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再麗努爾·努爾買買提
摘要:高中語文教師要有一定的人文素養(yǎng),教學中創(chuàng)造探究性學習情境,以人文味道,滋潤學生心田。
關鍵詞:語文教學;人文精神;創(chuàng)新意識
高中語文課堂往往出現兩種極端:要么學生對上課內容不感興趣而齊刷刷地趴下或者自娛自樂———睡覺、看課外書、聽音樂;要么興奮過度,課堂上一片嘈雜,教師聲嘶力竭,學生依舊喧嘩。久而久之,課堂四十五分鐘學生感到煎熬,老師感到束手無策。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在初中語文教學基礎上,通過聽、說、讀、寫的強化訓練,使學生獲取大量的信息,能有效地進行多方面的交流,以提高他們駕馭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和語言文學修養(yǎng)。提高全面素質、綜合能力和適應職業(yè)變化的能力?!庇纱丝梢?,在強調人才知識、能力的綜合性和實用性的當今社會,語文教學更應強調語文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所以語文教學革新迫在眉睫,勢在必行。
一、以人文味道滋潤學生心田
語文教學的目標之一就是提高學生的人文精神,讓這些精神同化學生,進而內化學生的心靈,讓學生在品德修養(yǎng)、氣質個性和人際交往中獲得提升。高中語文在教學內容上就具有極強的人文性特征,很多都是人類優(yōu)秀思想的成果,對高中生的品德修養(yǎng)、氣質修為具有一定的熏陶作用,可以滋潤學生的心田。語文教學應該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突出人文精神的宣傳,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精神,突出在知識學習的基礎上給學生一定的精神洗禮。具體來說就是要教師在教學中認真的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素材,并且把這些所謂的人文教材通過適當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模式,內化到學生的心靈,讓學生通過這些知識的學習和感悟,體會到真善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并健全學生的人格,讓學生具備健康的身心。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認真的整合教材和學情之間的關系,讓自己的語文課堂充滿人文精神,實現新課改提出的三維教學目標。使學生擁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展現“仰天大笑出門去”的豪情,樹立“咬定青山不放松,任爾東西南北風”的信念,獲得“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的感悟,確立“吾不能變心以從俗兮,固愁苦而終窮”的高尚人格。
二、創(chuàng)造探究性學習的情境
高中語文課程是人文內涵和語言文字的有效結合,因此,高中語文課程的探究內容非常豐富,而且探究的過程是講究情感的投入和發(fā)展的。所以,只有科學合理的創(chuàng)造探究性學習情境,才能更好的確保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有效實施。首先,教師可以借助虛擬情境的手段和方式,讓學生在理解、領悟課文內容的基礎上,人為地再現文章意境,利用語言文字,聲情并茂地虛擬情境,使學能夠獲得真實的情感體驗。譬如,在學習《沁園春·長沙》一課時,教師可以播放一段合適的背景音樂,然后模擬作者站在江邊,看滾滾江水浩蕩千古,心中滿懷豪情壯志的形象,并大聲的朗誦出這篇經典的詩歌,把學生的情感融入到作者的寬闊胸襟與遠大抱負中去,在這樣的情境體驗中,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深入的開展探究學習。另外,考慮到多媒體課件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在呈現文本內容上的優(yōu)勢,教師可以利用現代媒體創(chuàng)設生動直觀的現實情境,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從而更好的開展探究性學習活動。譬如,學習《我與地壇》一課時,教師就可以用多媒體展示地壇的現狀,使學生深刻體會課文中景物描寫的作用,并從中獲得啟示,為接下來探究學習的有效開展做好鋪墊。
三、老師要有人文素養(yǎng)
作為教育工作者,心中是否有關愛之心,是否有尊重學生、熱愛教育事業(yè)的愛,是否有人文精神素養(yǎng),決定著老師能否在語文教學活動中發(fā)揮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素養(yǎng)對于高中語文老師來說至關重要,因為語文老師不僅僅承擔著傳遞學生知識的責任,還要交給學生做人的道理,高中語文老師只有擁有人文精神素養(yǎng),用平等的眼光對待每一位學生,不因學生的家庭背景、學習成績而分級別對待學生,老師要尊重每一位學生,通過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合理安排講課進度,控制課堂信息量,讓學生輕松掌握所學知識,同時,老師要積極采用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多播放與課文有關聯的、人文精神濃重的視頻以及短片,讓學生在接受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
四、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教學觀念在教育工作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教學觀念是否科學合理,直接影響著教學的質量。傳統的教學觀念單純的重視老師的傳道、授業(yè)、解惑作用,老師知識的傳授具有局限性。在傳統教學觀念的指引下,學生的學習具有封閉性,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能力培養(yǎng)不足。更新教學觀念首先更新的是老師的思維,老師在目前的教學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老師在教學工作中樹立起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意識,對學生的發(fā)展非常重要。老師應該堅持學生學習優(yōu)先的地位,教師的教學工作應該服務于學生的學習。老師在教學的課堂上應該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加入到課堂討論、課堂交流等活動中,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tài)。老師要努力聽取學生的意見和呼聲,根據學生的要求,調整自身的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這樣一來就能保證老師的教學有利于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最重要的是,老師要有意識地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老師在課堂以及課下,要鼓勵學生大膽地進行思考,老師向學生提出發(fā)散性以及開放性的問題,引導學生自主的學習以及思考。
語文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化的載體,高中語文教育不僅要完成應試教育背景下對學生高分的要求,還應該發(fā)揮出傳承民族文化、張揚人文精神和陶冶審美情操的作用。為此,我們要進行高中語文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改革,充分利用信息化發(fā)展的產物,將新時期的諸多新特色巧妙地滲透到語文教學中,為困境中的高中語文教學帶來新的生機與活力。
參考文獻:
[1]張昶;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J];益陽師專學報;2000年02期。
[2]鄭傳杰;職業(yè)高中語文教學特點與重點的思考[J];遼寧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06期。
[3]張青云;研究性學習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局限性與可行性[J];九江師專學報;2002年04期。