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軍
摘要: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小學生由于年齡限制,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學習習慣等相對比較差。故在課堂教學中應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加強數形結合教學,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數學的習慣。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能力
一、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
兒童思維發(fā)展是由形象思維逐步向抽象思維過渡的。在教學中,教師盡可能讓學生動手擺一擺、剪一剪、拼一拼、分一分,動口說一說、議一議,動腦思考,自己得出結論,促使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這樣可以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例如: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計算,先讓學生利用數方格的方法計算,再讓學生拿出自己準備好的12個大小相等的(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要求擺成長方形,看有幾種擺法,它們的面積是多少,再看看長與寬的積同面積的關系,自己概括出長方形的面積公式。這種教學可使學生在主動參與實踐操作的活動中,充分發(fā)揮主體作用。在教學中,教師還可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給學生提供參與機會,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就有了參與意識。學習“三角形的面積”時,教師可先告訴學生,這節(jié)課我們要自己動手想辦法推導得出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方法,然后請學生用硬紙剪三角形。接著再引導學生想一想,議一議,看看能否將兩個三角形拼成他們已學過的圖形,有幾種辦法,最后讓學生匯報、交流并小結。
二、加強數形結合教學,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
數學是研究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學科,內容比較抽象,而小學生由于年齡的限制,抽象思維能力較弱,學習數學知識比較困難。教師如果在講授知識時,抓住數學中數與形的關系,注重運用直觀圖形,巧妙地把數與形結合起來,把形象的知識加以抽象,再把抽象的知識形象化,使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與抽象思維能力協同發(fā)展,則可以使學生輕松地掌握數學知識,更好地發(fā)展思維能力,從而收到較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學質數與合數的概念時,教師可指導學生用小圓片表示自然數,擺成點、直線和長方形(正方形)圖,讓學生利用圖形較好地理解質數、合數的意義。在做法上,可先指導學生用小圓片在桌子上分別擺成點、直線或長方形(正方形)等圖形,如表示1、5、9、11、12,再讓學生觀察,什么數只能擺成一條直線,哪些數除了擺成直線外,還能擺成長方形(正方形),這樣引導學生觀察,就會發(fā)現:只能擺成一條直線的是5和11;9和12除了能擺成一條直線外,還能擺成長方形(正方形)。再接著引導學生分析它們各自約數的個數,這樣,就會發(fā)現規(guī)律:即1只有一個約數,1=1×1;5、11分別寫成5=1×5,11=1×11的形式,即它們都有兩個約數;9可以寫成9=1×9=3×3,12可以寫成12=1×12=2×6=3×4的形式,即它們除了1和它們本身外,還有別的約數,在此基礎上,再向學生揭示出質數與合數的概念。運用數形結合,幫助學生建立了抽象的數學概念,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蔽覈逃乙苍岢觯骸皩W則需疑,大疑則大進,小疑則小進。”這都說明了質疑的重要性。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多提問,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提問的機會,把提問權更好地從教師手里轉讓給學生,使學生逐步養(yǎng)成善于發(fā)現問題,勇于提出問題,學會分析問題的好習慣。例如在教學“連乘應用題”時,有這樣一道例題:一個商店運進5箱熱水瓶,每箱12個,每個熱水瓶賣11元,一共可以賣多少元?第一種解法是先算11×12=132元,再算132×5=660元;第二種解法是先算12×5=60個,再算11×60=660元,在學完兩種解法后,我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有一個學生大膽提問:“老師,我是先算11×5=55元,再算55×12=660元的這種方法可不可以呢?”教師首先表揚了這位敢于提問的學生,然后組織全班學生討論這種方法對不對。通過討論,學生得出“5箱熱水瓶”和“每個熱水瓶賣11元”這兩個條件沒有直接的關系,所以不能先用11×5來計算。由于這位學生的提問,同學們知道了沒有關系的兩個已知條件是不能相乘的,從而很好地解決了連乘應用題中的難點。
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數學的習慣
好習慣是人生最大的財富。數學教育過程理當培養(yǎng)學生仔細觀察、善于傾聽、獨立思考、質疑問難、收集信息、自我評價等良好習慣使學生終身受用。在學生的作業(yè)中最能反映出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習慣。我認為良好的作業(yè)習慣應該包括:態(tài)度認真、及時檢查驗算、書寫工整、獨立完成、富有創(chuàng)見等。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高低不僅僅是體現在對問題的分析與解答,還體現在對解答過程的反思和檢驗。由于學生缺乏良好的檢驗習慣,經常事后后悔,我們習慣把這種現象稱為馬虎,其實是學生能力素養(yǎng)培養(yǎng)缺失的體現,而在實際教學中往往忽略這方面的訓練與培養(yǎng)。所以,在平時的作業(yè)中,對于一些字跡潦草的學生先進行提醒,如果不改的話,只能進行適當的懲罰。不要過于相信學生的檢驗能力,每個問題的檢驗方法往往是有多種。解方程、脫式計算、填空等的檢驗都要經常帶領學生進行回顧,針對實際情況進行選擇合適的方法進行檢驗。如對應用題的檢驗學生是非常困難,然而檢驗時不可缺少的一環(huán)。要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檢驗應用題的方法,逐步養(yǎng)成自覺檢驗的好習慣。
總之,在教學中,教師應該積極想辦法,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開發(fā)學生的智力,進而把知識轉化為多種能力。同時,下大氣力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進入中學學習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