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杰
摘 要:學習是一項長期的腦力勞作,需要不斷的思考與新知識導入,在此期間,缺乏興趣的指引,學習必然呈現(xiàn)出機械化的特點,難以在基礎的知識點上進行內容鞏固與拓展,可見興趣在求知中的重要性,小學語文具有情感豐富的特征,難以切身感受諸多廣泛的內容,這樣的大背景下,更加需要興趣的潤燥,使得學生打消對語文的逆反心理,不由自主衍生探究的心理,以多維的角度面對語文理解,透過語文的表象看本質,得以全面能力的全面提高。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 激發(fā)學生 學習興趣
孔圣人曾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庇纱丝梢?,興趣是產生求知源動力的先決條件,中職語文教學沒有興趣的潤燥,將成為機械化的知識灌輸,學生的學習效果自然差強人意,興趣的培養(yǎng)應根據每一個學生的特性,針對性的開展教學活動,以集體的全員互動,啟發(fā)小學生的心智啟蒙,將文化課與專業(yè)課以一個契合點貫穿起來,讓學生認識到語文學習的重要性,并且樂于學習語文、享受語文的熏陶。
一、提煉重點激趣
語文長篇拖沓的文字常令學生先入為主衍生逆反心理,教師可幫助學生精煉語言,提取出文章的重點精髓,讓學生先代入情感感悟中心語句的內涵,繼而輻射故事脈絡,從重點的破解到文章的二次續(xù)讀,深化領會文本的深邃情境,以點帶面促成語文的全面發(fā)展。如教學《詹天佑》這篇課文,可采用“字詞突破”手段指導學生學文,即指導學生抓住開頭語句“詹天佑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中的“杰出”、“愛國”字詞來組織學生學文,著力引導學生從整體把握課文的主旨,開展深層次的思維活動,增強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深刻地理解“詹天佑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這一中心,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不怕困難的堅強意志。再如教學《秋天的懷念》一課,標題“懷念”顯形象、見內蘊、傳深情,新穎可感,統(tǒng)領全篇,從標題突破能收事半功倍之效,可采用“標題突破法”來組織學生探究課文。先根據課文內容引導學生探究:為什么取題“秋天的懷念”?學生心存懸念后,通讀全文,再組織學生暢談體會,然后引導學生去整體感知課文,擴展開去,歸結到對母親的“懷念”這一主題上來,為學生進一步理解全文作了必要準備。通過突破法的教學,我們有理由相信,有外在的語言刺激,也有內在的學習任務作為動力,學生的學習興趣已被課堂教學過程充分激發(fā)出來了。
二、采用科技激趣
興趣的提高首先要找到學生的喜好與教材要求的契合點,基于學生喜聞樂見的內容元素導入,迅速吸引學生的眼球,傳統(tǒng)照本宣科的授課模式下學生的反饋低迷,可糅合現(xiàn)代技術手段,利用多媒體直觀的演示,將學生難以涉足的國家環(huán)境、地理等知識點在視頻中圖文并茂的播放,學生仿若身臨其境,興趣迸發(fā)、興致盎然,全身心的參與互動,為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帶來了先機?,F(xiàn)代化的多媒體教學具有鮮明的色彩、逼真的形象和連續(xù)的動作,其鮮明獨特的表現(xiàn)力和直觀生動的形象性最能喚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不知不覺進入教學內容中,讓學生入情入境,提高學習積極性。因此,教師必須利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諸如幻燈投影、錄音錄像、計算機等,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共享外界資源。這些手段節(jié)省大量的課堂教學時間,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它作用于學生的多種感官,生動形象,直觀性強,展開聯(lián)想、加強記憶。言語、材料和視覺形象結合起來儲存了大量信息,視聽結合,生動形象,增強記憶。例如教學《桂林山水》,多媒體課件演示,讓學生有親臨其境之感,感受到祖國壯麗山河的偉大,受到心靈的震撼。擺脫了以往陳舊呆板的教學,讓學生有一種新鮮感,興趣感,學生快樂地接受語文這一門學科。還可以組織學生們實地考察,參觀旅游,加深對語文的理解,事半功倍。
三、拋出疑問激趣
好奇心是指對新知識、新事物、新問題有很強的求知欲和濃厚的興趣。激疑是進行教學的重要策略,善于激疑才能引起學生的積極思維,才能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因此,我們常常創(chuàng)設激疑情境,引發(fā)學生好奇心,驅使他們全心地投入到知識的探究中。如教學《矛和盾的集合》時,上課開始,設下懸念問學生“古時候,人們在戰(zhàn)場上打仗,用的最多的武器是矛和盾,到底是矛能穿過盾,還是盾能擋住矛?”有的學生脫口而出:“矛能穿過盾。”有的說:“盾能擋住矛。”兩種意見學生爭論不休,教師又問:“如果把矛和盾集合,那將是怎樣的武器?”學生面面相覷,好奇之余,急于知道其中的奧秘,急忙打開書閱讀起來,從而激發(fā)了學生主動探索的欲望。疑問使學生產生好奇,好奇又萌發(fā)起學生想實踐、想創(chuàng)新的意識,所以激疑不僅可以引起學生的好奇心,而且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人類的思維活動往往是由于要解決當前面臨的問題而引發(fā)的。以往“填鴨式”的課堂總是以教師灌輸為主,學生失去了獨立思考的源動力,久而久之學習就變成了被動接受,這樣的方式極不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培養(yǎng)。我們提倡讓學生快樂學習,這就勢必要求教師要積極引導、啟發(fā)想象、鼓勵學生敢想、敢疑、敢問,重視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yǎng),進而進行發(fā)現(xiàn)問題教學。激勵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如《灰雀》一課,學生充分朗讀后提問:灰雀到底去哪里了?男孩為什么要捉走這只灰雀?列寧喜歡灰雀,他想些什么?列寧為什么要問鳥?鳥怎么會說話呢?這篇課文告訴我們什么?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讓學生自己讀書,互相議論,自主探索解決。這樣學生在質疑中感受到了自己擁有學習的自主權,在解疑過程中也體會到了成就感。教師的教就顯得十分有效;學生的學也變得積極主動。
結語
學習興趣是小學生學習和獲得知識的主要動機,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是教師高效的教學手段,能有效地優(yōu)化語文課堂教學,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教師要想學生樂學、善學,就必須了解學生的性情,投其所好。巧妙運用各種方法和手段,就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從而達到學好語文的目的。
參考文獻
[1]于書華.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2(33).
[2]朱靜.激勵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3.
[3]劉彥.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J].學生之友(小學版).2010(04).
[4]尹紅.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