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美紅,楊 瓊,葛 君
(解放軍第113醫(yī)院護理部,寧波 315040)
世界上每天至少有500萬癌癥患者遭受著疼痛的折磨[1],疼痛對癌癥患者及其家屬是一種折磨,疼痛得不到有效控制會加重患者焦慮抑郁情緒,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2]。家庭是促進患者健康生活的重要環(huán)境,有研究表明,家庭親密度越高、適應性越好,患者的生活質量越好。癌痛患者與家屬共同參與健康教育,在提高患者對治療依從性的同時,加強患者與家屬之間的溝通,提高家庭親密度和適應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等方面有著重要的意義。
1.1一般資料選擇2015年7月至2016年8月在本院腫瘤內科住院的癌痛治療患者,患者病程在1~10年,無用藥時的疼痛評分均大于3分的患者,共100例。
1.1.1患者入選標準有止痛需求,且接受規(guī)范化癌痛治療的腫瘤患者。
1.1.2家屬入選標準①年齡18~70歲,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上;② 意識清楚,無視力、聽力及認知行為障礙,能進行良好的語言溝通;③ 患者的直系親屬或與患者長期生活在一起且關系密切的親屬;④愿意配合本研究。
1.1.3觀察組與對照組將入選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50例,其中男61例、女39例,平均年齡(69.67±17.05)歲,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48例、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52例。觀察組中家屬與患者的關系:父母10名、子女12名、配偶25名、其他(叔侄、婆媳等)3名;根據調查,父母、配偶的依從性較高,子女依從性其次,其他人員依從性相對較差;共16名男性,34名女性,平均年齡(53.40±16.81)歲;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37例,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13例。對照組中家屬與患者的關系:父母12名、子女10名、配偶23名、其他(姨侄、婆媳等)5名;共13名男性,37名女性,平均年齡(51.00±17.45)歲;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32例,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18例。兩組間患者及家屬的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家屬構成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2.1宣教護士標準由3名癌痛專職教育護士負責教育與管理,具有護師及以上資格,2年以上腫瘤內科專科臨床護理經驗。熟練掌握癌痛規(guī)范化治療相關知識與技能,1年以上癌痛規(guī)范化治療管理與教育經驗,具有良好的護患溝通能力。
2.2教育方法
2.2.1宣教內容兩組患者教育內容相同。具體為:癌痛規(guī)范化治療的基本知識,包括疼痛正確評分、癌痛治療方法、三階梯止痛原則、癌痛規(guī)范化治療目標、癌痛治療常見誤區(qū);家庭支持性溝通的知識,內容涉及學會傾聽、話題與時間的選擇、鼓勵的重要性、溝通中的注意事項。癌痛患者各期的心理疏導,主要針對體驗期、懷疑期、恐懼期、幻想期、絕望期、平靜期的知識點;生活支持照顧技能方法,教會正確的口腔清潔、有效咳嗽、壓瘡預防、安全喂食技巧、輔助翻身等;癌痛突發(fā)應急處置,主要了解暴發(fā)性疼痛處理、藥物治療;藥物不良反應的觀察,講解胃腸道反應、便秘腹脹、神經性反應、皮膚反應、停藥指標的有關情況。
兩組均采取個別宣教、集中指導、多媒體教學、操作演示、座談會、發(fā)放宣教手冊、微信平臺推送等方法。
2.2.2宣教實施觀察組在對患者進行癌痛規(guī)范化治療教育的基礎上,采取家屬參與教育模式。①為家屬與患者分別建立宣教教育清單,內容包括家屬與患者的聯系方式、家庭住址、癌痛宣教者、癌痛宣教的評價者等;②對患者及其家屬作同步宣教,讓家屬參與整個癌痛規(guī)范化治療的過程。任務清單實施安排:教育者檢查患者及家屬對教育內容的掌握情況并實施動態(tài)干預,每天下午對患者及其家屬宣教相關知識,并評價前一天宣教內容的知曉情況;每周二下午利用病區(qū)座談會時間,對所有住院患者及家屬進行集中教育,每周由科室護士長抽查宣教的情況,次日對宣教內容掌握不理想的予以再次宣教直至掌握。每月對宣教內容做滿意度測評,掌握宣教的知曉率,對滿意度測評中提出的問題進行單獨宣教。每次宣教后分別將教育內容及掌握情況記錄在患者及家屬的教育檔案上。
2.3評定工具
2.3.1一般資料的調查問卷該問卷為自行設計,內容包括:年齡、性別、職業(yè)、文化程度、疾病需求、疼痛影響、不良反應、醫(yī)療付費方式、滿意度等項目。
2.3.2疼痛評分表采用自行設計的符合癌痛臨床面部表情并結合數字分級法進行疼痛評分,將疼痛程度用0~10的數字依次表示,0表示無痛,1~3為輕度疼痛(睡眠不受影響),4~6為中度疼痛(睡眠受影響),7~10為重度疼痛(嚴重影響睡眠),部分老年患者還可以結合面部表情進行評分。
2.3.3不良反應評價[2]參照美國國立癌癥研究所不良事件的通用術語標準分為Ⅰ~Ⅴ度。Ⅰ度為輕度反應,Ⅱ度為中度反應,Ⅲ度為嚴重反應,Ⅳ度為可以致命的嚴重不良反應,Ⅴ度為導致死亡。主要是對阿片類藥物引起的不良反應:便秘、惡心/嘔吐、嗜睡、排尿困難、皮膚瘙癢、呼吸抑制等方面進行評價。
2.3.4采用生活質量評定量表[3]在入院日和出院前對兩組患者生活質量進行評分,量表內容包括:身體功能、角色功能、情緒功能、社會功能及總體生活質量5個方面,得分高低與生活質量正相關。
2.4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 13.0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
