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春燕
摘要:小學語文教育應追求價值;追求本位回歸,追求簡單,追求情感與知識的和諧,追求詩意的品位,追求小學語文教育“生態(tài)鏈”。小學語文教育應樹立長遠的理念,整體建構應具有科學性,全面地建設小學語文教育。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育;本位回歸;簡約化;科學性
1.小學語文教育現狀
就目前我國小學語文教育的現狀而言,表面上搞得轟轟烈烈,實際上效果甚微,小學語文轉變成了一種改的不能徹底、不改卻不可的兩個局面。整個小學教育投資是非常大的,基礎教育并沒有因為加大投資而獲得提升,特別是小學語文教育似乎朝著別樣的路在曲折前行,遭遇的挑戰(zhàn)也在加劇。
1.1小學語文教育功利化嚴重為了提高國家的基本素質和民族文化的軟實力,黨和政府始終重視和加大對義務教育階段的投入。教育不是教師,而是一個系統(tǒng),它不僅包括宏觀方面,它還包括一些微觀方面,包括更多層次、更多方面、更多職位。因此,我們必須探究小學語文教育的影響,尤其是小學語文教育沒有得到長足發(fā)展的源泉。語文是母語,學習是最重要的,在生活中培養(yǎng)、在生活語境中陶冶是同樣重要的。如果小學教育產業(yè)化,那么孩子可能會被剝奪剩下的休息時間,感知、回味機會,并會增加孩子對學習的反感。很多事情,在課堂上是根本學不到的,只有在生活中去感受、去體驗、去總結,才能夠將語文理解透徹、才能內化。對于小學語文教育而言,需要的不僅僅是一種知識,更多是一種能力和境界。
1.2小學語文教育單純追求成績提高和能力提升在小學教育中,大多數人都關心的是數學、自然、英語等科目,對于語文這一門學科并不太重視,而主要追求學生的成績和能力的提高。在上世紀90年代,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目的中規(guī)定“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使學生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能力”。初中《語文教學大綱》規(guī)定使學生“具有基本的閱讀、寫作、聽話、說話的能力”,高中《語文教學大綱》的規(guī)定是:使學生“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現代文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聽說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學鑒賞能力和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顯然,以往的教學大綱更注重具體的“能力”,而《課程標準》更注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課程標準對“語文素養(yǎng)”要素做出具體的解釋:“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使他們能適應在讀寫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的實際需要,口語交際能力。語文課程也要注重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人格和健全的人格,促進道德、智力、身體和美的和諧發(fā)展。
2.小學語文教育應有的價值追求
小學語文教育在中高考等應試考試思維模式帶動下,發(fā)生了不適宜小學生語文發(fā)展的理念扭曲,價值追求一直令人擔憂,成為教育發(fā)展關注的現象。如何逃避“路徑依賴”,走出一條科學教育之路?許多語文教師在語文道路上,即“語文教育的中國化”,探究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小學教育路子,以探究學生素質培養(yǎng)、道德意識和自由精神建設這一點來探索。小學語文教育應該摒棄那種忽視學生的讀、寫、聽、說能力訓練的想法和做法,放棄考試,教學實踐,還原語文本來所具有的“色彩”“顏色”和“味道”,回歸到傳統(tǒng)文學教育本來面目,以期達到一種“本色語文”?;貧w語文教育原有的“文學關懷”,或回歸語文教育的原旨,即“人文關懷”,實現語文教育的“本位回歸”。
3.小學語文教育的科學化建設
語文教育不僅是知識的教育,更是生命的教育,它代表著人的知識的塑造,更是人的道德意識的覺醒和自由心靈的建構。樹立正確的語文教育觀是小學教育作為基礎工程的基本技能。只有追求教育的價值,才能喚醒應試教育的無限生機和活力。
3.1小學語文教育應該樹立一種長遠性理念對中國教育科學發(fā)展的小學語文教育科學化建設是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小學語文教育科學不僅是中國教育現代化道路探索的必經階段,也是建設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語文教育的價值目標。小學語文教育有著悠久的歷史,小學語文教育在過去百年中更是向著現代化的方向努力。
3.2小學語文教育的整體建構應具有科學性首先,小學語文教育的整體建設要有科學,建立小學應該注重頂層設計,語文課程的改革者、實施者、指導者,應該意識到在中國的語文課程改革方向的問題;其次,課程標準應該從多角度出發(fā),從教育發(fā)生的下層出發(fā),制訂符合實際的課程標準;第三,課程建設必須建立在語文教材的核心內容,教材上有什么內容可教,應該教教材上的什么內容,課程內容、教材內容與教學內容之間的生成轉換關系等問題。第四,教師要重視對小學語文教育的長遠發(fā)展,使教師不論是知識還是道德都成為學生成長的榜樣;第五,小學教育用客觀標準評價體系來判斷,不同評價主體的評價標準是不同的,為了與時俱進,使教育公平和與時俱進的最終結果,還在于評判內容的科學化和與時俱進。
3.3小學語文教育構建的基礎應該將文本作為核心小學學習有一種特殊的教育階段,這一時期的學生中普遍存在的記憶和分析能力較弱,整體感知比細節(jié)更強大,充滿了五顏六色的幻想,好奇心、創(chuàng)新思維活躍等不同于其他教育階段的心理特點。在教育理念我們忽視這些特點,盲目地追求時尚,小學課本廣度的追求;忽略那些身體和心靈,幫助學生建立傳統(tǒng)的“經典”教材的價值觀,反而退而求其次選用一些表面時尚而沒有任何內涵的散文、報刊評論作為小學語文的教育材料。
4.結語
我們的教育追求“不讓一個孩子失敗”。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之中也提出了這樣的目標規(guī)定:語文教育要迅速走上健康發(fā)展之路,把學生轉化為創(chuàng)新人才,有著完美的安排奠定基礎。座位編排看似簡單,卻茲事體大、學問很深,不可不重視。正如溫斯坦所言,沒有一種座位安排可以滿足所有班級、所有學習場所和所有的人,教師應利用座位安排達到他們具體的教學及行為目標。課堂教學中存在著許多場景,教師應該為自己的教學環(huán)境服務。
參考文獻:
[1]楊道麟.試論語文教育中國化的方向[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2009,(01):102-108.
[2]錢理群.五四新文化運動與中小學國文教育改革[G]//金生.教育:思想與對話.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
[3]韓軍.論語文教育與人文精神[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0,(3):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