫的知識灌輸法,學生沒有真正學會如何去運用信息技術,這是與教育目的完全背道而馳的,導致學生高分低能。信息技術的培養(yǎng)不單單是一門計算機學科,也是培養(yǎng)學生在最前沿的科技面前去感受信息技術的魅力,通過教師的引導和鼓勵,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信息技術。
二、信息技術課帶來的利與弊
近些年來網絡的迅速發(fā)展,信息全面化,各種快捷支付豐富著人們的生活,想要知道什么,上網一搜什么都有,電子閱讀大大減少了去找資料所花費的時間[3],觸目可及的便利;但同時學生所面臨的誘惑也越來越多,層出不窮的游戲軟件,形形色色的媒體廣告,五花八門的社交應用,這些成年人都難以抵抗,作為中職學生沒有升學壓力,如果不能夠合理安排學習時間,一不小心就會沉迷其中。更讓人擔憂還有網絡詐騙,利用學生社會經驗不足的弱點加以蒙騙,使不少孩子難逃魔爪。這讓我們不得不考慮如何在中職教育教學模式上進行改進,避免學生陷入網絡危害的漩渦。但是很多情況都是可以避免的,學??梢猿槿√囟ǖ氖录蓪W生通過信息技術將他們制作出相關動畫來學習防止網絡詐騙行為。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專業(yè)技能,也得到了宣傳防騙的目的。
三、信息技術課教學模式面對的挑戰(zhàn)
(一)信息技術課培養(yǎng)對象的改變
現(xiàn)在隨著信息化的影響,學習信息技術課的不僅僅是在校學生,還有更多的在職人員以及待業(yè)者也在學習信息技術。所以信息技術課程也要跟隨社會的需求進行變化,否則,學習內容與社會脫軌,那畢業(yè)對于學生來說無疑是很大的打擊,所以在課程設置上教師一定要做好把控[4]。就目前而言,還有很多有需求的人。學生在信息技術上的優(yōu)先學習的優(yōu)勢已經并不明顯;那么,在教學模式上我們應該通過什么樣的改變來突破這種現(xiàn)狀呢,也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教師的重要性是自學人員不具備的,教師的及時講解、及時溝通,能更迅速的解決疑問,這也是為什么課后補課班興起的原因?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意愿分成小組,由組長收集疑問再由老師解答。
(二)教學模式中教師角色的改變
傳統(tǒng)教學模式只有教師一人講授課程,但是隨著社會形態(tài)的不斷變化,網絡上的一些教學視頻,一些經驗貼,都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好老師”,這樣對于好奇心強的學生來說,會更樂于接受,這樣無論是對于教師或者學生來說都是有好處的,所以教師也可以為學生推薦一些好的素材或者學習視頻等。所以這種挑戰(zhàn)對于學校的教育模式來說并不一定是一種壞處,可能還會給教學帶來新的思路,畢竟,創(chuàng)新是很困難的一件事,既然有選擇,其實可也以進行問卷調查,將學校的教學視頻作為學生復習的素材學生是否接受。這樣在課后為落后的同學給予實際的幫助,人力物力就都節(jié)省了,這不也是一種新的模式。
(三)信息技術素養(yǎng)的提升
由于信息媒體化的普及,信息技術素養(yǎng)變值得我們注意,在平時教學安排上,我們經常會給學生們布置一些任務,比如提前準備一些資料,填寫某項調查報告,提交論文總結等,這時候如果不想思考不想操作還想完成教學任務。可能由于中職學生年紀還小因為貪玩,又沒有升學壓力,就會直接上網查找資料,拼湊網上各種資料報告,這是對學習的不認真,而剽竊他人觀點并擅自使用他人著作等就不僅有違法律,更是對自身信息素養(yǎng)的一種侮辱,所以培養(yǎng)信息素養(yǎng)也是應該納入到中職教育教學方案中的。
四、信息技術課未來的發(fā)展方向
不管怎么看,信息化還是社會發(fā)展的中堅力量。對于未來中職教育信息技術課的教學模式還是要以培養(yǎng)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為主要目標[5],因為能成就一番事業(yè)的人從來都不是只靠所學的技能而走到最后,更重要的是在擁有技能的同時還具備良好的職業(yè)素養(yǎng),不管是做人還是做事均具有腳踏實地的特性。這才是社會所需要的人才,但是在具體的教學模式上一定要做一些調整。簡單來說,傳統(tǒng)式教學老師講學生聽是遠遠不夠的,可以通過增加更多情景設計與實際操作,或者設計競賽等來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因為中職教育的學生正是好奇心強,領悟力也最強的時候,合理的教學設計策略一定會帶給學生更好的學習體驗。
結束語:
在大的時代背景下,中職教育可能在學歷文憑上優(yōu)勢欠缺,所以中職教育專業(yè)性優(yōu)勢就需要牢牢抓住,在未來的教學模式上也要突破傳統(tǒng)模式,可以考慮翻轉課堂等,最重要的社會日益變化,如果學校教育模式跟不上時代的變化,那也算是教育的失敗之處。所以,現(xiàn)在化的教育模式更能體現(xiàn)學生的特色發(fā)展,也可以有更大的發(fā)揮空間。對于日后的種種變化,即使脫離技能培養(yǎng),也能憑借基本素養(yǎng)迅速學習。
參考文獻:
[1]何寧,卓春英."互聯(lián)網+"環(huán)境下混合教學在高職院校信息技術課中的應用研究——以重慶水利電力職業(yè)技術學院為例[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7,13(22):118-119
[2]李秀評.信息技術課中的"任務教學"[J].考試周刊,2017(44):150
[3]劉義安.提升信息技術課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7,3(11):184
[4]李毅海.淺談聾生的信息技術課游戲化教學[J].教育界,2017(19):26-28
[5]梁金燕.淺談初中信息技術課基于合作模式教學[J].新課程·中旬,2017(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