3.1兩組患者干預前后患者疼痛程度比較實行干預后觀察組疼痛緩解程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3.2兩組患者干預前后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明顯少于對照組,而觀察組干預后不良反應低于干預前,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疼痛程度比較[n(%)]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n(%)]
3.3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而觀察組干預后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干預前,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①與干預前比較,P<0.01;②與對照組比較,P<0.01
4.1有利于提高癌痛患者治療的依從性癌癥患者由于其疾病性質特殊,容易產生煩躁情緒,往往對治療采取不配合態(tài)度。家屬參與到健康教育的具體實施及監(jiān)督后,成為護士與患者之間的橋梁,有利于醫(yī)務人員與患者的溝通更加順利,更易得到患者的理解,從而不斷提高患者的依從性[4],接受護理宣教并積極地配合相關護理及治療,達到有效控制疼痛的目的。
4.2有利于提高癌痛患者的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通過家屬參與健康教育,患者及家屬可以掌握癌痛的影響及治療配合的要點,減少因患者在健康教育時由于疾病因素影響,而降低治療的配合度和依從度。家屬能潛移默化地從認知、態(tài)度和行為的變化中,激勵患者,通過改變患者的意念、感覺及行為,以減輕患者的痛苦,幫助患者得到疼痛被控制的感覺[5]。表1可見,觀察組實施干預后,疼痛的緩解程度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1),提示家屬參與健康教育能為癌痛患者提供規(guī)范化輔助治療,確保疼痛控制的效果。表2可見,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明顯少于對照組,而觀察組干預后不良反應低于干預前(P<0.01),說明家屬參與在幫助患者更好地控制疼痛之外,還能降低相關不良反應,使患者整體舒適感明顯增高,提升生活質量。
4.3有利于增強癌痛患者社會支持力度將家屬放在與患者同等受教育的重要位置上,不僅增加患者及家屬對疾病的了解,樹立信心,有效預防或減輕并發(fā)癥,促進患者健康,還縮短患者及家屬與醫(yī)護人員之間的距離。家屬參與除了可幫助患者有效控制癥狀外,還能恢復患者自我控制感、恢復自我功能,并主動參與到疼痛治療中。表3可見,觀察組患者在對自身各方面功能的認知上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1),進一步說明健康教育中家屬的參與可有效滿足患者心理需求,幫助患者建立起積極而全面的心理認識,從而過渡到對身體及癥狀的良好控制,增強患者遵醫(yī)治療的決心和信心,最大限度地依從規(guī)范化治療要求,得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4.4有利于提高家屬規(guī)范化照顧技能本科室對觀察組患者及家屬定期舉辦系列健康教育講座,并著重在癌痛患者的護理技巧、用藥規(guī)范、常見問題及誤區(qū)等方面進行指導,以授課和技能演示相結合的方式,使家屬對癌痛患者的生活、軀體、心理有更多的認知[6]。同時,根據需求在床旁宣教中著重針對患者情況進行個體化飲食、生活及康復護理及宣教,在癌癥疼痛控制中起到重要且不可缺少的作用[7]。
4.5有利于提升護士的專業(yè)價值家屬參與癌痛患者的健康教育可以改善患者的負性情緒、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同時提高護理人員的溝通能力[8]。護士通過對癌痛患者及其家屬的系列健康教育,取得患者的信任,并能及時得到患方對于護理、治療及其他相關問題的疑慮與反饋,激發(fā)護士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熱情,在健康教育、咨詢、隨訪等多方面接觸中體現出護理的專業(yè)價值,有效地完善止痛措施和護理工作,真正解除患者的痛苦[5]。護理人員在“護士-家屬-患者”模式中得到全方位的鍛煉,提高護士業(yè)務水平及溝通協調能力等綜合素質。
4.6對中重度疼痛的輔助治療效果明顯家屬參與癌痛規(guī)范化治療過程,在健康教育中督促患者的癌痛治療,能有效減少癌痛的不良刺激和提高規(guī)范用藥的依從性。但這與病例的選擇及疼痛陽性指標的隨機性有一定關聯,并與入選病例所處的心理期息息相關,本文尚未進行闡述,有待于進一步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何海燕,朱京慈,彭娜.疼痛自我效能感影響因素的研究[J].護理研究,2010,24(8):1987.
[2]宜慧娟,彭光群,李平.大劑量嗎啡持續(xù)靜脈泵入治療消化系統(tǒng)腫瘤重度癌癥疼痛的護理[J].中國疼痛醫(yī)學雜志,2013(19):509-511.
[3]黃湛芳,劉玉瑩.護理健康教育學[M].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60.
[4]Jiannan Li, Shihou Sheng, Kai Zhang et al., Pain Analysis in Patients with Pancreatic Carcinoma: Irreversible Electroporation versus Cryoablation[J]. Biomed Res Int, 2016(11):1-6.
[5]Lara-Solares A, Ahumada O M, Basantes P A, et al. Latin-American guidelines for cancer pain management[J]. Pain Manag, 2017,7(4):287-298.
[6]王亦素,李霞,林海玉.腫瘤化療患者健康教育食譜庫的建立與應用[J].護理學報,2015,22(4):69-71.
[7]明星,趙繼軍.癌癥患者及家屬對癌性疼痛藥物治療認知的研究進展[J].護理管理雜志,2011,11(8):565-566.
[8]Liu W C, Zheng Z X, Tan K H, et al. Multidimensional Treatment of Cancer Pain[J]. Curr Oncol Rep, 2017, 19(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