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畢華
摘要:營造、創(chuàng)設良好的高校體育課堂教學氛圍,需要大學生和教師的共同參與。因為學生的主體參與同教師的個性教育既有因果性,體現(xiàn)源頭與主流的辯證特點,又具有互動性,相輔相成,共同促進高校體育的發(fā)展。本文從幾個方面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高校體育;課堂氛圍;興趣參與;個體差異;審美教學
高校體育課程改革,首先要求教師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全面創(chuàng)新,充分展現(xiàn)教師個性化教學特征。其目的是提高高校體育教學質量,培養(yǎng)大學生健康的、良好的身心素質。
如何體現(xiàn)高校體育課堂教學的個性化特色呢?首先應摒棄本末倒置的以教師為主,學生為從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又要避免片面的放任自流。高校體育教師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正確的健康意識,引發(fā)學生滿懷興趣、滿懷熱情參與體育課堂教學,讓大學生真正成為體現(xiàn)教師個性化教學的主流,讓體育健康課堂教學目標在學生興趣盎然的參與中得以完成,造成一種互動共榮的課堂教學氛圍。
一、結合學生實際制定教學目標
高校體育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大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是個性化教學的主流,他們之間的關系是辯證的。因此高校體育教師必須遵循新的《教學大綱》,遵循體育科學精神、解放思想、大膽創(chuàng)新、勇于實踐、積極探索,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素質和體育實踐能力,促進學生不斷進步,不斷發(fā)展。
高校體育教師的教學,必須建立在科學有效的基礎上,建立在實踐的基礎上。以新的《教學大綱》為理論指導,基于學生的整體素質,利用學校的運動場地、器材設施,科學篩選教材。教師有針對性地選擇教學的重點、難點,制定學期教學計劃。精心設計每一課時的教案,真正體現(xiàn)高校的教學風格,調動學生的積極參與性。如田徑運動中的短跑速度,投擲力量,跳躍的高遠度,長跑的耐力等都是教學的基礎。
當前大學生的運動素質狀況是:女生的弱項大多是力量、速度;男生的弱點則大多是速度、耐力。體育教師要把訓練提高女生的力量作重點,把訓練男生的耐力作重點,在每堂課的教學中,以突出重點為基礎,帶動難點,來提高大學生的全貌運動素質。
二、讓課堂教學目標與大學生興趣參與結合起來
高校體育的個性化教學,不是教師教學的隨意性,而是要求課堂教學目標明確,教學重點突出,讓教學方法充滿情趣,教學形式豐富多樣。讓學生真正動起來,讓體育課堂活躍起來,不應該是放羊式的熱鬧。高校體育教師的個性化教學,主導作用就突出了。學生的興趣參與,強調要在輕松愉快中完成教學目標。要求高校教師在課堂教學目標完成以后,開展多種活動,進一步調動學生的活動興趣。如進行街舞、健美操、足球、武術等項目的活動。
根據(jù)大學生的不同喜好,讓學生能充分展示自我,自主學習,教師應分頭參與指導,并從中進行啟發(fā),鼓勵,與同學們打成一片,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調整。讓學生對老師產(chǎn)生親切感,產(chǎn)生親和力。從而鼓勵學生在達成目標的過程中挖掘自己的潛力,并幫助學生總結積累學習經(jīng)驗,相互交流,學會學習和創(chuàng)新練習。又如足球運動的教學課時有限制,況且學校的場地設施不太規(guī)范,器材少。怎樣才能既要滿足學生的運動興趣,又能顧及整體的教學目標呢?在教學課時計劃的安排,教學形式方面,就要因地制宜,靈活處理。體育教師在課堂教學目標完成以后,組織學生分項進行足球技術的訓練,將踢球、傳球、接球、運球、射門、訂秋、搶截擲界外球,守門員技術,步伐動作移動,戰(zhàn)術配合等分課時訓練,再組織小型的比賽活動,就會滿足學生興趣。再如:部分學生喜歡街舞,體育教師在課堂訓練目標完成后,可為學生提供音樂配合,讓學生高高興興的舞蹈運動。
三、注重學生整體素質與個體之間的差異
高校體育課堂教學,必須重視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又要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人施教尤其體現(xiàn)體育教師的個性特色。這需要特殊的教學安排和考評目標,才能激活學生積極參與。教學目標的設置和考評切忌一刀切。對體育素質好的學生,考評目標可以定高一些,對身體素質、體育運動素質差的學生,考評的目標可略定低一點。讓學生在體育運動過程中,都有成就感,都有向上進取的活力。目的在于使學生樹立信心,無論學生成績如何,最終都是讓他們感到教師的真誠深情的關愛。教師也要經(jīng)常用富有感情的激勵性語言和熱情鼓勵的方式善待學生的每一點進步。鼓勵學生大膽實踐,表現(xiàn)自我,展示自我,并具有一定的冒險精神,去積極穩(wěn)步地安全完成每一單元,每一課時的學習目標。
四、體育教學要注重學生的心理素質
高校體育教學的特色,體現(xiàn)在體育教學的審美情趣中。體育運動不僅有運動的特點,形體的美、速度的美、力度的美、動作協(xié)調的美,更體現(xiàn)了向上、進取、樂觀、創(chuàng)新的審美精神。體現(xiàn)教師的個性化教學應該讓學生得到審美的陶冶。體育教師的教學細節(jié)讓學生感受到一種人文的關愛。讓學生在體育課中不僅學到運動的技能技巧,提高身體素質,同時培養(yǎng)良好的運動心理,鍛煉其意志,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愛。
對體質較弱的學生,尤其對女生更應主動的關心愛護。例如:足球運動和籃球運動,這兩類運動對學生的體質要求較高,需要一定的身體素質,其內容豐富,動作多樣,有難有易,教學中,體育教師應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才干,靈活運用體育學科的資料,硬件軟件資源,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操與人文思想。通過球類運動的學習,讓學生形成正確的身體姿態(tài),塑造強壯、健美的形體。讓學生體會到自己在身體和動作技術方面的變化與提高,從而培養(yǎng)大學生不畏艱難、勇敢頑強、開拓進取、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和良好的心理素質。
五、體育課堂師生互動共享
高校體育課程的個性化教學,把學生從傳統(tǒng)的被動式教學中解放出來,學生對教師個性化的教學有良好的心理適應力和反饋性。由被動者變?yōu)橹鲃诱?,完成心理調適過程而走向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體育課堂教學,使教師的個性化教學效果得到體現(xiàn)。教師在課程中因勢利導,主動征求學生意見,及時修正自己的教學方法、步驟。學生主動向老師提建議。如體育課的訓練目標,學生感興趣的項目,學生認為應調整的目標等,讓體育課成為大學生喜歡的科目。為大學生以后的就業(yè)打下良好的身體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